清华大学图书馆播放的歌曲(清华自习室常年播放的歌曲)

《blowin' in the wind》,这是美国民谣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作者是被公认为民歌一代宗师的鲍勃·迪伦。

清华大学图书馆播放的歌曲(清华自习室常年播放的歌曲)(1)

鲍勃·迪伦(Bob Dylan),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美国摇滚乐、民谣男歌手、词曲创作人、作家、演员、画家,美国艺术文学院荣誉成员。

Blowing in the Wind.m4a来自VOA慢速英语00:0002:46

不过第一个把它唱红的却是 Peter, Paul & Mary叁重唱,并且在1963年夺得全美排行的亚军。

Peter, Paul & Mary版本

这首歌的歌词于2016年10月13日作为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

以下中文翻译摘自网易云评论。

男儿需志行多远,才堪被称作硬汉。白鸽要几绕瀚海,方能憩眠卧沙滩。炮火肆虐几多时,我欲禁绝涕泣涟。吾友何妨听吾言,答案要从风中见。山峦存世若许年,终随霜涛化桑田。弱者残喘似犬豕,浑噩受苦难安恬。一生回首能有几,闭目推盏销愁浅。吾友何妨听吾言,答案要从风中辨。

鲍勃·迪伦版

虽然「Blowin' in the Wind」的时代背景是越战时期的美国社会,但是这首歌的意境却可以说是「放诸四海而皆准」,同时始终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当东欧与中东各地战火频传、当国人为政府与某些民间企业的不当措施采取激烈抗争手段的时候,总是令人不禁又想起这首歌曲。解决争端的方法其实显而易见,就像是飞扬在风中一样,只是有几人肯去倾听呢?

这首歌也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出现过。

《阿甘正传》版本

1962年四月,鲍勃·迪伦以深具内涵的创作技巧谱出「Blowing in the Wind」的时候,才是个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

这是他最早的「抗议歌曲」,对人们传统观念中「男子汉」的定义提出了质疑,希望世人能以和平而理性的态度来解决争端,不要再对世间的不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要再让无辜的人们继续丧生在战火之中。

在这份略带苍凉的旋律中,你可以感受到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样的无奈,以及在困厄中无比达观的鼓舞。

来源:微信公众号VOA慢速英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