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铁人精神成功案例(拾究之路大庆精神②)

大庆铁人精神成功案例(拾究之路大庆精神②)(1)

编者按:

拾究党的创新理论根源,赓续百年红色基因里不竭的时代力量。

57年前的2月,中共中央号召工业学大庆,掀起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高潮。大庆精神,由此成为激励几代人奋斗的巨大力量,奠定了共和国工业基石。

《拾究之路》聚焦“大庆精神”,今日推出系列文章之二。

火井石烟的征尘,大庆迸出了石油香;七沟八梁的耕耘,大寨换来了容颜改。

1964年2月5日,“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这句口号,传遍了神州大地,影射着那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常明的灯塔,不忘“两论”起家时

“两论”是哪两论?《实践论》和《矛盾论》,这是大庆起家的基本功。

会战伊始,浩浩汤汤四万余人,如何有序开展工作,如何调动工作积极性,石油工业部长、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余秋里在屋里踱来踱去,手里紧紧攥着两个小红本。忽然,他想起周总理的指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会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打开门,大家围在一起。他语重心长地说:“半天学‘两论’,半天干工作,从实际出发,绝不动摇!”揭下荒原的面纱,划破漆黑的长夜,实践上得真干实干,思想上也不能落下,要抓钻头,也要抓念头。

1960年4月10日,《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发表,油田党委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学用“两论”。一时间,这场热潮迅速蔓延,各级干部读,技术人员读,一线工人读,日里,大家“两论”不离身,有时间就来一段,傍晚,大家精神抖擞,一方篝火明,一阵朗朗声。

余秋里笑了。

心中有红,胸中便有火热的太阳。这矛盾,那矛盾,国家缺油的主要矛盾必须解。“两论”为会战的胜利打好了思想根基,点亮了信念灯塔,咬钢嚼铁的蛮力、“识字搬山”的毅力蓄势而发,汇成力量的海洋。

大庆铁人精神成功案例(拾究之路大庆精神②)(2)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庆炼油厂。视觉中国供图

石油的奇迹,接力铁人攀高峰

雄赳赳、气昂昂,铁人王进喜走在石油工人队伍最前方,双手可开辟油田,双脚可踏平坎坷,用双腿搅拌泥浆,用目光压服井喷,呐喊撼动了地球,前浪滚滚,后浪涌涌,接过他手中的刹把,披上他穿过的棉袄,“敢笑天下第一流”的“二代”铁人王启民,闯将在此!

上世纪六十年代,“温和注水”的开发方法在大庆愈显水土不服。王启民和实验组受命查因,反反复复地跑井、通宵达旦地分析,井场即战场,那阴冷潮湿的帐篷即是他的歇脚地。”历经风雨,有心人天不负,王启民的“高效注水开采法”的确是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一批油井纷纷“吐笋”,日产达百吨。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主持“分层开采、接替稳产”开发试验,恨不得钻到地下把油层搞清楚。林林总总的资料、密密麻麻的数据,以及他一度疼得直不起来的腰,同事们纷纷劝说:“启民啊,你疼得厉害,休息几天,别实验没成功,身体先垮了。”可他咬紧牙关,目光坚毅。志之所趋,薄、差油层变废为宝,“禁区”柳暗花明,开发技术为世人所惊。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又带队开展“稳油控水”技术攻关,创立一套新模式,使3年含水上升不超过1%。大庆油田连续27年保持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堪称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一大奇迹!

几十年如一日,他常常说,“老铁人是艰苦创业,我们科技工作者要艰苦创新。”无论是一穷二白,还是再攀科技高峰,“铁人精神”是一种状态、一种情怀,一代代接力,再创辉煌。

大庆铁人精神成功案例(拾究之路大庆精神②)(3)

大庆油田工人在严冬里作业。视觉中国供图

永远的大庆,今朝筑梦还不休

一个个石油故事,一首首红色壮歌,一代代不绝传唱。

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庆精神,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大庆人,作为用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拥有无坚不摧的革命力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艰苦奋斗、勇于创造,战胜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抵达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巅峰。

那段震撼人心的民族传奇,那场气势磅礴的石油会战,那股振聋发聩的嘶吼声,永远照耀历史的星空,并化为烛照今天的前进力量。

永远的大庆,鼓舞我们,凿开困境的冰河,亲手开创一个个春暖花开的日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