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1)

藏在办公楼里的“私家书房”,大隐隐于书的“书、茶、艺、食”空间,有“霍格沃茨魔法书院”美誉的书局,拥有环幕阅读大厅的雅致书阁,从婺源原封不动请来南京的老宅书屋,足以错乱时空的“虫洞”,一切皆可发生的书店客栈,24小时不打烊的“夜店”……

当你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匆匆路过,这些点亮心灵的书店,可以为你燃起灵感的火花,慰藉疲惫的身心。

北京·井观书房——坐井观“心”,把书交给懂它的人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2)

做了很多年旅行、生活方式编辑,店主张盈对开一家心目中理想的书店,早就有了清晰的画面: “首先要慢吧,等时间慢慢沉淀,把它越变越好。”她微笑着说。也许是因为学中文出身,她从小就有要开书店的念头,以前工作时去采访不同的书店,也总会格外留意。

离开媒体后,张盈开始了一年多的Gap year旅行,顺理成章开始做旅行书。但做着做着她发现,每次想找场地做活动,总觉得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不是价格太贵,就是对空间、服务本身不满意。就这样,自己开一家跟书有关的复合空间的念头变得越来越清晰。

保罗·科埃略说,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整个宇宙都会一起来帮你。一个很特别的店面,很快就出现在张盈的视线里。这家书店并非人流攒动的商业区底商,也不是文艺青年们最爱的胡同小院,而是一栋不起眼办公楼里的一个奇特空间—10层楼的挑高,整面落地窗。就连办公楼经营者自己都不确定,这样一个场地要怎么设计,张盈却在第一眼看到它时,脑海中就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我觉得它很像一口井,你可以透过它去看外面的世界—就像书一样,可以看到世界,也可以更好地看到自己的心。”她把这个空间的主题定为“坐井观心”。可能有人觉得“坐井”的感觉不太好,张盈却不这么认为。“我很喜欢井这个字,横平竖直,就像做人一样。在易经里,井卦又是很有趣的一个卦象,代表着无限变化的可能,也就是说,你无法预见事情发展的走向。因为在古人看来,井虽然是很固定的存在,但里面的水却一直在流动,是圆滑的,而且永远汲取不完—读书也是这样。”

为了更好地体现井和水的关系,张盈还做了一个别致的设计—所有固定的装置都是横平竖直,比如摄影墙、吧台,就像井一样,但所有能移动的摆设和家具都是圆形或弧形,比如餐桌、台灯、花器,象征着水的圆润。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3)

起初,张盈只希望把书店做成办公楼的“私家书房”。所有图书都是她花一个多月一本本选定,数量对一家书店来说不算多,只有1000多本,却是她心目中一个书房的基本配置,分为旅行异域、设计绘本、民艺手作、小说传奇、美食料理、文化杂谈、影像记忆、花事闲情8个类别。作为一个跟书有关的复合空间,井观书房还时不时承办一些活动,比如旅行主题的摄影展、导演访谈、美食分享,张盈也会根据活动和节气,对店里的布置细节做调整。

虽然花了很多心思吸引客人,张盈却不想让自己的店变成“景点”,连一个正经的店招都没有挂出去,营业时间也定为周一到周五。没想到酒香不怕巷子深,越来越多人慕名前去,还有不少周末扑了空。即便如此,她还是会用会员和预约的方式保持着“半私密状态”。对她来说,最享受的感觉就是碰到跟她喜欢同一本书的客人,两个人能就着书的话题聊上一会儿,交流感受,如果只是为了卖书而卖书,交钱买单,其中的乐趣就会大打折扣。

上海·大隐书局——大隐,隐于书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4)

“大隐隐于市”是一个美好愿望,但真要做到却不容易,需要不疾不徐的气度和一颗温润如玉的本心。幸运的是,在上海繁华之地淮海西路一隅,有个地方能让人感受到这样的心境,那就是大隐书局。

出自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之手的武康大楼,好像一艘巨轮,驻泊在“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武康路,大隐书局就选址其中。作为浦西曾经最高的建筑,赵丹、秦怡等著名影星都曾“大隐”于此。直到现在,这里还是不少人踏寻沪上文化的地标之一。外面永远车水马龙,但一踏入门廊,繁华与嘈杂顿时被隔在门外,厚实的木质座椅、错落有致的花卉绿植、清新淡雅的茶具摆件,让人顿入清凉之境。这就是大隐书局精心营造的“书、茶、艺、食”空间,瞬间就柔软了你的心,让你想要在这里安安静静坐下来,静享一段放松的阅读时光。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5)

说到开店初衷,书店主人忆及孩提时在银杏树下分享阅读连环画的场景,一分钱便可以看一本小书,如果运气好凑满5分钱,还可以买上一本。岁月流逝,那段美好的青葱记忆显得尤为珍贵,于是才动了心思,设计了这一片能继承这种感受的小天地。

大隐书局的选书只偏重四个门类: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既有经典著作,也有畅销书。在文学书架上,还摆放着自制的连环画,延续店主年少时的梦。更棒的是,书局还提供“一本起印”的特色服务,跟一些出版社合作,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老版、绝版的图书。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6)

如果想在店里阅读,有6个包间供你选择。包间名全部取自曲牌名:醉花阴、天净沙、苍梧谣、青玉案、月下笛和桂枝香,光听这些名字就够雅致了。加上主人特意安排的古琴荡漾,书香醉人,没有比这更好摆脱五光十色都市生活的所在了。

上海·建投书局——“霍格沃茨书院”,魔法即将开始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7)

上海北外滩,窗外黄浦江水滔滔不息,浪奔浪流间不知流淌过多少红尘往事。江畔一处低调藏身的“温暖据点”,书香伴着咖啡香,呼应着若隐若现的晚霞,轻声细语地诉说着海上旧梦,字里行间泛起沧海浮沉。这处隐匿于浮华深处的清雅之地,就是自诩“不止于书”的建投书局。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8)

书局是两年前在小书店基础上扩建而成,拥有“霍格沃茨魔法书院”的美誉。轻轻推开一扇不起眼的门,豁然撞入眼帘的是整面8米高的书墙。宽阔高大的落地窗让人赏心悦目,窗外美丽的黄浦江风光和陆家嘴建筑群近在咫尺,视野超好。宽大的书桌整齐排列在两侧,搭配绿色灯罩的复古台灯,宽敞的挑高空间与巨大弧形穹顶相得益彰,神圣的感觉油然而生,让你一下就能联想到霍格沃茨那个藏满秘密的古老图书馆。墙壁复古的圆形门框上挂着世界时钟,像是提醒你争分夺秒,千万别错过翻开书本将要开启的魔法之旅。

书籍虽多,摆放却有章法。每一个区域都按照主题分类,每一个主题又推荐一本书作为代表,还会陈列相应的文创产品,让你对每个主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进门后右侧区域,陈列着影视艺术和英文原版小说,左侧则是建投书局主打的名人传记系列—这可是建投书局的精华所在,因为传记承载着不同人物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抉择与命运,最能让阅读者受益。二楼主要摆放经济、金融、管理类书籍,空间虽小,但陈列有序,与喜欢这类书籍的读者气质完美搭配。三楼则以儿童书籍、文学社科类为主。作为海派书店中的佼佼者,当然也不能缺少外文原著图书。值得一提的是,店员特地将译作和原著同摆一架,非常贴心地满足了双语读者的阅读需求。

上海·衡山和集——杂志向左,电影向右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9)

漫步树影斑斓的衡山路,能体会上海法租界不可阻挡的魅力。若是邂逅衡山和集,你一定会惊叹,怪不得上海风韵魅力不减,实在因为这是一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仙憩之所。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10)

四栋法式小楼优雅地坐落于大隐于市的衡山坊,书店、服装、时尚相互环抱,焕发迷人气韵,吸引过客驻足,唤得熟客回眸,尤其值得一书的是拥有小型杂志博物馆的书坊。

总策划令狐磊一身仙气,脚步轻快地穿梭其间,这里收藏的500种国际杂志可是他的得意之作,他理应有这份自信,因为这里的杂志数量在整个上海滩算来都首屈一指。员工们笑称他是店内的吉祥物,只要身在上海,令狐磊必然每天10点开门迎客,直至夜深,完全不会觉得疲惫。在这位“杂志癖”重度患者看来,他设计的这个空间有着太多消磨美好时光的方式:阅遍世间杂志、观展听讲座、发半天呆、品咖啡、畅聊人生。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11)

杂志铺从二三层之间楼梯两侧的墙壁开始蔓延,直至充满三层的整个空间,其中有不少是刊物的最后一期。“我们希望这些杂志能找到真正属于它的归属地,找到欣赏它的主人。”令狐磊说。虽然不会刻意搜寻特别小众的杂志,但考虑到平衡更多文化区域带来的全球体验,令狐磊还是颇花了一些心思。在这里,你能看到《The Face》、《Smith Journal》和《Frankly》,更绝的是,这里收藏有全套的《良友》画报和全版《生活月刊》。所有杂志按照时尚、城市、家居、艺术、摄影、美食独立分类,目不暇接之余,绝对有一本(或者是每一本)让你爱不释手。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12)

除了杂志,在这栋小楼里,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电影。要知道,上海是中国电影发源地,而新中国的第一家电影院也正位于衡山路,比肩而立的还有上海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博物馆,而费穆、赵丹等上海电影人曾长居周围。将电影设计为衡山和集的另一个主题,绝对是再妙不过的点睛之笔。为此,令狐磊花费大量心思。他曾询问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创作时去哪家专业的电影书店,答复是令人诧异的“一家也没有”!于是,他按照电影类别来构建书店的一层,剧情、科幻、纪录片、喜剧、爱情、黑色、悬疑、传记、动作等等,再把所有的书拆解分类。这种用电影人的观点来审视世界的构想赢得好评如潮,甚至书店为此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城市”专柜。想象一下,如果伍迪·艾伦要拍一部关于某座城市的电影,他需要看哪些书、画册和城市指南,在这里就可以一键找到。此外,店内还集齐了后浪电影工作室的所有作品,像《伍迪·艾伦论伍迪·艾伦》《阿莫多瓦论阿莫多瓦》,一时洛阳纸贵。此外,牛津版的毛尖影评和厚厚的库布里克论文集,也不乏拥趸。

值得一提的是,衡山和集的英文版文学书籍水平一流。国内难得一见的英译新版雷蒙·格诺的《风格练习》、曾获布克奖的匈牙利大师拉兹洛·克拉斯纳霍卡伊的作品《撒旦探戈》、博尔赫斯的英语文学讲稿等一应俱全。正如同令狐磊希望的,在衡山和集,你将与世界相遇,当然是以一种更有趣的方式。

杭州·钟书阁——高颜值,打造最佳“悦读”体验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13)

这里看起来似乎不是书店:一个冷峻的空间,好像极简风格的咖啡厅;一个铺满镜子、放满脑洞大开大型玩具的房间,好像一个色彩缤纷的儿童世界;它还有一个巨大台阶层叠伸展的房间,好像电影中复古感十足的图书馆。这就是钟书阁,一个用高颜值打造最美阅读体验的独立书店。

镜面镶嵌在天花板上,一本本书汇成层层波浪,似乎没有尽头。而一转身,一片白色森林乍现眼前,书架像是盘根错节一般,傲立挺拔。穿行其中,如同在知识的林间采集鲜果,既轻松又快乐。童书馆则仿佛一个超级游乐场,旋转木马、云霄飞车、海盗船都成了书架陈列。黑底金字隶书的大门,落地玻璃上印满了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韩语等多个语种的书籍段落,让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都能找到心里想读的那本书。

之所以称为“阁”,是因为店主金浩的灵光一现,在给书店取名时想到了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阁的空间不大,但是,有书则大”。书店名字的另一层含义,是他作为爱书人对于大学问家钱钟书的敬意。这位曾经的语文教师自称“书痴”,而钟书阁就是他建造的一处快乐天堂。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14)

钟书阁对于爱书人的体贴,可以在很多角落感受到。在“阅读长廊”的两侧,整齐排列着特制的小格书架,深浅恰好容下一本书,光线也正好能让人看清书名,便于随时取阅。为了让阅读更舒适,店内设计了温馨体贴的各式座椅:或是随意组合的长条软凳,或是形似蘑菇的圆形座椅,配以柔和灯光,最能抚慰读书人的心。

书的选择也煞费苦心。店内三分之一的书籍是经典外国文学名著,出版社是上海译文和南京译林。同样的书籍,书店一定选择名社大社。抬眼向书架扫去,精品书局的佳作琳琅满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让你一下就感受到品质。

最值得一提的是环幕阅读大厅,这是书店的中心,如同一个环形剧场,每层台阶就是一排书架,你可以或站或坐,随意取书阅读,非常惬意。坐久一些,你就能体会到那种有别于图书馆的严谨沉闷,又有别于市井喧闹气息的那份独特。坐得更久一些,怕是你就舍不得起身离去,重返喧嚣尘世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15)

毛姆曾说过:“养成阅读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即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而钟书阁最希望的,就是能让孩子们拥有这种幸福的习惯。在“森林阅读区”,当小朋友穿过一根根白色书架时,柱子上星星点点的灯光就会亮起,宛如来到夜晚的梦幻森林。当他们在过山车和海盗船中寻找心爱的读本时,地板上的星云图系会指引他们去往更有趣的藏宝点。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小朋友跃跃欲试,连一本正经的大人都好像一下穿越回好奇心满满的童年,想去发现更多、更有趣的世界。

如果说,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空间,是独立书店的基本功,那么成为一个让你爱上阅读的空间,就是每一间独立书店的最终目标。在这一点上,钟书阁技能满点。

武汉·德芭与彩虹书店——子夜过后,再与爱书的你暖暖道晚安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16)

初识这家书店是因为一则悼文,纪念的是书店的创办人之一陈嫚。在癌症被查出的一年后,她于2014年离开了自己在这个世界建造的乐园—德芭与彩虹。庆幸的是,乐园非但没有凋敝,反而四处开花,将温暖带给了更多的爱书人。

翻阅陈嫚2009年1月的豆瓣日记,发现她开书店的念头由来已久。“我和爱人内心深藏着一个梦想,希望能开一家让人有归属感的好书店,是能够舒适地窝在店里度过一整天的那种。”于是,当年她决定豪赌一把,因为她喜欢《花婆婆》书中的一句话:“ You must do something to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

根据陈嫚的设计,这家优选书店必须为爱书人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图书采购、自助出版和订书服务则全年无休,同时还举办各种有关“书”的文化活动,如藏书票讲座、个人藏书经验分享等。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17)

如今,她那些关于书店的设想都已成为现实,打造温暖如家的书店氛围也已然获得书迷的认可。在店里,不仅能免费阅览精选的优质图书,享受定期更换的鲜花,请店员帮你寻找久违的好书,甚至连雨伞都已悄悄准备好,帮你未雨绸缪。每个月,书店还会安排各式各样的活动,彩虹诗社独挑大梁,举办过“女性电影放映周”、“花卉美食萌物分享会”和“武汉花友会”。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18)

成绩也很明显:这里是书迷交口称赞的武汉第一家体验式书店,第一家开至凌晨三点的深夜书店,还提供童书免费借阅,并在书店内设立了一个小型图书馆。所有的这一切,都只为让你的阅读更增加一丝暖意。

厦门·虫洞书店——阅读 旅行,在梦幻书店跨越时空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19)

在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鼓浪屿上,有一个由书籍装点的梦幻天堂—虫洞书店。穿过一楼花园,就会看到“虫洞”的入口,迈步走下玻璃罩扣住的台阶,穿行过一个五彩斑斓的时空走廊,就来到了可以让你自由放松阅读、讨论、观察的空间。如果穿行书店静谧的走廊,抬头望向天花板,还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能令时空错乱的地方,说到底,是因为它碰了你一下。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碰到的,只是那么一下,你的节奏变了,眼神变了,不是看到过去,就是看到了未来。”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20)

在书店主人苏晓东眼里,这间书店就像一位风韵别致的淑女,吸引着万千慕名而来的追慕者。作为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别墅建筑群,这间书店将主题定位为阅读和旅行。“我们希望这里能有跨越时空的感觉。”苏晓东说。为了实现这种感觉,他专门找来一票热爱阅读的挚友,成立了“选书委员会”,并花费一年时间精挑细选了9327本好书来开启“阅旅”。

当然,身在这个全国最著名的文艺旅行地,“阅旅”自然不能少了重量级主角。于是委员会成员们又历时一年,四处寻觅,终于找到3000余册关于鼓浪屿的书籍。它们辗转从旧书店、陈列馆、私人藏家手中汇聚到这里,开启了这座岛上新的阅读趣味。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21)

有人认为旅行是一种探险,有人认为旅行是与陌生人的对话,在书店主人眼里,旅行是一种对美的追寻。因此,美学就成为书店的又一招牌。在这处仙气四溢的海阔天空之所,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体现在每个角落。位于三层的虫洞美术馆,是不少艺术家们纷至沓来的理想花园,或演讲、或办展、或开启创作计划,热闹非凡。而“艺术家岛上驻留计划”这个由苏晓东的朋友、音乐人虎子于2014年发起,邀请各位大咖上岛进行跨界创作的私家活动,更是一年比一年热闹,音乐、舞蹈、绘画、摄影、装置、雕塑等交相辉映。

阅读、旅行、对美的感悟和反思,这样的循环苏晓东希望永远不要停止。在他看来,旅行中的人,他所读的书以及他所感受到的一切,都非常重要,而书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收口”,将所有遭遇的美好与悲伤搜集在一起,为每一个接触到它的读者提供能量,并激发创造新的能量。

南京·先锋书店骏惠书屋——穿越时光,在老宅中与悠然往事怦然相遇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22)

想要探访古都南京的遗韵,城南的老门东绝不能错过。这里蕴藏着金陵最本源的血脉,也承载着本地人最根深蒂固的历史记忆。东接江宁路,西沿上江考棚,北至剪子巷,南抵明城墙,踏着青翠的石板街,寻访沈万三和蒋寿山的故居,步入民居院落,倾听历史回声,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了。如果还不过瘾,请移步城墙下的骏惠书屋,这栋珍贵的老建筑,以及里面珍藏的黑白老照片,都能瞬间让你穿越到百年前,旧影的幻梦发酵出来,滋味涌上心头,自有一种独特感受。

骏惠书屋所在的老宅,可是大有来头。店主钱小华将其从婺源,原封不动地请来南京。平移过程中,宅子被仔细拆解,连外墙的雕花和砖块也原封不动地一起打包,随后秉承梁思成先生“修旧如旧”的理念再进行复建。之所以要如此大动干戈,跟这座老宅的故事密不可分。老宅曾经的主人是一位文官,因为好客,当年曾招待赴南京考试的安徽考生—如今来到徽州建筑林立的老门东落脚,也算是一种特别的缘分。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23)

三进式的宅院,正门由徽派砖雕和门楼结合,西边侧门则采用传统木雕工艺,东边侧门是景门,供当年学子休息和交流使用。门楼庄重朴素,房屋大厅采用木雕和月亮梁,意在暗示莘莘学子奋发用功,将来博取功名,锦衣玉食。行走其间,每扇门的雕花各有主题,人物故事各有渊源,精彩纷呈。书屋入口处,还建有一排读书小阁供来者小憩。

“行在光中,读在光中。”为了实现对爱书人的许诺,钱小华拆除了二层楼两侧的背板,游龙环绕的雕花梁镂空让光线穿透其中,楼上楼下紧密相连。他还让设计师安置了400余盏灯以弥补老宅自然光照的不足,犹如繁星满天,又好似银河泻地,让人流连不去,乐在其中。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24)

这一切被钱小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位被业界称作传奇的人物将书籍的品类打破,直接以书店命名:文学书店、社科书店、财经书店、创意书店、诗歌书店、电影书店、三联书店、商务书店、中华书局、艺术书店等,甚至还包括了连环画书店。在钱小华看来,到骏惠书屋有两本书一定不能错过,其一是《一本南京》,介绍这座城市的特点和风俗,另一本是画册《美色南京》。其实,在大多数书友心目中,仅仅是在这座漫溢着历史书香的宅院里穿行,就已是极大的满足。先贤的温度在这里传递,鼓励着每一位爱书之人沉浸一场永远都不会醒来的梦。

如果你已经爱上这里的feel,细心体贴的书店主人还另外准备了各种可以带回家作念想的小物件,明信片、书签、手绘地图、布包、瓷器、香立,每一样都玲珑精致,渗透着设计师的心血和巧思,南京老城的生活仿佛也跳将出来,活色生香地将你包围。

西安·回音公园概念书店——酒吧街上的小清新,好时光近在眼前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25)

“在西安一条热闹的小巷一个安静的角落,希望有那么一点点气质能打动你。”回音公园概念书店这样介绍自己。所谓“概念”,店主解释说,除了卖书,这里看重的是打造一处温馨的免费阅读和讨论空间。

德福巷内茶馆、咖啡室、酒吧一间挨着一间,这座闻名全城的酒吧街是夜猫子的乐园,若不是门口那些身姿招摇的花花草草,白天路过定然也不会留意这里竟还藏着一家书店。两扇古意盎然的木门虚掩着,房檐上一排瓷鸽似乎是在等待有心的读者,进门一探,就能惊喜地发现这个别有洞天的所在。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26)

进得门来,你会觉得自己顿时被眼前林林总总的物件迷花了双眼。除了琳琅满目的书籍杂志四处陈列外,各式各样的杂货铺满了店内大大小小的角落。手账、八音盒、胸针、橡皮章、香薰蜡烛、便签本……不一而足,还有许多地方风味浓郁的创意礼品,让人目不暇接。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27)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28)

这里不仅是一家书店,更是一处以书会友的世外桃源,来到这里感受时光流逝的都是志同道合的伙伴。除了交流读书心得、沟通最新图书杂志信息,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书带来这里,换作会员卡,再抱几本别人推荐的书回家。站在店内仔细看,你就能体会到店主为了营造友善气氛所做的细致安排,整面墙绘制了太空卡通漫画,桌椅一律刷成彩色,各式各样的玩具摆放一边,看起来就好心情满满。店内还有面留言墙,任何人有任何感想都能直接写在上面。房间内随处可见带有时光印迹的物件:游乐场的旋转木马、古早打字机、干松果、小时候的各种玩具……

冲上一杯香气浓郁的咖啡,翻看几页自己喜欢的书,好时光就在眼前。店主饲养的两只猫咪“背心”和“袜子”会同熟客们互相逗趣,耳畔传来的是大家柔声的讨论,醉人的吉他曲传来,写一张明信片,并用小刀刻下一方“岁月静好”的闲章。人生至乐,不过如此。

广州·1200BOOKSHOP 中信后街店——不一样的“夜店”,照亮每个人的暗夜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29)

想了解一间书店的气质,通常看主人就能知晓一二。戴着浅黄色鸭舌帽、一身牛仔衣裤搭配轻便胶底鞋的刘二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轻松且温暖。这位建筑师出身的“书店网红”因为一次台湾地区的环岛徒步,萌生了开一间24小时不打烊书店的念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开的书店,就是一家夜店。”

说是“夜店”,刘二囍内心的真正含义,其实是一间“照亮黑夜的店”。当年,他被宝岛上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淳朴的人情深深打动。因为几次被好心收留过夜的经历,回到广州的刘二囍下定决心,也要为这座城市的深夜留一盏灯,给需要的人提供一处安心之所。为了不忘初心,行走宝岛的1200公里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书店的名字。

一开始,刘二囍还担心书店会不会深夜无人来访,但很快这种顾虑就转瞬即逝。大城市中有太多过客需要安顿,这里的一盏灯吸引了失眠的、失恋的、失神的各种有故事的人,当然也吸引着喜欢读书的、喜欢安静的、喜欢温暖的夜归人。如同店主心目中的圣地—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这里也安置了床铺,为沙发客提供一夜好眠。整间独立的床铺被书墙环绕,不宽敞的书桌丝毫不影响埋首书香的喜悦。读得乏了,一头倒在整洁的床铺上睡去,完全不用担心有人打扰。这样贴心的安排,绝对让书虫们无法抵挡。

除了舒适的床铺,对于那些不想睡觉的书友,书店还有更好的安排。每周六半夜,书店都会聚集一群人分享深夜故事,讲的都是个人的真实经历,从创业到旅行,从城市过客到街头艺人。通常到凌晨两点,气氛会到达高潮,到了5点,所有人就会一起去看日出。如此不可思议的活动,竟然能做到场场不落空。刘二囍笑言,放眼世界,恐怕也只有他的店能撑这么久。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30)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31)

当然,能吸引这些夜猫子,书店还有另外一个秘密武器—深夜食堂。6元一碗的“蒋方粥”,10元一只的“晚安粽”,但最受欢迎的,还当属喜喜水饺。一份美味进肚,当然可以让人重新满血,再次在书香中遨游。

作为一家有“觉悟”的书店,免费阅读区当然必不可少。“这是一间书店的根本价值。”在刘二囍看来,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免费阅读的空间,实在义不容辞,于是专门安排了一个区域,添置桌椅板凳,提供免费柠檬水,欢迎所有人进店阅读。人来人往,很多熟客甚至把这里当作了公司和家之外的“第三地”。书店也安排专职人员每天采访一位来客,摘录他的感言,集结成册,与更多人分享,分享的不止是故事,还有暖暖的温情。

书店招募了两位患有听障的女孩,并贴心地提示来客与她们进行纸笔交流,忍耐因此带来的不便并给予更多的包容。就连刘二囍收养的流浪狗“拿铁”也渐渐成了书店的招牌,还曾经一不小心促成了店员的金玉良缘。所有的一切,都只为在这座大城市的一个小小角落,温暖一颗颗爱书人的心。

大理·发生书店——世间最美好的事,就是一切皆可“发生”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32)

避开洱海边令人窒息的人潮,拐入一处僻静的上坡路,再一转弯,“发生书店”就好像一位久藏深闺的美女,静悄悄地守候在那里。推门而入,你会不由感叹这里竟如此内秀:古典隽永的白族宅院,无时不散发着历史的余香,雕梁画栋的细节点缀着春花秋月的韵脚,啾唧的鸟鸣则好像在讲述无人知晓的故事。再往里走,大块的白色墙垛和鲜花的点缀,加上迎面而来的徐徐微风,又会让你突然有种穿越到地中海的错觉,顿时就能抛开脑中的纷扰和烦恼。

店主郝正伟总是笑意盈盈地坐在小院角落,散淡的只言片语遮挡不住他对自己心血设计的傲娇。这位艺术气质十足的店主诉说着书店客栈的前世今生,仿佛在倾吐一件件家事,每一样都细致熨帖。

其实“发生”并非最早的店名,郝正伟原先想给书店取名为“生发书店”,意蕴“滋长、萌发、富有生命力”,但不知怎的,就变成了“发生”,像是命中注定般,一切就这么“发生”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33)

接手这栋老式木结构的宅子后,郝正伟开始重新设计,在原本380平方米的院落内布置下钢结构和轻型材料。为了尊重传统,书店总层高低于主房的屋脊。但同时又考虑到阳光对书店的意义,所以特意在屋顶开辟了一处空间,并在下面设置了一段楼梯和一株红梅。晴朗的日子里,阳光直直地照射下来,明亮的空间洋溢着温暖的味道。从旧房上拆下来的青砖和瓦片则被巧妙地砌进了墙面,建筑的历史也随之衍生到这个新生命的角角落落。

书店里的每一本书,都是主人的心头好,它们被有序地放置在开放式书架上,分类也别具匠心。革命与摇滚”一栏中包含“摇滚”、“ 社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标签;“自由”一栏中你会看到《在路上》、《嬉皮士拯救了物理学》等佳作;“ 好奇、有意思”则包括了数学、音乐、物理、化学、诗歌等书籍;至于“历史”的标签下,则罗列了科技史、艺术史、数学史、生活史、经济史等相关书籍;醒目的“文学”一栏内同时包括谈话录和书信集等……而且这样的分类绝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着店主的品位和喜好不断重构。

当然,店主对图书的喜好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迁。一开始是阿城、王朔、胡兰成、张爱玲,后来转到了钱宾四、唐君毅、孔子,新媒体大火后,则明显多了科技、工具、技术相关的书籍,渐渐地,又出现了建筑、美学、秩序方面的书。郝正伟说自己选书除了兴趣之外,还有其他要求:内容有营养,封面好看,书名也要有趣。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志(去别人家的私书坊)(34)

除了阅读空间别具一格,整间书店还融合了客栈元素,经营着四间卧房和一个自助厨房。来这里的人可以随意放松地阅读、休息、住宿、交流和分享。此外,店主还热衷于将从全世界收集来的物品巧妙摆放在室内,供有心人不经意地发现和喜悦。由老房子梁柱演化而来的山水座、变形椅、实木床和茶几;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书立;瓦伦西亚的玻璃花瓶;瑞典的KOSTA BODA烛台;日本的夫妻杯、鱼形烟缸;宿迁的仙人掌;亚平宁的灯具……这些物件守候在书店,等待着一场与有缘人的相遇,正如整间书店的调性,娴静淡雅,悠远从容。(悦己杂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