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拉美失去存在感(美国殷勤笼络拉美)

特约撰稿 陈岚 马晓霖,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美国在拉美失去存在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美国在拉美失去存在感(美国殷勤笼络拉美)

美国在拉美失去存在感

特约撰稿 陈岚 马晓霖

当地时间6月6至10日,第九届美洲国家峰会(以下简称美洲峰会)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今年峰会主题是“建设可持续、有弹性和公平的未来”。这是美国第二次举办美洲峰会。拜登政府继续排除异己,拒绝邀请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等国领导人,消极对待古巴的参会资格。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总统明确表示拒绝参会,乌拉圭总统因新冠阳性无法成行。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厄瓜多尔总统表示参会。

可见,这届美洲峰会分裂态势依然明显,美国的价值观外交色彩依然浓厚。美国对本届峰会十分重视,提出“美好”愿景笼络拉美国家,以达成巩固“后院”的基本目标,显现其制衡中国影响力之中长期诉求。拉美国家普遍厌倦美单方主导美洲事务的霸道做法和企图,虽然拉美国家各有盘算,但是美国笼络拉美成本不小。

美国近期笼络拉美国家动作频频

4月至5月期间,美方位促成峰会顺利进行,做了不少笼络性工作。

特使出访拉美进行动员。白宫任命拉美专家、前参议员克里斯托弗·多德和厄瓜多尔裔议员黛比·鲍威尔担任峰会顾问。克里斯托弗·多德上世纪60年代加入美国和平队,曾在多米尼加共和国担任志愿者两年,能说一口流利西班牙语,是公认的拉丁美洲专家。他1981年至 2011年间担任康涅狄格州的民主党参议员,这30年间一直是参议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小组委员会的成员。克里斯托弗·多德。黛比·鲍威尔则出生于厄瓜多尔,是佛罗里达州第一位进入美国众议院的南美籍议员,曾表示要在美国国会中成为拉美国家的“盟友”。

多德在四五月间前往巴巴多斯、巴西、阿根廷和智利,会晤多位总统,强调这些国家在拉美的重要角色,并为美拉合作画出“大饼”,说服他们参与峰会。为了对冲阿根廷总统参加金砖组织峰会,美方还急匆匆地邀请阿根廷总统出席即将在德国举行的G7峰会。在此之前,美南方司令部司令理查森2月至4月相继访问了洪都拉斯、阿根廷和智利。此外,美南方司令部与洪都拉斯军方和非政府组织建立接触,明显对曾声明要与中国建交的卡斯特罗总统发出威胁。

放松对古巴和委内瑞拉的制裁。拜登政府5月宣布,美国支持古巴人民的自由意愿和对更大经济机会的期待,将增加前往古巴的航班数量,取消目前家庭汇款每季度1000美元的上限,并允许非家庭汇款,用于支持古独立企业家。美国也放松了对委内瑞拉的石油制裁,允许雪佛龙美国和欧洲石油公司与委国有石油公司谈判,恢复对欧洲出口石油。同时,美方将委总统夫人弗洛雷斯的侄子、委石油公司财务副总裁弗洛雷斯从制裁名单撤下。

众议院通过《西半球近岸法案》向拉美国家抛出橄榄枝。4月13日,美财长耶伦就全球经济发展方向发表讲话,并抛出“盟友外包”概念,强调美倾向于将供应链转移到“可信赖国家”。去年以来,美方即提出在拉美实施“近岸外包”政策,美方主导的美洲开发银行已将“近岸外包”写入远景规划,承诺将用资金支持美企业从中国迁往拉美。4月26日,美众议员马克·格林提出《西半球近岸法案》,法案要求使用美国际开发金融公司资金,为从中国迁往拉美的企业提供资助,并安排15年免税待遇,条件是,接受美方资助和免税待遇的企业须承诺不被中俄政府或其他外国竞争对手拥有或控制。此外,法案要求美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采取行动,与尚未与美国达成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达成协定,鼓励这些国家与中国“脱钩”、发展对台经贸交往。

承诺气候环境和社会合作,争取拉美民众支持。美国一位官员说,气候环境和社会问题是美拉合作的重点,一是因为,气候环境是拉美土著和“草根”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拉美各国政府的执政重点。二是因为,这些领域是中国在拉美的“薄弱环节”,强调这些领域的合作将有助于美方建构“异于中国”的话语,用软实力取得拉美民众的认可。

拉美国家对美方拉拢态度不一

对于美国密集实施的拉拢政策,拉美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分裂态度。

一些拉美国家的激进左翼政府以反美为基本执政纲领,对美战略敌对或疏离仍是主基调,美国与古、委、尼、玻等激进左翼国家政府的敌对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逆转。即使美方略微松动了对这些国家的政策,但仍带有保障公开选举、人权、自由、反腐等附加条件,这种“价值观外交”被拉美左翼国家所拒斥。今年哥伦比亚的佩德罗和巴西的卢拉如在大选中胜出,将标志第二波拉美进步左翼政府上台,拉美反美势力将有所扩大。

中左和中右翼政府拒绝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美国需拿出真金白银。除激进左翼政府外,其他拉美政府在中美对抗中拒绝选边站队,希望两边取利。在俄乌战争中,一些拉美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谋取渔翁之利的意思。有几个例子和现象值得关注。自从美国3月份禁止进口俄原油和精炼产品以来,墨西哥对美原油出口迅速攀升,在美燃料油进口中的份额从一年前的19%攀升至今年三四月的27%左右;同期,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燃料油为20万桶/日,比一年前高出 49%。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一方面赴美谋求解决国家债务危机,一方面访华列出项目清单寻求合作。

对美国的“近岸外包”政策,拉美国家目前大多持欢迎和期待态度。但是,在拜登政府试图压缩财政赤字的背景下,供应链近岸化政策的财政支持很难充裕。而且,与美国“重建更美好世界(B3W)”涉及的印太、非洲地区相比,拉美地区的重要性显得最低。

由此可见,“提振美拉经济合作”很可能只是美国画出来的一张“大饼”。一旦拉美国家认为美国的政策有名无实,蓦然回首将会发现,中国才是能够帮助拉美发展的唯一选择。

(作者简介:陈岚,国际关系学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