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精选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七言乐府)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唐诗三百首精选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七言乐府)(1)

目录七言乐府 (1)七言乐府 (2)七言乐府 (3)七言乐府 (4)

唐诗三百首精选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七言乐府)(2)

七言乐府 (1)燕歌行有序

高 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 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作者介绍】

高适(700—765),字达夫,沧州渤海蓨(今河北沧县)人。早年穷困,狂放落拓,不事生产,客游梁宋间,过着流浪生活。天宝八载,经睢阳太守张九皋之荐,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又感于“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封丘作》),愤而辞去官职。后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之幕为书记,这使他得以接触大漠风光,士卒隐情。安史乱起,又佐哥舒翰守潼关。玄宗出奔,他间道觐见于河池(在今甘肃),详陈潼关之失的原因。后又任西川节度使、左散骑常侍(属门下省)等职。封渤海县侯。

高适一生极为奇异复杂。年轻时隐迹博徒,“以求丐取给”,晚年却出居重镇,入任显职。《旧唐书》说他“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又说他“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却并非事实,如《燕歌行》即是早年所作。

他为人以功名自许,为诗以气质自高。《燕歌行》、《古大梁行》、《邯郸少年行》、《别韦参军》诸作,都是他个人性格体现为作品风格的显例。

他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有魄力,有情感,有文采,却又不尚雕饰,自然写去,音节也非常浏亮。

《燕歌行》本乐府《相和歌·平调曲》名,歌辞多歌咏东北边地征情。

开元二十三年(735),张守珪以战功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二十六年,其部将赵堪等借守珪之命,强迫平卢军使乌知义邀击叛奚余众于潢水之北,先胜后败。守珪却隐瞒败绩,妄奏战功。事泄,贬括州刺史。高适曾送兵蓟北,目睹军中腐败情状。后回封丘,乃作此诗。序所谓“感征戍之事”,当是有感而发(按,此据旧说,近时学者也有怀疑的)。

全诗的主题还是雄健激越,对战争的位置也是摆正了的,末段的“死节从来岂顾勋”,尤其悲壮慷慨。另一方面,对于军营中主将士兵的苦与乐、荒淫与庄严的对照,战争给士兵家属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也作了如实的反映,城南的少妇断肠正所以反衬帐下的美人歌舞。这种上下之间的尖锐矛盾,在当时原也不止一时一地,因而诗末的“至今犹忆李将军”,就显得不是空泛的怀古掉文。史称李广治兵,“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诗人举出这样的与士卒同甘苦的将领来,正是有其示范意义。

古从军行

李 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本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故曰“古”。内容多写军情边思。本诗借汉武帝的开边,讽唐玄宗的用兵,末两句感慨尤深,沈德潜云:“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甚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

洛阳女儿行

王 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 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 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珠楼尽相望, 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 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 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 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 九微片片飞花琐⑩。

戏罢曾无理曲时, 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 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 贫贱江头自浣纱。

诗的主题和作者的《西施咏》相同(但本诗中的西施只作为贫贱者来陪衬),也是写一个出身寒微的女儿(观诗中以碧玉相比可知)之骤为贵妇。沈德潜说:“结意况君子不遇也,与《西施咏》同一寄托。”作者讽世的意图原很明白。但就诗论诗,也反映了当时东都豪门大户的生活面貌,男主人显然是纨绔子弟,行为的骄奢放荡甚至超过石崇;女主人的生活方式虽然香车宝扇,十分阔绰,其实不过是供消遣的玩物,观诗中之“妆成只是熏香坐”即可见其无聊。像李白的《春思》、《长干行》等作品中所写的征夫、商贾家的妇女,她们夫妇之间才是忠实地相爱着,使爱情真正能在生活中占有地位。

老将行

王 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老将行》也是新乐府辞,内容写老将从小就跃马边疆,后因衰朽而被冷落,自己却仍不服老,志在千里,还是想为国家立功。当时唐室用兵频繁,这类被弃置的老将想必很多,所以有其现实意义,唐汝询以为是作者自况。全诗用典太多,有些典也不很切题,近于堆砌。

唐诗三百首精选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七言乐府)(3)

七言乐府 (2)桃源行①

王 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更问神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 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处寻。

此诗也是新乐府。唐宋以来,作桃源诗的很多,王士禛只推王维、韩愈、王安石三家,后二诗虽也好,和王维此诗比,“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赤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见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引)。其好处便是从容自然,也即沈德潜所谓“顺文序事,不须自出意见,而夷犹容与,令人味之不尽”。

这里选的王维三首七古,中间多参以律句,也即尚沿唐初体裁。

蜀道难

李 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猨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非亲, 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本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蜀中山名)之阻。”(见《乐府诗集》)乐府《蜀道难》则源于更古的《行路难》。李白此诗,即根据这一诗题的传统内容,描写秦蜀栈道的险阻与世路人情的险恶叵测。虽托名古调,却自创新声。

唐孟棨《本事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皆记李白自蜀至长安,与贺知章相遇,知章览其《蜀道难》,大为叹赏,曰:“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星精耶?”知章于天宝三载致仕归越,故其写作时间不得迟于天宝三载,因而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以为讽天宝十五载玄宗奔蜀之说即难成立。又因此诗曾收入唐殷璠所编《河岳英灵集》,其书据岑仲勉先生《唐集质疑》考订,谓编成于天宝四载或十二载,更可肯定为安史乱前作。另据詹锳先生考订,则此诗与《送友人入蜀》、《剑阁赋》是同一主题同时之作。

李白没有到过剑阁,但诗中西望太白,曲绕青泥,经栈道,逾剑阁而前往锦城,途程历历分明。手法也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一样,文句参差,笔意纵横,间杂散文的结构。总之,语言一到了他手里,不拘言之短长,声之高下,无不听从驱遣,而这又径通着他豪放洒脱的个性。

在语言个性化上,历代诗人中实不多见,李白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

唐诗三百首精选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七言乐府)(4)

七言乐府 (3)长相思二首

李 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本汉人诗中用语,六朝时始以名篇。属乐府《杂曲歌辞》。大多以“长相思”三字起首,并以此三字作结。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十六《杂曲歌辞》云:“古诗又曰: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谓被中著绵以致相思绵绵之意,故曰长相思也。”李白此诗,正拟其本格。是否有什么寄托,已不可知(一说是怀念长安的朝廷)。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说明】

这两首《长相思》本不列在一起。《李太白全集》中一入卷三,一入卷六。其内容也是一思长安,时间是秋;一寄燕然,时间是春。蘅塘退士把它们联在前后,就像是男女双方异地相处,各以诗篇抒其苦思了。与李白本意并不相符。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乐府《杂曲歌辞》,多写世路艰难与别离伤感。此诗当是李白于天宝三载(744)遭谗离都后作。

李集中的《行路难》共有三首,举了许多高才不善终的故事,如伍员、屈原、陆机、李斯等,其第三首“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意思尤为明白。

这首诗也是表现诗人思想的矛盾,他也想弃金樽玉盘而渡黄河,登太行,可是河未解冻,山有大雪,而宗悫那样的乘风破浪的时势,也得适逢其会,不能常遇,故而只得挂帆浮海,浪迹江湖了。

将进酒

李 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汉乐府旧题,属《鼓吹曲·铙歌》。天宝十一载(752)在嵩山元丹丘处作。

作者有一篇《上安州裴长史书》,其中曾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与诗中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相表里。

诗中表现的思想,一面是虚无消沉,想在长醉中了却一切;一面又很自负,对现实像有所期待。这种矛盾,几乎是李白诗歌中的一个特征。

兵车行

杜 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本诗据单复说是为玄宗用兵吐蕃而作,“中言内郡凋敝,民不聊生,此安史之乱所由起也”(《杜少陵集详注》引)。钱谦益以为指天宝十载(751)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在云南的一个政权)事。据《通鉴·唐纪三十二》,两军交战后,唐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战功,后又大募士兵。因云南多瘴疠,皆莫肯应募,杨国忠乃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哭声震野。

但其中也概括当时开边战争的惨状和府兵制度的弊端。总之,作者所哀痛和同情的还是人民,又从“武皇开边意未已”一语,作者对唐玄宗的批评态度虽似隐约,实很明显。

唐诗三百首精选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七言乐府)(5)

七言乐府 (4)

形式用乐府诗,但“即事名篇”,不用旧题,《兵车行》就是自拟的新题目,在表现手法上因而也能摆脱旧形式的约束,而有了新的创造。

丽人行

杜 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 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外戚是中国封建皇权的真正“禄蠹”,也是冷酷的宫闱生活的必然产物,他们凭借皇帝的得宠后妃而高踞要津,过着奢淫的寄生生活;后妃们则又以外戚为最可靠的亲信,从而巩固她们自己在皇家的地位。但是,民间对外戚的态度也是十分明显的,只要一提起“皇亲国戚”,就有鄙薄之色。

以唐代而论,前有武氏,后有杨氏,就都是这样,形成了一种以家族为中心的特权集团。本诗所写的只是他们丑恶生活的一个侧面,然而,“慎莫近前丞相嗔”,这七个字就刻画出了这位国舅的气焰,正如沈德潜所说:“微指椒房,直言丞相,大意本《君子偕老》(旧说以为刺卫君夫人之淫乱)之诗。而讽刺意较显。”浦起龙也说:“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因而也发挥了讽刺艺术的最大效果。

诗当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可是隔了两年,马嵬的“六军不发”,杨家也终于落得覆灭的下场了。

哀江头

杜 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肃宗至德元载(756)七月,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在投奔肃宗灵武(在今宁夏)行在途中,为叛军所执,被带到长安,看到了曲江一带的景物,其凄惨荒凉,大非昔比,便于次年写了这首诗。从次句“潜行曲江曲”上,可以看出他是偷偷地出来,故意拣那些冷僻的角落。末段“清渭东流”四句,也可看做开了《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的先河。

哀王孙

杜 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天宝十五载(至七月,肃宗即位,乃改元至德。公元756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长安大震,玄宗听从杨国忠奔蜀之策,于十三日黎明,带着杨贵妃姊妹等少数人仓皇逃出延秋门,外间知道的绝少,因此其他的妃嫔、皇孙、公主都来不及逃走。七月间,安禄山部将孙孝哲占领长安。孙是契丹人,为人奢侈残酷,于是大肆屠戮,先后杀了霍国长公主(长公主是皇帝姊妹之称)以下百余人。诗里写的王孙,则是幸存下来的了。后半段对王孙小心殷勤地叮嘱,口吻真实而亲切,同时又点出了当时的恐怖气氛。杜诗所以不愧为史诗,正由于作者亲自经历了这种大变乱大痛苦的缘故。诗里说“已经百日窜荆棘”,则此诗当作于九月间。

唐诗三百首精选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七言乐府)(6)

唐诗三百首精选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七言乐府)(7)

唐诗三百首精选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七言乐府)(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