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1章地球和地图(初中地理学生迷思概念之七上)

调查表明:在学习地理新概念时,80%以上的学生会联想到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或生活实际问题,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会受到前概念的影响。而且这些前概念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与科学概念不相吻合的迷思概念。如果不彻底了解和更改学生头脑中的这些迷思概念,就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概念。

《概念教学与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平时上课反映出的思维误区,学生做练习和测验的错题统计与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迷思概念。经过两年多来的收集和记录,课题组一共发现了近400条的迷思概念,这些迷思概念遍布初中教材的各章节,遍布学生的作业、考试中,了解并转变这些迷思概念,有助于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半球的划分

1.学生的迷思概念:

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

2.迷思概念的成因:

学生不理解半球划分与经纬度的关系,望文生义,以偏概全。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写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是西经20°;和东经160°;(20°W和160°E),但只是简单记忆和表面理解。加上受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的影响,于是根据经验,自动迁移到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

3.教学突破的步骤与方法:

(1)明确界线:

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同时又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所以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但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是0°经线(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东经180°和西经180°合为—条经线;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注:如果按0°和180°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的话,就是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

(2)明确原因:

本初子午线(0°经线)穿过了很多国家,特别是欧洲西部的发达国家,他们不愿意分居东西两半球,于是把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移动到穿过国家和地区最少的两条经线,即20°W和160°E上。

(3)教学方法:

方法一:图示法。教师先画简图如下,加以详细解说,并以例子加深理解。如已知经度判断东西半球:判断10°W、 170°W、170°E、90°E四条经线分别属于东西哪个半球。

七年级地理第1章地球和地图(初中地理学生迷思概念之七上)(1)

再引导学生画简图(如下),让学生亲自在书后的世界地图画出这四条界限,以剖西瓜等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部分西经(0-20°W)在东半球,一部分东经在西半球(160°E-180°;)。

七年级地理第1章地球和地图(初中地理学生迷思概念之七上)(2)

方法二:口诀法。

口诀见右框内,教师特别解释几个关键词:

①二妞:20°W, 六姨: 160°E(注:来源与字形与谐音)

②小小为东:经度小于20°的点,无论东经还是西经,都位于东半球; 如15°W,15°E,0°都位于东半球。

③大大西:经度大于160°的点,无论东经还是西经,都位于西半球。如170°W,170°E,180°都位于西半球。

④经度在20°—160°的点,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如30°W,150°W位于西半球,30°E,150°E位于东半球。

七年级地理第1章地球和地图(初中地理学生迷思概念之七上)(3)

4.练习巩固:

典例1:读右图,图中本初子午线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典例2:读右图,图中构成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 )

A.A线和C线 B.A线和D线

C.B线和C线 D.B线和D线

典例3:在下列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70°N,170°E B. 60°N,40°W

C. 23. 5°N,30°W D. 66. 5°S,150°E

判断东西方向

1.学生的迷思概念:

东经度即东方,西经度即西方,东经度始终在西经度东方

2.迷思概念的成因:

东西方向是个相对概念,如何判断东西方向是难点,需要遵循"劣弧定律"。初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弱,对问题考虑不周详,根据"左西右东"的原则,对文字进行联想而形成迷思概念。

3.教学突破的步骤与方法:

(1)东西方向的判断并不是直接通过东经或西经中的"东""西"来判断,而是应根据其相对位置来判断。

(2)在方格经纬网图中,只要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判断两点的东西方向即可,不必考虑东西经度。

(3)在极地经纬网图中,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西,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没有最东方,也没有最西方。

见下图一,以北极为中心,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以0°经线为界,顺着自转方向的为东经,相反方向为西经。以北极为中心,纬度就是北纬。

见下图二,以南极为中心,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以0°经线为界,顺着自转方向的为东经,相反方向为西经。以南极为中心,纬度就是南纬。

七年级地理第1章地球和地图(初中地理学生迷思概念之七上)(4)

(4)"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两条经线的经度和若小于180°,则东经度一定在西经度的东方。

4.典例分析:

典例1:读右图"经纬网图",已知两条纬线的纬度差为80°;,下列叙述正确是(2014年省考纲)

七年级地理第1章地球和地图(初中地理学生迷思概念之七上)(5)

A.图中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190.

B.b位于c的西南方

C.四点中距离随州市最近的是c点

D.阴影区域没有南半球分布

生1:B。b位于c的左下方,根据"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左下方即西南方。

生2:A.b的经度是80°E,c的经度是90°W,东经度在西经度的东方向; b的纬度是20°S,c的纬度是60°N,南纬度在北纬度的南方向,所以b位于c的西南方。

原因: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差,错以为东经度都在西经度的东方向,其实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当两点的经度差大于180°时(即为优弧),不能直接根据图示位置来判断方面,应该根据"劣弧定律",从地球的另一侧来判断,上图两点经度差纬190,所以我们应该换一侧来判断,即东西方互换,正确的是:b位于c的东南方。

把该题稍加修改,把80°E变为120°E,见下图2,b则位于c的西南方。因为两点经度相差只是150°,正好是劣弧,直接读图即可。

七年级地理第1章地球和地图(初中地理学生迷思概念之七上)(6)

七年级地理第1章地球和地图(初中地理学生迷思概念之七上)(7)

典例2:甲地位于北纬20°、东经160°,乙地位于南纬20°、西经160°,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分析:在本题中,因为甲地经度为东经160°,乙地经度为西经160°,两地经度和为320°,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而不是位于乙地的东方。北纬一定在南纬的北方。本題易错误理解为东经160°位于西经160°的东方。 答案:B。

本文为课题《概念教学与地理高效课堂的研究》成果,已全文发表在《地理教学》2016年第9期(作者肖金花),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