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

导读

姑婆妈姐不落家,终生不嫁自梳女。

背井离乡为生活,女儿有泪不轻弹。

省吃俭用为全家,父母兄弟心中牵。

异地他乡有知音,义结金兰好姐妹。

哪个少女不怀春,养家责任莫敢忘。

青葱岁月乌衣队,南洋街头梳头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一生劳碌但精彩,青史留名冰玉堂。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1)

二0一二年三月份,由许鞍华执导,叶德娴、刘德华等主演的剧情影片《桃姐》在中国内地上映,首日票房便突破1300万,击败同档期的美国大片《战马》。另外,《桃姐》也横扫港、澳、台三地票房,力压好莱坞大片《异星战场》,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冠军。

《桃姐》之所以受到二岸三地观众的认可,除了演员演技出众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桃姐》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桃姐的原型,是该片监制李恩霖家的妈姐钟春桃,妈姐钟春桃一生未嫁,无儿无女,她将自己当成李家的一员,毕生勤勤恳恳地服侍李家五代人,一直到中风导致半身不遂,无法继续做家务后,才搬到老人院。 妈姐就是自梳女,桃姐的经历是当时大部分自梳女的经历,她就是妈姐的缩影。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2)

这部电影的热映,使在三四十年代活跃于香江、东南亚的“妈姐”群体,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顺德均安沙头村的冰玉堂作为“自梳女”博物馆挂牌成立,则意味着自梳女这一群体,已正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并形成了独特的“自梳女”文化。

那么,自梳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呢?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3)

起源:自梳女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鸡公仔,尾弯弯,做人新抱(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晚),眼泪未干入下间(厨房)。”——顺德民谣

在封建社会,儿女婚姻由家长一手包办,实际上就是买卖婚姻,即所谓“卖女纳财,买妇输绢”。这其中,女方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大多数人结婚后在婆家也是任人奴役,过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苟延残喘生活。当然,也有人能媳妇熬成婆,从而可以翻身做主,但此时也年华已逝,青春不再了。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4)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的发展,以及女权意识的逐渐提高,在经济上获得独立的女性,开始向没有自主权的包办婚姻说“不”。

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国际贸易得到进一步的繁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在这种大背景下,珠江三角洲的蚕丝业开始得到了发展。到了清康熙年间,顺德、南海等地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最为发达的地区,蚕丝出口量开始逐年增加。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5)

蚕丝业的蓬勃发展,使从事蚕丝业的女工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再加上受到国外先进思潮的影响,以及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受累的情景,于是,之前逆来顺受的女工们,决定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再做婚姻的牺牲品。因此,她们选择用终身不嫁的方式,来反抗不公平的婚姻制度,这就是最初的自梳女。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及发展,为自梳女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经济独立)。而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男性至上社会的反抗,终于让一部分勇敢的女性做出了终生不嫁的决定,自梳女就此产生。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6)

形成:自梳女文化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

中国在进入封建农耕社会后,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分工局面,也就是男主外,女主内,从此便确定了男性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随后,封建礼教要求女子要具备“三从四德”以及“从一而终”的品德,要绝对服从于丈夫。从此,封建礼教便成为一把压在女性身上的沉重枷锁,与此同时,历史上也并不缺少反抗封建礼教,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的例子。

其中,在我国最早的五言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中,塑造的就是一个反封建礼教迫害的妇女形象。而《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同样为了爱情不惜反抗封建礼教。而“自梳女”的出现,就是女性对封建礼教反抗的延续。

那么,自梳女文化具体是什么呢?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7)

  • 一、方法一:通过“自梳”仪式实现“梳起”

一梳福,二梳寿,三梳自在,四梳清白,五梳坚心,六梳金兰姐妹相爱,七梳大吉大利,八梳无灾无难。—— “自梳”仪式歌谣

生活必须有仪式感,这不是一句调侃的话,而是经验之谈。事实上,仪式本身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对人们具有约束力的一种行为。而要成为“自梳女”,就必须先举行 “自梳”仪式。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8)

古时候,珠江三角洲的黄花闺女流行梳一条长长的髻,在结婚时再由母亲或长辈将辫子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后勺(称为髻),表示已婚。而“自梳”仪式,就是由少女自行将辫子束髻,以此表示自己将永不嫁人,独身终老,因此,她们就被称为“自梳女”。

“自梳”仪式通常在“自梳女”聚居的“姑婆屋”内举行。当事人在仪式前须用黄皮叶煮水沐浴,更换新衣新鞋,并在观音前立誓永不婚嫁。举行完“自梳”仪式后,该女子即为“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终生不得反悔。

“自梳女”平日虽然可以居住在母家,但闲时必须到“姑婆屋”与众姐妹聚会,以联络感情。“自梳女”年老或病危时,必须移居至“姑婆屋”,不得在母家去世。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9)

  • 二、方法二:通过“不落家”方式实现“梳起”

如果少女要“梳起”,但父母不同意,并强迫其嫁人时怎么办?有人可能认为,只要私底下举行仪式不就行了吗?事实上是不行的,因为只有举行过“自梳”仪式的人,才会被大家,特别是姐妹们所承认,并被接纳进入“姑婆屋”中。

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少女们就会采取“不落家”的方式,来达到曲线“梳起”的目的。

不落家”是一种假结婚习俗,具体是女子在过门(出嫁)后拒绝与丈夫同房,但按习俗在夫家住满三日,然后借“回门”娘家的机会,不再返回夫家。“不落(夫)家”的名称由此而来。

所以,“不落家”也是女子 “自梳”仪式的一种。通过此方式,女子同样达到了向所有人宣告自己“梳起”的目的。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10)

  • 三、终生不嫁,抱团取暖

勤力女,无棺材,死后无人抬,一只床板半张席,姐妹帮手丢落海。——自梳女歌谣

男权社会虽然无法阻止少女们“自梳”,但却针对“自梳”群体设定了一系列惩罚性的规定。事实上,少女选择了“自梳”,就相当于踏上了不归路。

一旦 “梳起”就终生不得反悔,必须遵守终生不嫁的约定,在经济上也要独立,不能再依靠父母,而且去世后只能由“自梳”的姐妹帮忙处理后事,不能葬入家族墓地。另外,“自梳女”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乡党所不容,除遭到毒打外,还会被装进猪笼投河溺亡。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11)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自梳女”就以“姑婆屋”为基地,姐妹之间义结金兰,在生活上互相扶持。她们以抱团取暖的方式,来确保病时有人照顾,以及老有所依。

综上所述,自梳女文化是女性在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追求婚姻自由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区域性文化。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的兴起,使妇女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的能力,使自梳女文化的形成成为可能,同时,这也是只有广东才有“自梳女”的原因。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12)

生存:女儿当自强,不是所有的佣人都能称为“妈姐”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也开始衰落,这让经济来源高度依赖蚕丝生产的“自梳女”失去了生活来源。在这种情况下,“自梳女”们为了生存,一部分人到了香江当女佣,而另外一部分人则漂洋过海到南洋打工,主要也是到富人家中当女佣,人们称之为“妈姐”。

“妈姐”继承了中国人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她们不仅厨艺了得,而且工作勤快,任劳任怨,完全将自己融入了主人的家中,每天天未亮就开始煲水、做早餐、打扫清洁、送主人小孩上学、哄小孩、买菜、做饭、洗衣拖地,晚上等主人睡下后,还要收拾厅房,然后才上床就寝。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13)

很快,“妈姐”的口碑便传开了。开始时主要是外籍家庭才聘请华人女工当佣人,其后,当地的名门望族们纷纷效仿,以聘请华人“妈姐”为时尚。其中,“妈姐”欧阳焕燕就被新加总理李光耀家所聘,她带大了李显龙、李玮玲、李显扬等李光耀的子女。

在鼎盛的时候,每到假日,成群结队,身穿白衣黑裤,脚踏木屐的华人“妈姐”穿街过巷,一路抛洒了银铃般的笑声,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成为南洋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当地人美其名曰“乌衣队”。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14)

“男儿漂泊为本分,女子漂泊为家贫。”“妈姐”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身处异国他乡的“妈姐”,平时很少花钱,她们将钱攒起来寄回国内帮补家用。在经济困难时期,甚至有“妈姐”将吃剩的米饭晒干,一点一点存起来,加上钱和旧衣服寄给国内的亲人;还有人先是寄钱给父母,父母去世就寄钱给兄弟、侄儿……。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佣人都能称为“妈姐”,“妈姐”是“自梳女”们凭借诚信、努力赢得的称号。而促使“妈姐”背井离乡外出挣钱的驱动力,除了女儿当自强的独立精神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为了帮补家用。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15)

回归:落叶归根

新中国建立后,彻底破除了封建陋习,不仅实现了婚姻自由,而且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自梳女”产生的条件。此后,新的“自梳女”不再出现,尚存在世的“自梳女”就成为了未代“自梳女”,她们中的一部分人还身在海外。

中国人讲究魂归故里,落叶归根,这同样是漂泊在外的未代“自梳女”们的心愿。早在四十年代,在南洋谋生的“自梳女”们就已经未雨绸缪,筹款在国内建造了多间“姑婆屋”,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在顺德均安沙头的“玉冰堂”,之所以取名为“冰玉堂”,是寓意冰清玉洁之意。

此后,南洋年龄渐大的未代“自梳女”们陆续回国,得以在“冰玉堂”等“姑婆屋”中颐养天年。2012年,随着顺德均安沙头村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馆的挂牌成立,正式为“自梳女”这一群体所创造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自梳女有反悔的吗(既是女儿当自强)(16)

结语

今天的我们不过在追寻一抹失落的过去,婚姻,有时候是女人一辈子中不能承受的痛,自梳,一个百年孤独的承诺。——翡翠台《自梳女》的故事。

为了反抗不公平的婚姻制度,“自梳女”群体不惜以失去青春、爱情以及家庭为代价,来换取自由、独立的生活。她们通过与命运的抗争,成功谱写了一部属于她们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所有人的由衷敬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