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019年高考作文辅导的“吆喝声”又“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起来了,应时,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如何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如何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如何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019年高考作文辅导的“吆喝声”又“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起来了,应时!

每年高考前几个月,有关作文题的预测及其点拨的的文章肯定一如既往,在全国一些专业或非专业报刊杂志上“粉墨登场”,犹如魔术师的戏法,令莘莘学子眼花缭乱。这些劳什子也许对身处应试关头的高三学生具有“敲门砖”的作用。说“也许”,是因为可能性实在太微乎其微了,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为人师者那里,平庸的雕虫小技,往往是以夸张抑或无中生有的形式出现的。

“指点文题趋向、论述题型特点”,这是高考戏法的第一个节目。高考作文曾经历了一个由命题作文而材料作文而话题作文的过程,为了辨清这三种题型的不同之处,很多为人师者作了淋漓尽致的个性化分析,可它们的区别之重要性,对于一个具有一定写作功底的学生来说,似乎微不足道。质言之,“命题”相对来说是抽象的,“材料”与“话题”相对来说是具象的。“命题”转换成“材料”或“话题”只不过是抽象则具象之,换句话说大约就是把高度概括化的意蕴相对具体化;反之则不过是具象则抽象之,换句话说大致就是将相对具体化的语义高度概括化。“腹有诗书”者“气自华”,由抽象而具象抑或由具象而抽象,仅仅是一个行文的思维走向问题。至于“材料”与“话题”之间,只要将“以……为话题”一句删掉,两者就不分伯仲了。喜欢变所谓“审题”戏法的人,往往是只在课堂上出题,发号施令,自己却从来不审题写文章的人。而这个“过程”之后又折腾出一个新材料作文,比如浙江就以此来否定曾几何时顶礼膜拜的话题作文,将其贬入“十八层地狱”。

“关注生活、关注人生”,这是高考戏法的第二个节目。生活与人生当是交叉的,是文章的本源;不可设想,写作有一天与生活与人生分道扬镳将会是怎么一个样子。那一定是花狐鬼怪,可那也是生活与人生的一面镜子,也是生活与人生的曲折反映,诸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人类历史上有自然性神话与社会性神话两个阶段;如果没有自然的威压,何来《夸父逐日》;如果没有社会的压迫,何来《西游记》。有人说:“画鬼容易,画人难。”其实画鬼亦难,既要有人的共性,又要有鬼的个性;否则,就不能产生共鸣。喜欢变所谓“感受”戏法的人,常常是言不由衷说假话,无病呻吟动感情的人。这种人写文章闭门杜撰抑或剪剪贴贴“二道贩子”做惯了,以为别人亦是此等货色,于是演绎着一个无需演义的话题:吃下去的饭经过消化是会变肥料的!

“讲究格式、注重技法“,这是高考戏法的第三个节目。 名为首尾呼应者,实为“穿靴戴帽”,乃“画蛇添足”;名为内容充实者,实为“脑满肠肥”,乃“滥竽充数”;名为文采斐然者,实为“刀光剑影”,乃“辞不达意”;名为思想深刻者,实为“标语口号”,乃浅入深出;名为“情有独钟”者,实为小猫咪咪,乃装腔作势;……这一系列在擅长写作者看来匪夷所思的作文“怪招”,竟然约定俗成,成了一些阅卷人心中判分的准则。欲在应试中搏得好成绩,必须摸索他们的心理,展示亮点。喜欢变所谓“花招”戏法的人,每每是一不操麻将、二不打扑克,似乎“家有三斗粮,‘甘’做孩儿王”的人,但匮乏天然素质,将文章纳入了僵化的机械性操作之中,形式成了内容的牢笼。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不同技巧”,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据说叶圣陶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可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其子女就得调遣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至叶老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叶老这样教子作文,实在是值得称颂、借鉴的好经验、好办法,体现他多年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余光中生前尝在林海音80寿辰上对一度传闻她可能出任“文化部长”一事评论道:“一个人做了林海音,还稀罕做文化部长吗?”这话颇有穿透力,具有“风马牛相及”的效能。一个作家型的教师,会在乎对学生大谈特谈作文知识、写作技巧之类空洞、乏味的话,束缚孩子的手脚,禁锢学生的思想,以此来炫耀自己高明吗?

嘴除了吃饭与说话还有很多功能,如亲吻、吐痰、抽烟、喝酒,鼻子堵住的时候需要借助它通气;因此,从嘴里出来的东西,很难把握真假。《孟子·离娄上》有语:“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者可要把握好自己的嘴哦!

(作者 金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