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与教育(语言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位与构建)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批判性思维与教育(语言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位与构建)(1)

语言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位与构建

王东炎

摘要:近年来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引起教育专家们的关注,但如何在语言点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在语言点教学中,通过实践总结出“感知文本—追问激疑—概括总结—巩固运用”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识记、理解、运用语言现象的同时,训练批判性思维,拓宽学生思维广度,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点教学;批判性思维;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引言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根据活动目的,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Ennis, 1962,转引自梁颖,2011:149)。保罗认为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每个社会成员生存的必备品质,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是适应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他在1990年、1993年分别出版的《批判性思维:任何一名想在变化世界生存的人所必备》(Critical Thinking: What Every Person Needs to Surviv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以及《批判性思维:如何为学生在急剧变化的世界做准备》(Critical Thinking: How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两书中论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也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近年来,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引起教育专家们的关注,专家们对批判性思维内涵、批判性思维能否培养、英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否测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江苏如东高级中学的顾小京老师(2011)在日常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浙江第二中学余唯贵老师(2013)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可以从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反思写作内容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在语言点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所以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点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深刻思考和创造的乐趣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与教育(语言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位与构建)(2)

二、语言点教学现状

语言点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但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目前语言点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如下:

(一)教学模式单一,缺乏过程体验

在处理教材语言点时,一些老师通过幻灯片进行以例句为主的用法讲解,讲完后课堂上配以大量的仿写、选择或翻译等单句操练模式,课后再要求学生识记词汇、句型用法,第二天进行默写检测。表面看来,这样为学生知识积累搭建好了支架,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感知、探究语言过程体验,学生只是被灌输的容器、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长期以来枯燥的讲解和脱离语境的例句最终会导致语言点教学肤浅零碎,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思维也未得到激发与拓展。

(二)脱离教材文本,缺乏运用语境

一些教师意识到不应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者,学生应为课堂的主体,但在教学中却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将教材文本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句型抽离出来,再从参考书或字典上照搬例句,然后编制成活动单或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课堂自主展示,课后练习巩固。此种教学模式的确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课堂上一切知识都在教师预设之内,新生成知识极少。而且,脱离教材文本的语言点讲解缺乏语境,容易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零碎、缺乏系统性,且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这两种模式在目前课堂中普遍存在,虽然默写时学生也能基本过关,然而在平常教学中却会发现不少学生无法学以致用,一些单词出现在阅读材料中学生都不认识,更别提在写作中或与他人交流中灵活运用了,许多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自我效能感都比较低(Licht & Kistner, 1986)。笔者认为只有学生自身感知与实践的语言学习才会有思维火花的迸发,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改进课堂教学质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较易操作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接下来笔者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此模式。

批判性思维与教育(语言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位与构建)(3)

三、语言点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

在语言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知文本—追问激疑—概括总结—巩固运用”语言现象,让学生识记、理解语言,并适时对文本中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再创设语言应用情境,从而拓宽学生思维广度,提升思维层次,促进思维升华,最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下面笔者以《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Module 5 Unit 1 Reading Secrets and lies & A friendship in trouble语言点教学课中重点短语pretend to do为例,展示语言点教学课的教学模式。

(一)感知文本,探究思维

英语教材文本集词汇、语法和话题与一体,美国作家德尔文•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所编写的阅读文章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所以脱离教材文本的语言点教学是不可取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后可以围绕教材文本中的重要语言现象灵活设置问题,以情境为依托引出教材文本中的例句,如此一来,教师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教材文本重要信息的理解,而且能够借助语境呈现语言点知识,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内化。

比如在处理pretend to do时,笔者先提问How did Sarah feel at the news of her failure?学生回答She felt ashamed. 然后笔者补充If I failed a simple quiz, I might feel ashamed too, and even burst into tears. How about Sarah? Did she burst into tears? 在语境下引出教材文本中的句子She pretended to be cheerful. 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出短语pretend to do,能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

(二)追问激疑,拓展思维

批判性思维源于反思,通过反思提出问题,进而引发思考(韩少杰、易炎,2009)。教材文本只是语言点知识运用的“例子”,语言点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文本,教师根据例句巧妙地设问,“师-生”追问,或“生-生”追问,让学生在感知探究中发现领悟语言规则,反思语言现象,从而构建自己的语言知识结构,为综合运用语言搭建支架。

在引出教材文本中的句子She pretended to be cheerful.后,教师补充:Sarah pretended that she was cheerful.让学生观察两个例句,不难总结出pretend to do和pretend that从句。然后让学生用pretend自由造句,不少学生会直接模仿教材例句I pretended to be ..., 句式较单一,思维缺乏深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追问激疑,拓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当有个学生造句I pretended to be happy when I failed the examination last week. 时,笔者追问You pretended to pass the examination last week, yes? 学生一开始点头默认,因为我重读了pass和last week,此时就有学生A发现了问题所在,站出来围绕“不定式的时态和语态”进行追问,引发了同伴的反思。当学生能够积极地探究反思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授时,学习就变得有意义了。在同伴的追问下,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自我效能感增强,“一石激起千层浪”,pretend to have done, pretend to be doing, pretend to be done, pretend to have been done就自然被引出来了。实践证明,适时的追问激疑,可以有效地将问题引向深入,帮助学生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反思,拓展思维深度,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有效的反思,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然后笔者再辅以相关的例句(如下),来检测学生是否会在新的情境中迁移应用语言点,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对语言点的掌握。之前经常会看到老师们直接从字典上搬来大量例句呈现给学生,词典上的例句的确权威,然而,例句话题较复杂,容易导致课堂教学语言情境混乱,更容易增加学困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习无助感。行为主义强调,迁移依赖于情境之间的相同元素或相似的特征,桑代克在1913年也指出,当各个情境拥有相似的元素,并且也要求相似的反应是,那么迁移就会发生。因此笔者认为应设置与教材文本语境相关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相似的语言情境下运用语言。

[即时巩固]

1. Sarah ______, saying nothing about the argument.

莎拉假装什么也没发生,对这次争论她什么也没说。

2. Sarah’s classmates ______ when she went into math class.

莎拉走进数学课堂时,同学们假装没看见她。

3. The naughty girl ______ his homework in order to go out to play with her playmates.

为了与玩伴出去玩耍,这个顽皮的女孩假装通过了考试。

4. I had been lying to myself, ______.

我一直在欺骗自己,假装一切顺利。(2013•浙江高考阅读D)

批判性思维与教育(语言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位与构建)(4)

(三)概括总结,促进思维

语言点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需要接触大量复杂的语言现象,而这些语言现象在具体语境中又存在不少差异,如果孤立地去逐个学习这些语言点知识,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无助感。比如pretend的用法,如果老师直接在PPT呈现如下表格,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批判性思维与教育(语言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位与构建)(5)

不过,如果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概括总结,找出其中的联系与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语言规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显然,分析、探究、领悟语言现象也有利于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执教时,笔者借力于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概括总结语法知识,把原来肤浅、零碎的知识引向深刻、完整。

批判性思维与教育(语言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位与构建)(6)

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对pretend短语用法一目了然,而且能在头脑中有效地建立起知识框架。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法复习中,教师有必要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以教材里的语言现象为载体,对语言现象的总结归纳,拓展学生思维的维度和空间。

(四)巩固运用,提升思维

语言点学习是基础,句型应用是过渡或桥梁,篇章才是目的(姚春良,2009),Bredo也曾指出学习是基于情境的,所以在引导学生整理好教材文本语言现象后,教师应多角度创设情境提供语言输出机会。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语言点改写教材文本,也可以把教材文本语言点贯穿于话题写作中,帮助学生对目标语言点进行再理解内化,让学生在活用知识的过程中再不断地生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该节课中笔者在帮助学生总结完所有语言点后,再回归教材文本,请同学们至少利用所学的五个词汇或短语给Sarah或Andrew回信,帮助他们解决困惑。这个话题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能启发学生的思考,需要学生的评判,给学生一定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的语言点,同时批判性思维也得以训练提升。

四、结语

如何在语言点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语言点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原则,立足于教材文本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并适时对文本中的语言现象进行整理,最后还要为语言创设运用的情境。教学中既要关注语言现象,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搭建支架,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注:本文为南通市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QN20160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批判性思维与教育(语言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位与构建)(7)

参考文献

[1]顾小京. 例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7).

[2]韩少杰、易炎.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外国语言文学,2009(1).

[3]林才回. 中学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设计例谈[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8).

[4]梁颖. 批判性思维与英语写作教学[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5]姚春良.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初探[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上),2009(5).

[6]余唯贵. 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3(6).

The Absence and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Language Points Teaching

Wang Dongyan

Abstract: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f critical thinking has arous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educational experts. However,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lack of effective teaching model on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in teaching of language points. After year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actice, the author has put forward a teaching model of textbook perception-inquiry-conclusion-application, in an attempt to helps students remember, understand and use the targeted language points while cultivating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widening their thinking ability. With these methods taken, we can hopeful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ppli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s well.

Key words: teaching of language poi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pplication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7年第9期)

批判性思维与教育(语言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位与构建)(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