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眼神(看傻眼自然界的)

11月,天气和“双十一”后的钱包一样逐渐变得冷冰冰……一些动物已经或马上要进入冬眠期啦,当然要储存足够多的粮食才能安稳度过寒冬。但在大自然中找寻食物并不那么容易,为了更好地生存,一些动物进化出了在体内储存食物的功能。

今天框框就来带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些自然界的“大胃王”们——

1,花栗鼠

花栗鼠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它会在腮帮子里储藏坚果、种子等食物。作为松鼠科的一员,它们的个头比普通松鼠小得多,体长11-15厘米,背部有五道黑褐色纵纹,行动敏捷善于爬树。而在腮帮子里储藏和它们几乎同等大小的食物也可以帮助它们带着家当逃离捕猎者的追捕。(不然就会像《冰河时代》里的那只松鼠一样倒霉…)

自然的眼神(看傻眼自然界的)(1)

PHOTOGRAPH BY BRUCE SHIPPEE, DREAMSTIME

2,蜜蚁

蜜蚁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干旱地区,包括澳大利亚、非洲南部和墨西哥。在旱季,这个群体中的特殊阶级——储蜜蚁,会由其他工蚁喂食包括花蜜、植物汁液和蜜露等食物,直至柄后腹身体后端胀满,变成像葡萄一样大小的蜜罐。之后它们会倒挂在地下蚁巢的穴顶,倒流出食物喂反哺蚁群。

自然的眼神(看傻眼自然界的)(2)

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 工蚁为了大家的生存也是很拼啊
3,黑叉齿龙鰧

黑叉齿龙鰧,又称黑狗母,是一种分布在全球温带至热带海洋中的深海鱼,体型较小,长约20厘米左右。但个头小不代表胃口小哦——它们会捕食比自己更大体型的猎物!用可以极致开合的大嘴吞下整个猎物之后,黑叉齿龙鰧会带着胃里的猎物一边在深海游弋一边慢慢将其消化吸收,彼此再不分离。毕竟,深海里“人烟稀少”,不用担心其他鱼的威胁;而肚子里有个伴儿也不会感到太孤独。(这样交朋友,算不算很交心了?)

自然的眼神(看傻眼自然界的)(3)

PHOTOGRAPH BY NORBERT WU, MINDEN PICTURES/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 这样吃感觉会吃撑吧!
4,鹈鹕

就像在回家前把所有的糖果都吃光的孩子一样,鹈鹕其实不会把鱼储存在它们巨大的喉囊中,而是把它们很快地吞下去。可以伸缩的喉囊在捕食时起到辅助作用,让鹈鹕可以在吞咽前排出舀起食物的水分。大多数种类的鹈鹕会集体排成一条直线或U型,用翅膀拍水迫使鱼类游入浅水区后,再进行捕食。而褐鹈鹕则比较快准狠,会猛地冲入水中擒取食物。

自然的眼神(看傻眼自然界的)(4)

PHOTOGRAPH BY NIKHIL RASIWASIA,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5,猪笼草

猪笼草,是猪笼草属植物,原产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最北端。猪笼草的叶子呈壶状,用来捕捉昆虫、蝾螈,甚至小型哺乳动物。有些品种的猪笼草捕虫笼唇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并分泌出香味,吸引猎物滑入,直至底部的消化液慢慢分解这些食物。当然了,不同种类的猪笼草各不相同,也有一些品种的猪笼草是素食主义者,或者会和昆虫产生共生的关系。

自然的眼神(看傻眼自然界的)(5)

PHOTOGRAPH BY JOE PETERSBURG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存储食物是一个相当有利的特性,”佛罗里达诺瓦东南大学的海洋生态学家Tracey Sutton说。无论是在寒冷的环境中还是遥远的深海里,“这种特性对于生活在极不稳定的食物环境中的动物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策略。”

研究这种适应性,也有助于科学家了解野生动物们是如何应对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只是有没有研究动物与其食物之间感情交流的项目呢?好想知道我对食物的爱到底是不是正常的啊!

自然的眼神(看傻眼自然界的)(6)

国家地理合股企业(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 LLC,简称NGP)是国家地理学会和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合资企业。以探险和探知世界为核心发展理念,致力于通过卓越的媒体组合,在全球传播优质的科普内容。131年来,国家地理始终以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作为核心目标;现在,国家地理将致力于为消费者不断开拓、更加深入,以及突破边界而努力。国家地理每月通过43种语言,传播遍布全球172个国家,内容触及数百万人。与此同时,NGP每年会将收益的27%回馈给非营利组织——国家地理学会,用于支持其科研、探险、保育和教育等工作。更多信息请访问natgeotv.com 或 nationalgeographic.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