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分析(西游记写得最失败的一回)

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母亲殷温娇与丈夫陈光蕊赴江州上任途中,不幸被水贼刘洪劫持,陈光蕊被刘洪当场杀害,而殷温娇被刘洪霸占。刘洪冒充陈光蕊,裹挟着殷温娇上任,直到十八年后才真相大白,刘洪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西游记》中,殷温娇可是大唐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所以有人很好奇,为何殷温娇被霸占十八年,殷开山居然毫不知情?

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者强行让殷开山不知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强行违背了许多常识。这一个故事,也是西游记中最大的Bug,其中存在许多不合逻辑之处。

西游记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分析(西游记写得最失败的一回)(1)

这些不合逻辑的情节一共有七处,下面,我就为大家一一解读。

不合逻辑处一:殷开山是大唐丞相。

历史上的殷开山,根本没做过大唐丞相。当然,《西游记》毕竟是神魔小说,不是历史演义,可以允许作者杜撰。可问题的关键是,唐朝根本没有丞相,只有宰相。

宰相和丞相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大有不同。严格地说,丞相是官职,而宰相只是对宰执大臣的尊称。丞相的人数,通常只有一位,偶尔会有左右两位丞相;而宰相的人数,可多达十多位。在唐代,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都是宰相。

不合逻辑处二:殷温娇抛绣球招亲。

殷温娇作为宰相的女儿(既然大唐没有丞相,原著中的丞相,只能视为宰相),想娶她的人可以从长安排到洛阳,殷温娇是有多么奇葩,才会想到抛绣球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万一抛到一个又丑又老的乞丐身上,难道她也嫁?即使殷温娇奇葩,作为堂堂宰相的殷开山,也不会同意。这不是让人看他笑话吗?

西游记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分析(西游记写得最失败的一回)(2)

不合逻辑处三:陈光蕊被任命为江州知州。

据原著设定,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是大唐状元,然而,既然是状元,为何会被任命为江州知州?江州这个地方,读过唐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就知道,它是一个偏远地区,往往被当作流放地,只有犯错和得罪皇帝的官员,才会被安排到这里做官。

陈光蕊是钦点状元,可见深受皇帝器重,皇帝怎么可能把陈光蕊发配到江州?通常都是留在京城,进入中枢机构,当高级官员培养。以大唐宰相张九龄为例,他就是状元出身,考中状元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不合逻辑处四:陈光蕊是李世民钦点的状元。

据原著,陈光蕊是贞观十三年被钦点为状元 ,然后和殷温娇成亲,那么,唐僧成年以后,已是贞观三十多年。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而李世民在位只有二十三年。

所以,如果陈光蕊是贞观十三年的状元,那么,唐僧还没有成人,李世民便已驾崩,又如何发生李世民认唐僧为御弟,下令让唐僧取经之事?

西游记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分析(西游记写得最失败的一回)(3)

诚然,小说可以杜撰,但问题的关键是,既然把唐太宗李世民写入小说中,就应该尊重最基本的史实。时间上有一两年误差,甚至五六年都问题不大,可这不是五六年,而是一二十年!唐僧取经归来后,迎接他的,还是李世民!

不合逻辑处五:刘洪裹挟殷温娇,冒充陈光蕊上任。

严重怀疑作者看地摊历史看多了,冒充官员上任,岂是一个水贼能轻易做到的?古代官员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明,比如朝廷颁发的文字说明、金鱼袋、腰牌等等,刘洪拥有这些身份凭证吗?

当然,刘洪可以把陈光蕊的凭证据为己有,甚至刘洪长得还和陈光蕊很相似,可问题的关键是,刘洪为何要裹挟殷温娇上任?都杀了陈光蕊,为何还要留个随时可能拆穿自己的活口?

西游记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分析(西游记写得最失败的一回)(4)

千万不要说刘洪原本就是陈光蕊的情人,原著中没有任何暗示,恰恰相反,刘洪裹挟殷温娇时,还威胁她,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就做了你,可见两人就是受害者和水贼的关系。

不合逻辑处六:刘洪做了十八年江州知州。

一个是水贼,一个是官员,两人身份悬殊、学识悬殊,水贼怎么可能扮演状元?即使刘洪这个水贼特殊,是个才华横溢的水贼,也不可能在江州知州上做十八年。这严重违背古代政治常识。

有哪一个官员,能在同一岗位上做十八年?况且,唐朝有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一年一次小考,几年一次大考。

以刘洪的知州为例(知州这个官职,是宋朝才设立,在唐代叫刺史,但考虑到这是小说,不算硬伤),任期只有五年,五年后就要进行大考,所以,刘洪最多五年就露馅,不可能做十八年知州。

不合逻辑处七:殷开山带兵6万剿灭刘洪。

刘洪不过是个知州,而唐代有三百多个州,一个州大概相当于今天一个市,能有多大实力?朝廷一道圣旨,将他拿下,犯得着带兵六万?估计作者把唐代的州当成了东汉的州,把唐代的知州当成了东汉的刺史,把刘洪当成了某位手握大权的诸侯。

西游记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分析(西游记写得最失败的一回)(5)

说到这里,大家想必很好奇,吴承恩创作唐僧的身世时,为何如此漏洞百出?他的逻辑能力和历史学识如此低下吗?

其实,这段故事根本不是吴承恩先生所写。它来自于《西游证道书》,而《西游证道书》是西游记的清代版本。 之所以有人把它当作吴承恩版《西游记》的内容,是因为有人把它列入了《西游记》附录中。但显然,这颇有狗尾续貂之嫌,所以很多版本没有收录这段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