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苏关系(中苏往事大革命时期)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快速传播北洋政府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国人对政府失去信心,对前途产生前所未有的迷茫,急需寻求新的救国方向,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苏关系(中苏往事大革命时期)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苏关系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快速传播。北洋政府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国人对政府失去信心,对前途产生前所未有的迷茫,急需寻求新的救国方向。

鉴于苏俄建国的成功经验,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于是产生了建立中国自己的共产主义政党的想法,并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苏俄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苏俄是共产国际的控股股东,后来苏俄换成了苏联。

共产国际热衷于帮助中国建立共产主义政党,列宁甚至还派代表马林来中国参加了1921年的中共一大,参加中共一大还有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遣的尼克尔斯基。

当时世界各国政府对共产主义普遍具有极深的敌意,因此会议属于秘密进行,过程也很惊险。会议7月23日晚在位于上海法租界的李汉俊家开始,7月30日晚会议被法租界巡捕房警察发现,经验丰富的马林敏锐察觉出已经暴露,于是让大家中止会议迅速分头离开,仅仅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就包围了会址,此时大部分代表们已离开,只留下李汉俊和陈公博两个人,李汉俊由于已经有了准备,因此面对法国巡捕的搜查应对自如,没有漏出破绽。而后会议改到嘉兴南湖游船直到8月3日开完。

可以说正是马林避免了中共一大代表们的集体团灭,否则中国革命的损失恐怕难以估量。这段故事在去年的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没看过的朋友强烈建议看一下。

中共一大结束后不久陈独秀在上海被捕,还是靠马林动用了共产国际拨给的几千元活动经费打通关系才得到释放。经此事后陈独秀也觉得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需要可靠的外援,从此中共接受了共产国际的领导和经济支援。

此后,在马林的努力下,共产国际还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帮助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在建校初期提供了大量武器、资金,并派大批苏联红军军官前来担任教官,其中就有担任黄埔总教官、后来成为苏联首批五大元帅之一的布柳赫尔。同时,共产国际自然成为了国共两党共同的权威,也把国民党和中共绑定了。

但是,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也出过很多昏招。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是中国唯一有力量的且革命的政党,因此主张国共合作必须以国民党为主,限制中共的活动。在孙中山去世后(列宁比孙中山早一年去世),国民党中右派的排共情绪已渐渐显露,而时任共产国际驻中国首席代表鲍罗廷却误以为蒋介石是真正的革命派,与蒋的亲密程度甚至一度超过了与中共,客观上帮助蒋介石提高其在国民党内的权威。而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自然更是无法看清这一点,一如既往地支持国民党。

每当国共产生分歧的时候,共产国际也总是拉偏架。本来极有个性的陈独秀,面对我党已经被共产国际控制且已和国民党绑定的事实,也只能无奈地做一个执行者。国民党右派就在这样的纵容下渐渐取得主导地位,直到1927年北伐后期发动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共产党人被大肆屠杀,国共彻底决裂,大革命宣告失败。我党方面陈独秀作为背锅侠下台了,当然他自身也有一些责任,国民党则宣布与苏联断交。

在大革命和南昌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与朱德历尽艰辛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后来发展为中央苏区。1931年,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扶持他的学生王明上台掌舵中共中央,后来王明要去苏联,临走前运作博古成为中共总负责人。1933年,来自共产国际上海远东局的李德来到瑞金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博古对其言听计从,由于这俩同志的瞎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损失惨重,被迫长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