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种植项目简报(梅州市柑橘衰退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控技术)

基金项目:梅州市柑橘衰退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控技术

基金项目 梅州市柚类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开发应用( 112000053-2020-0000057802 )。

李 月等

柑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柑橘种植是南方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随着梅州市柑橘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问题接踵而至。 近年来,梅州市平远县多个果园发现几千株感染柑橘衰退病的植株。郭丽英等 调查发现,广东西江流域砂糖橘主产区已普遍发生柑橘衰退病,果园样品检出率高达 99% ,苗圃样品检出率也高达 77% 。 这表明柑橘衰退病正逐渐危害广东地区柑橘产业,当地部门及果农应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控,防止其蔓延扩散。

1 柑橘衰退病病原及表现

柑橘衰退病是由柑橘衰退病毒( citrus tristeza vi-rus , CTV )引起的,该病毒属长线性病毒科( Closterovi-ridae )长线性病毒属( Closterovirus ),包含 12 个开放阅读框,能够编码 19 种以上的蛋白,外壳蛋白分子量25 kDa ,是目前已知的基因组最大的植物病毒 。柑橘衰退病毒存在于植株树体的韧皮部组织,能够侵染芸香科柑橘属大部分植株,如甜橙、宽皮柑橘、葡萄柚、柠檬、金柑等 。 该病毒还存在明显的株系分化,根据其致病性强弱可分为强毒型和弱毒型;根据其症状表现则可分为速衰型、茎陷点型和苗黄型等 3 种类型 。其中,感染表现速衰型和茎陷点型的病毒株系为强毒系,感染表现苗黄型的病毒株系为弱毒系。 速衰型衰退病毒在以酸橙为砧木的甜橙和葡萄柚上能够引起整棵植株的韧皮部坏死,从而出现叶片干枯脱落、果实干缩脱落的现象,最终导致柑橘植株迅速衰退和死亡;茎陷点型衰退病毒则会引起易感植株的树势矮化、衰退,茎、枝木质部出现棱形黄褐色大小不一的凹陷点或沟,并最终导致植株生长发育迟缓、果实品质下降等;苗黄型衰退病毒常在柚类、酸橙、柠檬等的实生苗上产生叶片黄化、植株矮化等症状,在甜橙和宽皮柑橘上不表现 。 柑橘衰退病可以通过韧皮部组织嫁接传播。 此外,在田间还能够通过橘蚜、棉蚜、橘二叉蚜、橘声蚜和绣线橘蚜等多种蚜虫传播,其中橘蚜传毒力最强 。

柑橘种植项目简报(梅州市柑橘衰退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控技术)(1)

2 发生原因

2.1 对柑橘衰退病认识不足

国内柑橘主产区长期使用枳壳作为砧木,由于枳壳对衰退病具有一定的抗性,因而衰退病对柑橘产业影响较小。 但是,近年来随着衰退病强毒系的入侵,柑橘衰退病的危害越来越大 。 柑橘产业尤其是梅州柚产业作为梅州市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受黄龙病的影响较大,有关部门及果农相当重视黄龙病并积极防控,但是对柑橘衰退病的认识却明显不足,导致防控措施有限;且由于柑橘衰退病病毒株系不同,不同种类柑橘表现形式也不同,给防控造成了困难。

2.2 对苗木检疫工作认识不足

梅州市柑橘产业多元化发展给果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市场多元化需求促使种植户迫切需要新的柑橘品种,但是部分农户对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认识不足,繁育苗木前未进行正规的检验检疫,不能从源头保证苗木的安全性。 此外,还有部分农户为了抢占市场、贪图价格优势,自行从外地购入健康状况不明的苗木在梅州地区种植,导致柑橘衰退病传入和扩散 。

2.3 施肥不合理

合理的有机肥、无机肥配比能够促使果树树势强健,增强抗病能力,但是依然有部分果农不注重肥水管理,一味追求果大早摘,过度施用氮肥,导致树势衰弱、抗病力减弱、易感多种疾病。

3 综合防控技术

3.1 选用耐病砧木,种植无病毒苗木

选择柑橘近亲缘种作为砧木,可以有效抵抗柑橘衰退病的侵害,如枳壳、菲律宾木橘、橘、兰普莱蒙等;还可选用杂种砧木,如枳橙、枳柚等,均能对衰退病产生一定的抗性 ,但是在任何耐病砧木嫁接后的生长过程中均能感染柑橘衰退病 。

此外,对苗木进行脱毒处理,建立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培育品种纯正、苗木健壮且成活率高的无病毒容器苗,既可从源头切断嫁接传播途径,又可统一栽培、统一管理,降低栽培成本,优化栽培管理流程,从而遏制柑橘衰退病的发生和扩散,提高柑橘品质。

3.2 引入弱毒系交叉保护技术

弱毒株系交叉保护技术是目前较有效的防治方法,即将弱毒株系病毒接种至健康植株上,进而保护植株不受强毒株系的侵染。 交叉保护发生在不同株系之间,株系间亲缘关系越近则保护作用越强 。 该技术的机理目前多认为是转录后导致的基因沉默 ,并推测有其他抗病机理参与该过程,如蛋白介导的抗性在交叉保护防治柑橘衰退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国内外均在柑橘衰退病交叉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证明了弱毒株系的交叉保护作用。 Costa 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 45 个衰退病毒弱毒株系,其中 3 个株系对甜橙有保护作用, 2 个株系对酸橙有保护作用, 1 个株系对葡萄柚有保护作用。陈洪明等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柑橘与衰退病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在不同品种柑橘中流行的衰退病毒强毒株系有所差异,进而增加交叉防治难度。 因此,在进行弱毒株系交叉保护技术防治柑橘衰退病时,应考虑不同柑橘类型、不同柑橘品种对田间流行的衰退病毒构成的影响,应用时多从受害果园中选取健康植株选获弱毒株系,以进一步提高保护的效果 。

柑橘种植项目简报(梅州市柑橘衰退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控技术)(2)

3.3 基因工程防治

通过转基因技术使目标植物获得新性状,如抗病性等,一直是农学家和生物学家努力的目标。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选取的最佳目的基因常来自植物自身,目前人们已经从 10 余种植物中成功获取了 20 多种抗病基因,并多数已经成功转化至相应的易感植株中,从中获得对应的抗病性 。闫虎斌 运用 RNAi 技术对强毒株系的 p23 、 p25 和 p20 基因的 3 个 RNA 沉默因子构建表达载体,已成功获得转基因酸橙植株。 李 芳等 通过研究发现,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对柑橘衰退病具有完全的抗性。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柑橘苗木的广泛流通,柑橘衰退病在我国广东、江西、广西等柑橘主产区相继暴发,对柑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针对柑橘衰退病防控,应使用耐病砧木、种植无病毒苗木、加强果园肥水管理、针对性地使用弱毒系交叉保护技术等,进而保障梅州市柑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