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赤狐外貌的段落(鸠绿媚从环境描写)

《鸠绿媚》的作者是叶灵凤,他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新感觉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作品中的爱情诡异而浪漫,注重内心的分析,让读者看后只觉很过瘾。

毕业于上海美专的叶灵凤有色彩基础,对色彩的把握精准而到位,娴熟的利用色彩来讲述故事,利用色彩来建构他的小说世界,这是其他作者所没有的优势。

描写赤狐外貌的段落(鸠绿媚从环境描写)(1)

叶灵凤

这部《鸠绿媚》是叶灵凤的前期代表作,在这部作品里体现出浓浓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他本人也表示,这是他众多作品中比较满意的其中一部。这部小说主要以现代作家春野君的视角展开,他以梦境的形式代入进异国情调的爱情,爱情的结局以悲剧告终。

在这部作品里他利用了嵌套式的结构来描写古今穿插的爱情故事,可以说这部小说是近代奇情小说的开端。小说里出现了大量的色彩描写,下面我就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情节发展这些方面来给大家讲解关于“色彩”的作用,看这部小说里色彩的魅力。

一、用色彩描绘的环境,“红配绿,点缀金”,渲染环境的气氛

下午五时起,戈碧堡的每一个城垛都有一盏红灯,八个城门,每门都有四架火红的高照。绿杨门是通到邻堡汉牛的大道,从城门口一直至中心的鸠根府邸,更像两条红龙样的列着无数的红灯。堡上的灯光映着下面的护城河,立在河的对岸望来,上下辉煌,金碧错乱,连天上那七月十五的新秋的皎月都照得澹淡无光了。

于是这新来的教师,便握着鸠根的手,走到了厅上。骆驼毛的地毯,黄缎的壁衣,金色的坐垫,紫王瓶中缭绕着幽香,使人觉得这人世的荣华真令人可羡。

开头一大段内容,便用了很多色彩来展现环境,红配绿是经典的互补色搭配法,再配上金色,瞬间就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绚丽色彩的冲击,能够感觉当时结婚的喜庆,烘托出了环境之美。

故事背景发生在古堡,古堡是西方才有的建筑特色,而色彩却用了大面积的红色来描绘,红色是中国人喜欢用的色彩,大多代表吉利和吉祥的象征。

描写赤狐外貌的段落(鸠绿媚从环境描写)(2)

第三段中的环境描写十分华丽,地毯是用的骆驼毛,壁纸墙衣是华贵的金黄色绸缎,材质金色的坐垫,华贵的瓶子里的香气,这一切都说明了宫殿的豪华,这在现代装饰中体现的是欧式奢华混搭的风格,可见两个人相遇的场面是那么的华丽和奢华。

这是中西合璧的用法,从本文开头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奇幻的故事,中西方融合的故事,奇幻的爱情,开头就已经很好的显现出作者的用心。一开始营造的这样浓烈的色彩氛围,可以说渲染了环境氛围。

可以说小说里的色彩贯穿了整部小说,除了情节曲折、剧情百转千回以外,给小说也蒙上了浓浓的颜色美感,使读者读起来便是视觉和触觉的盛宴。

二、用色彩所取的人名“绿与白”,和小说内容互相映衬,能够窥见生动的人物形象

叶灵凤先生的小说创作独树一帜,对写作方面的创新意识实可借鉴,他创作的唯美主义特征背后蕴藏着研究价值。

这部小说篇幅不长,六千字左右的短篇小说里却是各种色彩描写的合集,连人物的名字都用了很多的色彩来描绘。通篇小说看下来,俨然是色彩的盛宴。

描写赤狐外貌的段落(鸠绿媚从环境描写)(3)

用色彩所取的人名,无疑烘托出了人物的形象,带动了故事氛围

《鸠绿媚》中的人物名称都带着颜色,或隐喻的色彩,例如鸠绿媚中的“绿”,白灵斯中的“白”,春野君中的春,也对应着“绿”,雪岩君中的雪,对应着“白”。

作者将人名都镶嵌进了色彩,通过不同色彩的组合,让我们切实的感受色彩,为接下来塑造的人物形象做了铺垫。

“白灵斯,我恨你!我恨你在万事都来得及之时,在什么机会都未失去之先,你不去向我的父亲要求;待我生生的落在旁人的手中之后,你反来问一个柔弱的女子”—鸠绿媚说的话。

看“白”灵斯和鸠“绿”媚的名字所运用的色彩,白色代表完美,说明他们刚开始在一起是个美好而梦幻的开始。白色也是白灵斯的性格,不是十分果断,有时候刻意避免问题的核心,正如上面鸠绿媚说的一段话。

当然白色也追求完美,文中的白灵斯作为青年老师俊美的外形,情深意重,从始至终对待爱情很专一、很情深,是个完美的人物形象。

“鸠绿媚”中的“绿”是一种生命的象征,对待爱情十分积极,看起来宁静、平和,却能够释放出巨大的生命力。同时又是被动的,不向外扩张。

就比如她对于父亲将她嫁给汉拉芬,表面没有什么意见,实际心里却不满意,现实中的她拒绝这种联姻似的爱情,反对这种婚姻,转头就去质问了心上人,体现了她性格中的两面性。

描写赤狐外貌的段落(鸠绿媚从环境描写)(4)

剧中的色彩有西方的特色也有东方的特点,这样用色彩来描绘,更显得深化了主题,也更加衬托出人物的形象,让读者有代入感,增加小说的可读性。所以,色彩在这里衬托了人物的形象,也符合小说整体的内容,互相映衬。

三、用色彩描绘人物形象的特征,让人物更立体,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1、用颜色描绘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让人物更立体

他望着这裂痕纵横的脑壳,这额下惨黑的两个圆洞,这陷下去的鼻孔,这峥嵘的牙床。

“至于你怎样?”鸠绿媚闪过她的沉黑的眼儿来追问。

书已经令人可怕,但年老的教师的黄皱的脸和蓬松的胡须更令人可怕。

他将这块粉红的绸子展开之后,里面所包的竟是一个人的骷髅。

几块涂上去的经了时代剥削的灰黄的斑致,几处破碎的小孔,都极天然。

文中有很多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中都加入了颜色用词,首先体现作者用词的精准思考,而这种对人物形象上的描写可以说是精致而深入,细化到每一个部分,因而增强了整体的文字叙事,让读者看后更有画面感,体会身临其境的真实。

“惨黑”、“苍白”、“灰黄”、“黄绉”、“沉黑”等等色彩的用词,给人一种毫无生机、空洞无力的感觉,同时也衬托出整部小说的悲情色彩,和主人公的悲剧结局,有着前瞻的寓意作用。

描写赤狐外貌的段落(鸠绿媚从环境描写)(5)

鸠绿媚的沉黑的眼儿,骷髅惨黑的两个圆洞,年轻教师的黄绉的脸,灰黄的斑驳,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多面的视角,这种思维的扩散,让人物更立体。

2、用颜色描绘的室内的装饰,推动情节的发展

是黄昏的时分,在全堡上下的人役欣舞欢喜之中,新娘鸠绿媚在她的卧室里闷坐着,侍女都屏退了,伴着她的只有她的教师白灵斯。

象牙色的壁饰,映着灯光,看去像都是少女娇洁的肉体。鸠绿媚正坐在一面大窗下的椅上,白灵斯立在她的背后。

“白灵斯先生,我觉得在好久之前我就受过了你春风的吹拂。”

“鸠绿媚,是的,我觉得我家里灌溉许多年的那株玫瑰就是你。”

这些对于室内空间的描写,和人物的形态全部结合起来,春风和玫瑰象征着他们的爱情,也预示他们前世就有过爱情的交织。

开头的黄昏的时分,模糊了时代背景,模糊了社会背景,模糊了日期,作者将人们代入这昏暗的环境里,纯洁的少女坐在那里,爱的人在她的身后,这是他们悲剧爱情终结的前一幕。

他们几世的爱情都没有美好的结局,这种流连忘返的奇幻体验是用色彩绘制出来。他们的爱情是以悲剧告终,在文中的色彩描写里就已经给出了端倪,所以前文中的描写和最后的结局是遥相呼应的。

描写赤狐外貌的段落(鸠绿媚从环境描写)(6)

这部短篇小说写于1928年,作者深受斯蒂芬逊的影响创作了带有新奇和刺激的浪漫小说,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因为其前端意识和神秘、怪诞的氛围,故事情节扑朔迷离,这在当时不仅没有得到认可和重视,还引起了很多文学研究者的非议和诟病。

可八十年代以后,大量的研究者通过对其小说创作通俗性和前瞻性的解读,让叶灵凤的小说价值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得以在文学史上有了地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