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1)

一、文字演变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2)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3)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4)


二、姓氏读音

拼音:bēn bì

注音:ㄅㄣ ㄅㄧˋ

繁体字:賁

汉字结构:上中下结构

造字法:贝

简体部首:贝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5)

贲的部首笔画:4

总笔画:9

笔 顺:横竖横竖竖竖折撇捺


五笔86:FAMU

五笔98:FAMU

UniCode:U 8D32

四角号码:40802

仓颉:JTBO

GBK编码:EADA

规范汉字编号:4100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6)

〈动〉

(1) 通“奔”。急走;逃亡

虎贲三千人。——《孟子·尽心下》

卫士旅贲。——《汉书·百官公卿表》

下比周贲溃以离上矣。(比周:勾结)——《荀子·强国》

(2) 又如:贲溃(奔走溃散)

(3) 奔流

蚕珥丝而商絃绝,贲星坠而渤海决。——《淮南子·天文》

(4) 又如:贲星(流星)


〈名〉

(1) 今名膈膜或横隔膜,膈的古称。如:贲门(中医指胃上端的开口)

(2) 虎贲:勇士

令贲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墨子·备梯》

(3) 又如:贲士(敏捷善战的勇士);贲石(指古代勇士孟贲和石蕃);贲育(指古代勇士孟贲和夏育)

(4) 另见 bì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7)

〈动〉

(1) (形声。从贝,卉声。本义:装饰,打扮) 装饰,修饰

贲,饰也。——《说文》

贲者,饰也。——《易·序卦》传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诗·小雅·白驹》

(2) 又如:贲饰(装饰;文饰);贲如(装饰华美的样子)


三、姓氏起源

第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县贲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贲氏起源于春秋鲁国,鲁国在鲁庄公执政时期,有一个贵族叫县贲父,是鲁庄公的亲信大夫。在县贲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贲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贲氏正宗之一。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béi(ㄅㄟˊ),今读bèi(ㄅㄟˋ)亦可。

第二源于戎族,出自春秋时期北戎分支贲浑戎,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贲浑戎,就是史书上所称的“陆浑戎”,是春秋时期北戎民族的一个分支,以畜牧业为主要社会生活方式,由于其四处骑马游弋,因称“贲浑戎”。到了周景王二十年(晋顷公姬弃疾三年,公元前525年)农历8月,晋顷公命令上军将荀吴率大军攻击贲浑戎。为防止暴露作战意图,晋顷公先派大夫屠蒯赴周王朝,请求祭祀贲浑戎境界的雒水(今洛河)与三涂(今河南嵩县)。周王朝从屠蒯的言谈表情中察知了晋顷公的真实意图,遂设防警戒。同年农历9月24日,荀吴率军渡河南下,直抵陆浑戎境界之后,荀吴假意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让祭史用牲畜祭祀雒水。贲浑戎族人不知是计,放松了警惕。荀吴则乘其不备,率晋军突然发起攻击,于9月27日攻灭贲浑戎,贲浑戎迅速亡国,其后,贲浑戎君流亡至楚国,余众则逃奔周邑甘鹿(今河南伊川),却被早有防备的周王室军队俘获殆尽,流放至陇系西(今甘肃敦煌),皆称陆浑戎。晋军得胜而归,献俘于晋文公姬重耳之庙。此后,历史上再无贲浑戎之称。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游居于敦煌一带的陆浑戎族人“自瓜州迁于伊川”,后在汉朝时期“建陆浑县以聚养其民”,历史上从此再无“陆浑戎”之称。陆浑县,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嵩县。

在贲浑戎被灭亡之后,族人中多有以故氏族名称为姓氏者,称贲浑氏、陆浑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贲氏、陆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fèn(ㄈㄣˋ)。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8)

第三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苗贲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该支贲氏出自苗氏,为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苗贲父之后裔。苗贲父,本名为贲皇,是楚国大夫伯棼之后。周简王姬夷十一年农历6月,晋、楚两国爆发了著名的“鄢陵之战”,当时楚军势大,晋军上下将士均怀恐惧之心。贲皇便献计于晋平公,告之楚军习惯将精兵俱在中军,可先击左、右两军,然后乘胜合攻中军,定可一举击溃楚军。晋平公遵此记展开攻击,果然大败楚军。是故,史传“楚材晋用”之佳话。因贲皇食采于苗,其后裔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苗氏;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贲氏,世代相传,史称贲氏正宗之一。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bēn(ㄅㄣ)。

第四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该支贲氏出自苗氏源于秦国的王族后裔贲父。据史籍《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淠渭之间,马大蕃息。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仍为朕息马,朕封其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非子得封地时,势力相当弱小,经常受到西戎的侵扰。周宣王姬静即位后,封秦非子的重孙秦仲为大夫,命讨伐西戎,结果秦仲反而被西戎杀死。周宣王又召集秦仲之子秦庄公嬴也兄弟五人,助兵七千,再次讨伐西戎,最终取胜,收复了大部分失地。之后,周宣王即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秦庄公后举族移住西犬丘,改西犬丘为西垂。其后,秦襄公、秦文公都长期定居在西域。秦非子之后中有一个叫嬴父的大夫,其封地在贲,因称贲父。其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贲氏,世代相传。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féi(ㄈㄟˊ)。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9)

第五源于特殊称谓,出自两周时期勇士,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贲,在两周时期专指勇士,包括军旅勇士、家豢死士和职业刺客,皆有一技之长,被称为“贲”,是对那些不顾自身安危、不管对错、求达目的不论手段之勇士的尊称。在典籍《孟子》中有描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贲,勇士也。”后有诸侯国传们豢养有以贲为主体的死士兵团,这在典籍《礼·射义》中对其专有描述,即“贲军之将”,一如后世白话所称的“敢死队”。

在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贲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fèn(ㄈㄣˋ)。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10)

第六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虎贲氏,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虎贲氏,最早称“虎奔”,为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古代,“奔”、“贲”二字通用,“虎奔”取义如虎之奔走逐兽,为军中骁楚者,专职掌管君王近卫军队的统领,按周礼规定辖管八百名“虎士”,负责王出入仪卫,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有固定俸禄,因称“虎贲”。在典籍《周礼·夏官·虎贲氏》中就记载:“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虎贲氏之职务一直延续到后世的唐朝时期。在汉平帝元始元年,虎贲氏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称虎贲中郎将,官秩二千石,是权位重大的军职,一如今天的总参谋长。在虎贲氏、虎贲中郎将、虎贲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位为姓氏者,称虎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贲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bēn(ㄅㄣ)。

第七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缀衣虎贲,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缀衣虎贲,就是各诸侯国君主豢养的武人,没有固定的官称职务,仅以自己的武艺为君王服务,属于贴身死士之属,甚至在君王逝世后皆予佐殉。“佐殉”,也就是殉葬,君王死了也要追随去护卫。在史籍《左传》中记载:“虎贲以勇力事王。”缀衣虎贲这种职业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免除了殉葬之例。在缀衣虎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虎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贲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bēn(ㄅㄣ)。

第八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贲泉,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贲泉,亦称濆泉、蚡泉,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地名,汉朝时期称汾阴县,即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实际上,贲泉原为莒国之地,后在西周晚期为鲁国所占。莒国不服,因此莒、鲁两国数次在该地发生战事,贲泉遂成为两国此后数十年间的拉锯地区。到周景王姬贵八年,莒、鲁两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贲泉之战”,鲁军统帅叔弓率军大败莒军。此战之后,贲泉最终为势力更为强大的鲁国所吞占。莒国也从此走向衰败。在史籍《谷梁传·昭公五年》中记载:“鲁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贲泉。贲泉,鲁地也。”在贲泉之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贲泉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贲氏,世代相传。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fèn(ㄈㄣˋ)。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11)

第九源于官位,出自先秦时期官吏旅贲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旅贲,是战国时期秦国设置的一种武士称号,专职掌管君王外出巡视之时的护卫、仪仗,因此称作旅贲,一直沿用至秦国末期。在史籍《先秦记》中记载:“旅贲氏,掌执戈盾,夹王车而趋。”在旅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旅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贲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bēn(ㄅㄣ)。

第十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有是贲氏部落,亦称拾贲氏、施贲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是贲氏多改为汉字单姓封氏。在北魏孝文帝病逝后,鲜卑贵族纷纷文化复辟,又改回鲜卑复姓,单后来的历史长河中,鲜卑民族大多融合为汉族,仍取魏孝文帝规定的汉化姓氏,其中拾贲氏族人后又改回汉姓贲氏者,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bēn(ㄅㄣ)。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12)


四、得姓始祖

贲(Bēn 音奔)姓得姓始祖:县贲父、苗贲父。

贲(Féi 音肥)姓得姓始祖:秦非子。是帝颛顼后裔,祖先大骆,系世祖大费(即伯翳、伯益)之后。大费佐禹平水土,佐舜训鸟兽。舜赐姓嬴,号曰秦嬴。据《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淠渭之间,马大蕃息。……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仍为朕息马,朕封其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非子得封地时,势力相当弱小,经常受到西戎的侵扰。到西周第九代国君周厉王时,因厉王贪财好利,昏庸残暴,激起“国人暴动”,西戎乘机“灭犬丘大骆之族”,秦人新老地盘,全被西戎占有。周宣王即位后,封非子的重孙秦仲为大夫,命讨伐西戎,秦仲反而被西戎杀死。周宣王又召集秦仲之子庄公兄弟五人,助兵七千,再次讨伐西戎,才勉强取胜,收复了失地。宣王即封庄公为西垂大夫。庄公移住西犬丘,遂改西犬丘为西垂。其后,襄公、文公都长期定居在西域。据《秦州志》记载:秦州东南一百里,四道岭有嬴非子繁息战马故址。”牧马滩多沟壑滩地,峰耸林森,沃土草丰,山花烂漫,碧水淙淙,是牧马养息的理想场所。贲(Féi 音肥)姓后人尊秦非子为得姓始祖。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13)


五、人口分布

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七十九位门阀。

贲氏来源于春秋时候的鲁国。鲁国有一个贵族叫县贲父,他的后代取贲字作为姓,世代相传。还有种说法,说春秋时晋国有个贵族叫苗贲父,他的后代取贲字作为姓,世代相传。

关于贲氏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书《风鹆通》里记载的,春秋时秦国有贵族叫人贲父的在鲁县(今山东曲阜),源于秦国的王族,其后代称为贲氏。在古代,贲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宣城(今安徽宣城)。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贲氏是县贲父之后。

史籍《姓氏考略》上指出贲读音为béi,又有fèn、bēn二音,秦非子之后有贲氏。在《公羊春秋》上也有贲浑旧音féi或音bēn的记载,不但指出“贲氏间奔”自古已然,同时也为后世对贲氏的源流提供了一项考证的线索。

有许多学者认为两千多年以前被视为西戎的贲浑氏之族,后来与汉族打成一片之后,通行以贲为姓氏。

元代贲氏始迁祖于元末偕贲氏再五公隐居江苏省泰县东北乡新丰市和贲家集(现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贲集村)。贲氏再五公在江苏省如皋县西南为始祖筑祠为南分,在贲家集筑祠为北分。每年祭祖期间,南北两分都互相派代表前往。贲氏贲琳公后代贲茆公生三子(东中西三门),长子(东门)迁居十六总(属现在的南通地区),二三子(中西门)仍居住原地址。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14)


六、家谱文献

暂缺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宣城郡:即古宣州,是秦、汉时期的吴国地名。宣城郡始建于晋朝,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从原丹阳郡中分出来置为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十一县。辖境包括今繁昌、南陵、青阳、池州、石台、太平、泾县、宁国、广德等地。隋文帝杨坚灭南朝陈之后,改南豫州置宣州。到了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改宣州为宣城郡。在唐朝历史上,废州存郡则为宣城郡,废郡存州则为宣州,但皆不离其地。南宋孝宗赵昚(赵慎)乾道二年(丙戌,公元1166年),改升宣州为宁国府。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改为宣城县。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1987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县,设立宣州市。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2000年12月,正式撤市设区。200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15)

堂号

宣城堂:以望立堂。

四勿堂:资料有待补充。

占星堂:清道光己丑年,西门贲天第三十六世孙贲垂绅改“四勿堂”为“占星堂”。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16)


八、字辈排行

广西临桂贲氏字辈:“聪延信顶继遥远向万仁文起国有克乃其尚芝伦(卫朝应建业)”。

广西三江贲氏字辈:“业运卫响和康”。

江苏南通、海安贲氏字辈:

上集支派:“垂统裕(玉)后昆(坤)有道承宗(忠)志继善肇祯祥国兴庆祖福族旺颂先恩”;

下集支派:“传家世泽长德能知(智)可盛(胜)学乃必其昌安迁援泰北宣汉思贤良”。

江苏南通、如皋贲氏字辈:“同义礼志群......."

山西贲氏一支字辈:

本支:“传家世泽长德能知可胜学乃必其昌”;

分支:“垂统裕后昆有道承宗志继善肇祯祥”。

注:两支同辈。

辽宁兴城贲氏字辈:“庆士廷长殿宝国连云宪”。

湖北宜昌贲氏字辈:

一支:“永昌文明大光先达”;

二支:“永昌文道德光先达”。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17)


九、姓氏名人

贲赫,汉朝时的将军。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建立汉朝后,将有功劳的开国大臣封为诸侯王,但有些诸侯王受封后,自己养了些军队,又造刘邦的反。贲赫因事得罪了英布,他担心受到诛杀,就逃到长安,将英布的反叛阴谋和盘托出,英布得知消息,迅即公开反叛,并杀了贲赫全族。于是,汉高高祖就以贲赫为将军,率兵讨伐叛军。贲赫就帮刘邦平息这些叛乱,被封为期思侯。汉代四百年余年。

贲蒿,汉代汝南郡人,以操守清高纯洁之士而知名,为时人所敬重。

中文姓氏41个字(贲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姓氏起源过程荀卿庠整理)(18)

贲亨,元代宣武年间的将领,处州路管军万户。出生入死,因为军功,升到大将军。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倪-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义-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俎、且-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柳-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吕-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