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总是打喷嚏怎么解决(喷嚏打个不停怎么办)

日照医联华方互联网医院

在这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你身边可能有这么一群人,

喷嚏不断、鼻涕连连......

这既不是得了感冒,也不是患了新冠肺炎,

而是虽不具传染特点却很困扰人的“过敏性鼻炎”又发作了。

鼻炎总是打喷嚏怎么解决(喷嚏打个不停怎么办)(1)

据最新一次过敏性鼻炎全国电话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已经从11.1%上升到2011年的17.6%,也就是20个人里就有3个过敏性鼻炎患者。

由于过敏性鼻炎与感冒症状有些相似点,很多患者会误以为自己感冒而自行购买感冒药服用,再加上市面上很多感冒药都是复方制剂,当中会有些抗过敏的成分,喝了后过敏症状会有所减轻,这更让人误会。

如此以来,不及时对症治疗,可能诱发多种合并症,例如支气管哮喘、中耳炎、过敏性咽喉炎等,所以还是要早防早治。

鼻炎总是打喷嚏怎么解决(喷嚏打个不停怎么办)(2)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下,什么是过敏性鼻炎,他跟感冒有什么区别?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即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鼻黏膜发生的非感染性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分为两种:一是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过敏原主要是尘螨、动物皮毛等。特征就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二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症,过敏原主要是花粉、柳絮等。每年3-6月份是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也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

鉴别 症状

过敏性鼻炎

感冒

发热、咽痛

一般没有

一般有

眼痒、鼻痒

很多都有

一般没有

鼻 涕

大量清水样的鼻涕,以清晨和睡醒时最为突出

流清鼻涕一般出现在感冒初期,而且量不会很多

喷嚏次数

呈阵发性,每次会一连打好几个喷嚏

次数不多,且会逐渐缓解

症状持续时间

一般持续两周以上,甚至常年都有

一般持续一周左右

患了过敏性鼻炎该怎么办呢?

过敏性鼻炎给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由于目前没有根治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患者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通过药物治疗 行为上远离过敏原,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较好的改善生活质量。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对治疗过敏体质、鼻炎有独到之处的山东中医药大学中鲁医院主治医师王家历,为我们答疑支招~

鼻炎总是打喷嚏怎么解决(喷嚏打个不停怎么办)(3)

一、药物治疗

采用鼻喷剂或者口服药治疗。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春秋季节植物扬花时,需要提前2周左右使用药物预防。

脱敏治疗。脱敏治疗类似于中医的“以毒攻毒”,是国内外公认的唯一有可能根治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情况下,脱敏治疗应作为最后的选择。因为其治疗周期很长,至少要求三年的治疗期,需要长期不间断给药,费用较高并且会有复发的可能。如果症状不是非常严重的病人,还是建议采用规范服药治疗。

王医师表示,过敏性鼻炎复发率非常高, 无法单靠西医药控制症状, 故有必要借助传统中医药理论, 进行辨证来实施食疗论治,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治疗率、减少复发率,并为大家介绍了三个简单的食疗药方:

食疗方一☆

玉屏风粳米粥

黄芪10g、防风5g、白术5g、山药12g、红枣5个、生姜3片、粳米50g。同置锅中,加入适量水, 共煮至米烂粥成。每日晨起即可服用, 本食疗方对于素体虚弱, 易患感冒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在不发作时期服用, 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率, 亦可起到巩固康复的效果。

食疗方二☆

黄芪大枣粥

黄芪30g、红枣10枚,粳米50g。一起放入锅内,加水1000ml,熬至500ml,然后加入粳米同放入锅内,再加水至1000ml,武火烧开,文火慢炖成粥,加入姜糖搅匀即成,晨起或晚餐服用。

食疗方三☆

白芷粥

白芷15g, 葱白3根,生姜5片、糯米50g。先将糯米洗后与白芷、生姜同煮, 粥将熟时放入葱白, 稍煮即可食。

二、回避过敏原

1、改善室内环境

勤晒被褥,经常清洗床上用品,如果洗衣机有加热洗的功能,可以用55℃的水将床单、枕套、被套等清洗一次,可以杀灭绝大多数尘螨。

对皮毛过敏者最好不要饲养宠物,地面最好不要铺地毯。

花粉过敏者开窗通风选择在清晨或雨后,以减少室外过敏花粉飘进。

鼻炎总是打喷嚏怎么解决(喷嚏打个不停怎么办)(4)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注意饮食

少吃刺激性食物。不要喝冰水,少食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如鱼、虾、桃子、花生等。

可以多吃些抗过敏的食物,如蜂蜜、胡萝卜、红枣等。蜂蜜中含有一定的花粉粒,经常喝的人就会对花粉过敏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红枣、胡萝卜含有抗炎、抗过敏物质,也可以多吃。

鼻炎总是打喷嚏怎么解决(喷嚏打个不停怎么办)(5)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定要注意!

如果出现类似症状,

要及时向医生咨询问诊,

不要自行购买成分不明的滴鼻液、洗鼻水等。

部分内容参考自:中国新闻周刊、中医中药网、中国中医药报、人民健康网、健康报网、“科普中国”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