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资料讲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的故事苏武牧羊)

汉武帝后期的汉匈关系,犹如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匈关系再次趋于和缓,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持节出使匈奴,以巩固、和睦汉匈关系。与苏武同行的还有副中郎将张胜、假吏常惠以及随行人员百余人。

正当苏武完成使命准备返回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苏武副手张胜涉嫌匈奴单于近臣谋反降汉案件,苏武受到牵连而被拘留。鉴于苏武作为大汉天子的使者的特殊身份,匈奴单于派丁零王卫律出马劝降苏武。苏武不愿投降受辱,拔刀自刺。卫律见状,大惊失色,赶紧抱住苏武,飞驰召来医者抢救。苏武气绝,半天之后才苏醒过来。单于被苏武的忠诚和气节所感动,每天早晚派人侍奉问候。

威逼利诱不能动其心

苏武伤势逐渐好转后,单于派使者转达劝降之意。后来又让卫律出马,劝降苏武。卫律本系汉武帝麾下宠臣,与汉武帝李夫人弟李延年关系甚好,在李延年的推荐之下出使匈奴。当从匈奴归来之时,恰好赶上李延年家族败亡、党亲下狱,卫律害怕受诛连而投降匈奴。

卫律投降后,深得匈奴单于信任,很快就成为了单于身边的红人。卫律劝降苏武说:你的副手张胜在死亡面前,选择了投降。我虽然对不起大汉的恩泽,但匈奴单于待我更好,“赐号称王”,“今天的我,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投降,明天就可以跟我一样富贵,但若你执迷不悟,为汉守节,纵使弃尸草野之中,又有谁会记得你的伟大高尚呢?”卫律软硬兼施,好言相劝,以高官厚禄相诱,苏武不为所动;后来又将刀架在苏武的脖子上,以死相逼,苏武还是不为所动。

苏武牧羊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武在北海上牧羊时,日子非常艰难,食物、饮水经常运送不到,无奈之下,只好掘开野鼠洞穴,寻找孑余的零星野果充饥。饥寒交迫,每日都与死神打交道,孤单寂寞。但是,无论环境有多恶劣,他都手持汉节,须臾不曾离手。最后汉节上的旌毛全都掉光了。

查资料讲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的故事苏武牧羊)(1)

苏武像 《晚笑堂竹莊画传》|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六年后,单于的弟弟于靬王来到北海上打猎,苏武帮他撒网捕鱼、制作丝网、校正弓弩,于靬王非常感激,经常给苏武送去一些衣服、食物。三年后,于靬王病倒了,他送给苏武这位异国他乡的“知己”一些马畜、服匿(饮器)、穹庐,资助其度日。不久,于靬王病死了,他的兵众族属纷纷离开了北海。苏武在北海上的“靠山”没了。屋漏偏逢连阴雨,行舟又遇顶头风。当年冬天,苏武的牛羊被丁零人偷去了,他又一次陷入了一无所有的孤独困厄之中。雪雨风霜,交相袭来,缺衣少食,遥遥无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武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环境中,带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故土的渴望,顽强地活了下来。

接连打击不能夺其情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即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汉武时期的“强人”李陵带领五千步卒出击匈奴,在浚稽山与匈奴八万骑兵遭遇,摧锋折锐,恶战数日,杀伤过万,威震匈奴,但终因众寡悬殊,兵败而降。匈奴单于爱惜李陵,把女儿嫁给了李陵,并封他为右校王。

由于苏武与李陵在汉朝时,同殿称臣,关系不错,于是单于又打发李陵去北海,企图通过李陵来劝降苏武。李陵来到北海,为苏武摆酒设宴,在酒至半酣之际,李陵对苏武说:

单于知道我李陵与子卿足下素有厚交,所以让我来劝说足下。多年来,你不能返回汉朝,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这困苦荒凉的地方,哪里还谈得上‘信义’二字呢?前不久,长君(苏武的哥哥苏嘉的字)为奉车都尉,随从皇帝去雍地的棫阳宫,扶撵下台阶时,失手撞到了柱子上,把辕木撞断了,有人弹劾他对皇帝大不敬,无奈他只好伏剑自刎。孺卿(苏武的弟弟苏贤的字)随从皇帝去河东祭祀后土时,因宦官与黄门驸马争抢船只,相互推搡,结果黄门驸马被推下水去,溺死,宦官见事情不妙,逃跑了,皇帝下诏让孺卿去追捕,孺卿抓不到他们,因惶恐而服毒自尽。我来时,令堂已不幸谢世,我送葬到阳陵。尊夫人年轻,现已改嫁他人,家里只有剩下你的两个妹妹和三个年幼的孩子,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的存亡也不得而知。人生就像早晨的露珠,极其短暂,我们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过着这种苦哈哈的日子呢?我最初投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何况我的老母亲仍在长安。子卿的情况,比起我当时的情况,相差无几。但是,我素为敬爱的天子年事已高,法令无常,朝廷大臣无罪惨遭夷灭的就有数十家,不知足下这耿耿忠心,最终为是为了谁呢!希望你能听李陵一言。结束这梦魇般地的日子。其他的就不要再说了。

苏武听罢,略加思索后,回答道:

我苏氏父子功德都为陛下所成就。现在位居列将,赐爵通侯,兄弟侍卫左右,常思肝脑涂地以报效陛下,苦无机会,今得以杀身自效,即使遭受斧钺汤镬的苦痛,也心甘如怡,在所不辞。臣事君,犹子事父,子为父死,死而无憾。请你不要再说了。

在苏武的脑海里,有一个牢不可破的信念:纵使大汉虐我千百遍,我待祖国永远如初恋。

李陵无计可施,只好陪苏武饮酒数日。临走时,再度恳求苏武:“子卿,听我一言吧!”苏武说:“我自己觉得已经早死了,你如果执意要让投降,请结束今天的酒宴,我愿死在足下门前。”李陵见苏武赤胆忠心,大义凛然,不禁为之动容。他仰天长叹:“苍天哪!子卿是天下当之无愧的义士。而我李陵与卫律,则罪恶通天。”说罢,老泪纵横,泣下沾衿,于是与苏武决别而去。

查资料讲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的故事苏武牧羊)(2)

苏武牧羊图 清朝任伯年绘|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李陵派他的妻子送给苏武数十头牛羊,使他勉强维持生计。几年后,李陵再次来到北海,告诉苏武说:“边境上抓住一名来自云中地区的汉人说,皇上崩殂,太守以下的吏民全都缟素白衣。”苏武一听如五雷轰顶,悲痛欲绝,每天面对着祖国的方向,号哭不止,以至呕出血来。

苏武在匈奴共19年时间,虽已娶妻生子,而对故国的思念却一日不断。相传苏武在匈奴的冰天雪地里有《黄鹄一远别》的诗句:“黄鹄已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汉昭帝时期,匈奴和汉朝恢复了和亲关系,汉朝派人交涉苏武归国之事。几经周折,匈奴终于答应放苏武归汉。

苏武将临,李陵闻讯赶来,为这位故交设酒饯行。他思绪万千,哀怨惆怅,声音呜呜地对苏武说:“今日足下回归故国,扬名于匈奴,成功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的人物,有谁能超过足下的呢!我李陵虽然驽怯,假令汉廷能赦免我的罪过,保全老母,我将含垢受辱,伺机完成我的夙愿,像勇士曹柯一样胁迫齐桓公那样,最终劫持单于,戴罪立功,以报答朝廷的厚恩。但是,事与愿违,朝廷将我李陵家灭族,铸成大狱。我李陵对汉朝还有什么可牵挂留念的呢?不说了。今天只所以对子卿袒露心迹,也是希望足下能体察李陵的苦衷。我已是异域之人,与君一别,再也没有见面交心的机会了。”说完,李陵起舞,悲歌一曲:“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泪水迷住了李陵的双眼。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历尽劫难的苏武,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长安。十九年炼狱般的日子,苏武备尝艰辛。当初出发时,正当壮年,身强体壮;返回汉朝时,已是鬓发皆白,风烛残年。当初出使者一百多人,而今归来者仅剩九个人。

苏武回国后,朝廷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从属人员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告老还乡,每人赐钱十万,终身免除徭役。

昭帝死后,苏武以参与拥立汉宣帝之功,而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复任右曹典属国职务。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苏武病故,终年八十余岁。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遴选股肱大臣中功业卓茂、品德超群者十一人,画像于麒麟阁,以彰显他们的节操,推为臣民的楷模,苏武赫然在列。

苏武的刚毅坚卓和感人事迹,成为历史长河中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值得代代传颂。

(作者:张小锋,系对外经济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