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即菩提是指成长型思维(烦恼即菩提)

这句话有双层意思,一层是领悟者如何起悟,另一层是智慧是从哪里来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烦恼即菩提是指成长型思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烦恼即菩提是指成长型思维(烦恼即菩提)

烦恼即菩提是指成长型思维

这句话有双层意思,一层是领悟者如何起悟,另一层是智慧是从哪里来的。

​烦恼的起因是由于自身对外界所发生的事物认知不足,没能看清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时间没有能力去排解这些事端,由困惑而引发烦恼。为什么菩提在这层的意思是领悟者,且还是个未开悟的领悟者?因为若是开悟者他不会看不清事物的发展规律,能看清就意味着有解决这个事端的方法。也就不会有烦恼的事情发生。

对领悟者而言,智慧的来源起因就是​从产生这些烦恼前一个因素开始,因困惑引起疑惑,由疑惑引发疑思,思而后知。直至清晰的知道事情的真相和解决这个真相的方式方法。这个就是因何起悟,智从何来,烦恼的起因就是领悟者入悟的诱因,也可说烦恼他就是领悟者的老师,开启智慧能力的引领者。

第二层是第一层的延伸,智从何来?许多人会说,智慧是从前人的知识里学来的,真是这样吗?学到前人的知识就等同于学到智慧吗?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知识是前人用自身的智慧能力通过对事物的认知、领悟后所产生的结果,对前人领悟者之言就是他们的智慧,但对于后面的学习者而言它只是知识,因为这并非是你自己对事物领悟认知的结果,就好比你把道家的道德经,佛家的金刚经学到能倒背如流,但你敢说你就拥有了跟老子、佛陀同样高的认知和境界吗?所以知识这些前人认识所留下来的经验,只是为参悟者在参悟过程中提供参考参照,而智慧则是需要参悟者本身在对事物的参悟认知过程中才能产生出来,形成自己的新认知和能力,这才算是自己拥有的智慧。所以智慧是悟出来的,是从无明的烦恼中悟出来,悟透了、看透了、心中没有了疑惑,你的智慧也在悟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使你变得更聪明了,烦恼使你能思能悟是你的老师,所以烦恼即菩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