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刀两竖是什么意思(二竖是什么意思)

二竖为虐〖典源〗《左传·成公十年》:“公(晋侯)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立刀两竖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立刀两竖是什么意思(二竖是什么意思)

立刀两竖是什么意思

二竖为虐

〖典源〗《左传·成公十年》:“公(晋侯)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释义〗晋侯生病,梦见有两个小孩,商讨应付前来医病的秦国良医医缓的办法,说需要藏到膏肓的部位。医缓前来,果然没有办法。后遂用“病入膏肓、疾在膏肓、竖子居肓”等指病情危重,癖好根固,不可救治;用“晋竖、疾竖、二竖”等指病魔;用“二竖为灾”指生病;用“膏肓”指难以救治的部位;用“医缓、肓医”等泛指良医。

【病入膏肓】王若虚《王内翰子端诗近来陡觉无佳思》:“功夫费尽谩穷年,病入膏肓岂易镌。”《三国演义》第四十回:“我病已入膏肓,不久便死矣,特托孤于贤弟。”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哽咽良久,自言知罪,但求拯救,莲曰:‘病入膏肓,实无法救。’”《镜花缘》第十三回:“贱妾之恙,虽得女儿取参,略延残喘,奈病入膏肓,不啻风中之烛。”

【疾在膏肓】周昙《咏史诗·春秋战国门·景公》:“晋侯徒有秦医缓,疾在膏肓救已迟。”

【竖子居肓】陆游《病中作》诗:“不忧竖子居肓上,已见真人出面门。”

【晋竖】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殷牛尝在耳,晋竖欲潜肓。”又《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二君寻愈余独加焉恍惚之中因有题》诗:“胸中疑晋竖,耳下斗殷牛。”

【疾竖】陆游《秋晚幽居》诗:“吴中秋色气犹和,疾竖其如此老何。”又《小疾自警》诗:“而我不自珍,若与疾竖竞。”又《行歌》:“灵药已能驱疾竖,醇醪不用战悲魔。”

【二竖】葛洪《抱朴子·贵贤》:“二竖之疾,既据而募良医;栋桡之祸,已集而思谋夫。”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三彭恣啖啮,二竖肯逋播。”陆游《嘉定己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诗之二:“今年病老遂难禁,二竖奔逃岂易寻。”鲁迅《集外集·〈淑姿的信〉序》:“何期忽逢二竖,遽释诸纷,儹绮颜于一棺,腐芳心于抔土。”

【二竖为灾】《民国通俗演义》第二二回:“国势危险,一至于此。本想与诸公同心协力,保持国家,怎奈二竖为灾,竟致不起。”

【膏肓】陆游《病起杂言》诗:“跻民仁寿则非职,且为老惫针膏肓。”米芾《寄薛郎中绍彭二首》之一:“天下有识谁鉴定,龙宫无术疗膏肓。”《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

【医缓】温庭筠《上杜舍人启》:“陋容须托于媒扬,沈痼宜蠲于医缓。”刘诜《霰雪和彭经历琦初》:“坐悯民瘼深,谁与觅医缓。”

【肓医】米芾《寄薛郎中绍彭二首》之二:“怀素獦獠小解事,仅趋平淡如肓医。”

二桃杀三士

〖典源〗《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此(指三士)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于是三士皆论功争桃,最后“皆反(返)其桃,挈领而死”。

〖释义〗晏子让齐景公赐三士二桃,让他们论功食桃,终致三士自杀而死。后遂用“二桃杀三士、齐相计”等谓施用阴谋手段杀人;用“齐三士”借指被谋害的人。

【二桃杀三士】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李白《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齐相计】吴伟业《桃核船》诗:“三士漫成齐相计,五湖好载越姝行。”

【齐三士】钱谦益《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十首》之二:“长吟颇惜齐三士,抚卷谁知鲁二生。”

七步诗

〖典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流传的《七步诗》是经后人修改过的,只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宋佚名的《漫叟诗话》)

〖释义〗❶曹植出口成章,能在七步之内吟成诗篇。后遂用“七步诗、诗成七步、陈思七步、七步才”等称誉文思敏捷,才气过人,高才。

【七步诗】宋无《寄翰苑所知》诗:“学过三都赋,神超七步诗。”

【诗成七步】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声闻九皋,诗成七步,涵蚌胎于学海,卓尔超群;蕴抵鹊于文山,俨然孤秀。”

【陈思七步】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淮南取贵于食时,陈思见称于七步。”

【七步才】《北史·魏收传》:“前废帝立,妙简近侍,诏试收为封禅书,下笔便就,不立草稿,文将千言,所改无几。时黄门侍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李峤《杂咏》诗:“天子三章传,陈王七步才。”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九出:“七步才,蹬上了寒宫八宝台。沈醉了九重春色,便看花十里归来。”

〖释义〗❷曹植不能见容于哥哥曹丕,被迫作“煮豆燃萁”七步诗。后遂用“煮豆燃萁、豆萁煎逼、萁豆炊、相煎何急”等比喻兄弟煎逼,或指内部不和自相残害。

【煮豆燃萁】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诗:“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陈毅《过临洮》诗:“煮豆燃萁伤往昔,而今团结乐陶陶。”

【豆萁煎逼】枊亚子《十一月十一日亡友张秋石女士四十一岁初度》诗:“豆萁煎逼仍前辙,琴剑飘零愧有家。”

【萁豆炊】《“七七”五周年感怀》诗:“国中忍见儿皇立,朝内惟谋萁豆炊。”

【相煎何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七擒七纵

〖典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诸葛亮为了巩固蜀汉的后方,于蜀建兴三年出兵南中,曾七次生擒当地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了他,最后孟获心悦诚服,听从管辖。

〖释义〗诸葛亮打孟获,七次擒拿七次释放。后遂用“七纵七擒、七擒七纵、七擒略、擒孟获”等称运用策略使对方口服心服。

【七纵七擒】章孝标《诸葛武侯庙》诗:“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贯休《送人征蛮》诗:“七纵七擒处,君行事可攀。”李商隐《为举人上翰林萧侍郎启》:“九地九天之兵机,宁因旧学;七纵七擒之学术,固已玄通。”

【七擒七纵】季子安《粉蝶儿·题情》曲:“俏冤家风流万种,他也待学七擒七纵。”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七擒七纵。”

【七擒略】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诗:“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擒孟获】王顼龄《喜湖南诸路大捷和学士李容斋前辈韵》:“早擒孟获趋滇水,急断卢循入广州。”

八斗才

〖典源〗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的字。曹植又称陈思王)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义〗谢灵运以斗量才,天下才共一石,曹植独占八斗。后遂用“八斗才、才高八斗、八斗陈思、才当曹斗”等比喻高才、有才学;用“一斗才、才无一斗”等指才能平庸一般。

【八斗才】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徐夤《献内翰杨侍郎》诗:“欲言温署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柳亚子《誓墓行》:“沈孔张韩俪侣双,陈思八斗才宁后。”

【才高八斗】陈汝元《金莲记·偕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厉鹗《晓行苏堤作》诗之二:“价重十千春易买,才高八斗景难摹。”张景《飞丸记》第二二出:“我味此词,描情写意,宛然在耳,不让长门洛阳,闻得前日易生,他才高八斗,想必是他。”

【八斗陈思】李宗谔《馆中新蝉》诗:“八斗陈思饶赋咏,二毛潘岳易悲凉。”

【才当曹斗】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才当曹斗怯,书比惠车盈。”

【一斗才】蒲松龄《八月为毕载老复颜山赵启》:“至小儿分一斗之才华,单寒慧业;抛半窗之风雨,辜负藏书。”又《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生无一斗之才,慵开书卷;坐受五穷之累,羞掷莺花。”

【才无一斗】蒲松龄《又复孙孝堪启》:“小儿量过人之才,并无一斗;入司城之室,犹是诸生。”又《又与邹平张启》:“才调无能一斗,头颅犹是当年。”

人面桃花

〖典源〗唐孟启《本事诗·情感》:“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释义〗崔护京都郊游,邂逅一美女,次年再访,物在人去,题诗慨叹,感念不已。后遂用“人面桃花、桃花人面”等形容女子貌美或称花艳丽;用“题诗崔护、前年崔护、崔护重来、谒浆崔护”等指遇艳或遇艳之人,又表示未遇的惆怅和叹惋。

【人面桃花】袁去华《瑞鹤仙》词:“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石孝友《谒金门》词:“风又雨,断送残春归去。人面桃花在何处,绿荫空满路。”蒲松龄《张视旋悼亡草题词》:“夫生离死别,能伤壮士之心;人面桃花,且洒情人之涕。”

【桃花人面】蔡伸《洞仙歌》词:“但人心坚固后,天也怜人,相逢处依旧桃花人面。”杨珽《龙膏记》第三十出:“燕尔芳年,桃花人面,斗帐尽情欢。”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之七:“鸦背斜阳闪闪红,桃花人面薄纱笼。”

【题诗崔护】白朴《清平乐》词:“桃花门外重重,一言半语相通,萦损题诗崔护,几回南陌春风。”

【前年崔护】陆游《真珠帘》词:“侧帽燕脂坡下过,料也记、前年崔护。休诉。待从今须与,好花为主。”

【崔护重来】苏轼《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诗:“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今年人老矣。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谒浆崔护】陈克明《粉蝶儿·怨别》套曲:“偷香韩寿,谒浆崔护。”

人琴俱亡

〖典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徽之)、子敬(献之)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晋书·王徽之传》亦载此事。

〖释义〗王献之死,其兄王徽之前去恸吊,抚其平日喜欢的琴,琴亦不调,于是倍加哀痛。后遂用“人琴俱亡、人琴并绝、寂寞人琴、叹人琴、人琴去、人琴之感”等写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人琴俱亡】王鹏运《彊村词序》:“而人琴俱亡,赏音阒然。”鲁迅《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现在去柔石的遇害,已经一年有余了,偶然从乱纸里检出这稿子来,真不胜其悲痛……所谓‘人琴俱亡’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

【人琴并绝】温庭筠《为人上裴相公启》:“泉壤长辞,何缘取决,人琴并绝,不得申哀。”

【寂寞人琴】王摅《吊松园诗老》诗:“今朝追忆东风里,寂寞人琴二十年。”

【叹人琴】黄庭坚《洪范以不和俗人题厅壁二绝句次韵和之》:“搔首金城西万里,樽前从此叹人琴。”

【人琴去】施士衡《挽于湖》诗:“绝弦恸哭人琴去,埋玉凄凉柱石倾。”

【人琴之感】张岱《陶庵梦忆·奔云石》:“丙寅至武林,亭榭倾圮,堂中窀先生遗蜕,不胜人琴之感。”

人 彘

〖典源〗《史记·吕太后本纪》:汉高祖刘邦宠爱戚夫人,并想把她生的儿子赵王如意立为太子,未成。吕后对此非常嫉恨,高祖死后,“太后(吕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皗(xūn,熏)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释义〗吕后对戚夫人残酷迫害,称之为“人彘”。后遂用“人彘、人豕、汉彘”等比喻遭受残酷迫害的人,或指不被当作人看待的妇女。

【人彘】刘筠《宣曲二十二韵》:“下陈无自愧,人彘剧豺狼。”丘逢甲《汕头海关歌》:“十万人中人彘半,载往作工仰喂饲。”柳亚子《天心二首为那拉、载湉同殒作》:“人彘有灵诛牝雉,帝羓无命笑雄狐。”

【人豕】《汉书·爰盎传》:“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也。独不见‘人豕’乎?”

【汉彘】柳亚子《四月二十九日上午偕鲍德作园游归惠诗即次其韵》:“汉彘唐猫原有恨,唐尧汉武讵能量。”

九方皋相马

〖典源〗《列子·说符》:伯乐,姓孙名阳。年老时把九方皋推荐给秦穆公去访求骏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说在沙丘这个地方找到了一匹。“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lí,纯黑)。穆公不说(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关于伯乐善相马事,另见“伯乐一顾”、“骥服盐车”。又《淮南子·道应训》、《吕氏春秋·观表》等“九方皋”作“九方堙”、“九方歅”。

〖释义〗伯乐善于识别马的优劣,在其年老时,将九方皋推荐给秦穆公。九方皋不看马的外表,将纯黑的公马说成是黄色的母马,使秦穆公大为不乐,然而伯乐却由此更加赏识九方皋相马的工力。后遂用“牝牡骊黄、骊黄牝牡、黄骊、玄黄”等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亦借指良马;用“伯乐、孙阳、九方皋”等指善于识别良马、识别人才的人物。

【牝牡骊黄】王佐《宋承旨黄马歌应制》诗:“天闲十二近宫阙,牝牡骊黄色俱别。”孔尚任《桃花扇·凡例》:“洁面花面,若人之妍媸然,当赏识于牝牡骊黄之外耳。”

【骊黄牝牡】刘诜《秧马歌和萧养吾》:“骊黄不形牝牡混,踶啮俱泯儿童嬉。”凌云翰《陈居中进马图》诗:“骊黄牝牡不易索,九方皋后知何人。”

【黄骊】凌希惠《题画马》诗:“古人观马在天机,眼中不见黄马骊。”黄遵宪《石川鸿斋偕僧来谒》诗:“九方何必分黄骊,两兔安能辨雄雌。”

【玄黄】欧阳玄《天马赋》:“庶几求之玄黄之外兮,则亦骏骨之可市也。”

【伯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孙阳】元好问《虞坂行》:“孙阳骐骥不并世,百万亿中时有一。”

【九方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诗:“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