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干体诗 当老干体撞上青春期

古代“老干体”与现代“老干体”的异同之处

大家印象中的“老干体”是不是这样:祖国腾飞环境好,大力发展道路宽。领导鞠躬又尽瘁,唱响时代好风光。“老干体” 以歌颂的题材为主,也反映出“老干体”的局限性,暮气太重,而且赞颂过力。

其实古人也会写“老干体”,不同的是,古人更加注重平仄与技巧而已 ,比如我们的大诗人,潇洒的诗仙,就曾经写过赞颂的诗歌,但是夸耀不着痕迹,自带仙风,甚至画面感很强,一个遗世独立的美女就跃然眼前。他为杨贵妃写的夸耀诗歌《清平调》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夸耀之情虽然难掩,但是风清云淡,自是清新扑面,并不反感。


什么是老干体诗 当老干体撞上青春期(1)

“老干体”的名词解释

唐代沈佺期为了安乐公主乔迁之喜写了一首应制诗: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

整篇文章看起来空洞无物,把公主的新居夸成了神仙之所,不管是古人抑或今人,这种没有思想内涵的东西,只见热闹,不见风骨深意,实在难以让人记住。你把这首诗拆解下来,都可以当对联用,确实合乎乔迁的意境,也有平仄对偶,却难见深意,就像一团鲜花着锦,只见绚丽不见情致。

不管是古代的“老干体”还是现代人的“老干体”都有一个相通之处,多为赞颂之作,意思简单明了,辞藻堆砌难见诗歌风骨,当然像李白那样的大才子,自当别论,确实在夸耀的层面上,反倒让人忘记夸耀之事,实属大家之笔,哎!逆风也是俗人,也不忘夸耀几句。

杜甫的“老干体”与青春期的碰撞

我们先来说说大诗人杜甫先生,在他的青葱岁月时写了一首《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读来是不是觉得豪气干云,胸怀坦荡。站在泰山之巅,霸气侧漏,完全是独揽胜景,唯我独尊的气魄。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以后,此时的杜甫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轻裘宝剑遨游天下,“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Mr杜初见泰山,就被他的壮丽之景所吸引,泼墨挥毫之间尽是惊叹与仰慕。此诗以饱满的热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这座名山,同时也把自己心中那种豪情注于笔端。


什么是老干体诗 当老干体撞上青春期(2)

篇首一句“岱宗夫如何”,把人们的思维带入诗作中去,开宗明义不见繁琐,第二句“齐鲁青未了”接上一句,回答了上一句的意思,古诗有一点比较好,几个简略的字就可以表达一个意思,而且极具美感。第三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把泰山的钟灵毓秀提点得清清楚楚。特别是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泰山虽高,诗人已经凌驾于上,是何等的壮志凌云,“一览众山小”,诗人在想象中看到登上泰山绝顶后的景象,在泰山面前,其余的山都显得渺小低微,以衬托泰山的高大雄伟。

年轻的杜先生朝气蓬勃,壮志凌云,仰望泰山也是豪气满满。而另外一首《登高》,和《望岳》一样,都是登向高处的感慨,但是这首诗是杜甫在五十六岁时(公元767年)所做,和前一首诗作,时隔三十多年,杜甫的心境和当时已经大有不同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时的杜甫已经从“轻裘宝马”的翩翩少年郎开始进入暮年,写这首诗时,距"安史之乱"结束四年,混战依旧在,世事多艰难,杜甫也是沉疴在身,潦倒于世,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暮年的杜先生早就没有了当初“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而是悲凉的吟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那种漂零无倚顿时袭上心头,诗人忍不住热泪,吟唱出最后一句千古绝唱,“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旧事萦怀,悲凉无限。

这首《登高》被后世赞誉为“七律”之冠,从内容和意境来说,实在是不负盛名,当得起这个殊荣。


什么是老干体诗 当老干体撞上青春期(3)

李清照的少女忧愁与晚年哀怨。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充满欢乐,一个少女该有的青春活泼她都拥有,最让人羡慕的是,他还在该结婚的年龄遇到了合适的人,他与赵明诚的结合,就是一场志同道合的爱情故事。

她所有的愁和怨,都来自与丈夫的爱恨离合,她写的都是闺怨之词,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的寂寞。在国家安稳之时,个人也是沐浴着幸福的。

我们来看一下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什么是老干体诗 当老干体撞上青春期(4)

这是李清照的青春岁月,充满了闺中情趣,几位少女去溪亭泛舟,酒沉心醉,乘兴而归,结果不小心把舴艋小舟,驶到了藕花深处,把一滩鸥鹭惊起而飞。画面感很强,把几位可爱的姑娘在醉酒之后的情形书写得淋漓尽致。整首词作,活泼开朗,清新自然。

而另外一首《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两地分别后,她写的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她以细腻的感情书写愁绪,用素雅清新的语言表达思念丈夫的情感,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句起领全词,在残荷、玉簟、香冷的秋天,这样的愁绪更加明显,先用萧瑟的环境描画虚无的心情,那种“独自上兰舟”的寂寞,在秋色萧瑟,荷花凋谢的季节,词人的孤独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能踏入婚姻殿堂的小伙伴才能体会这样的情感,思念、远游,想而不得的失落。

前期李清照的愁绪,和国破家亡没有一点关系,她的愁,只关乎心情,或者关乎和丈夫的情感,是闺中的小情绪。当“靖康之耻”爆发后,金人的铁蹄蹂躏了大宋的沃土,女词人的词风开始变得铿锵起来,她用女人的柔弱敲响了战鼓,在男人的世界里都显得独树一帜。

她渐渐收起了婉约,词风开始趋于含蓄深沉又贴近激情豪迈,家国之痛,逐渐代替了闺中愁怨,国破家何在,此时的李清照悲愤不已,于是她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李清照化此句,点出灵魂,她痛恨朝廷的懦弱,借西楚霸王乌江自刎的历史典故,讽刺那些投降派,一介女流竟然比须眉更加热血,在国家存亡之际,她化诗歌为刀剑,让须眉男儿汗颜。


什么是老干体诗 当老干体撞上青春期(5)

李清照的晚年,没有了青春时的无忧无虑,也没有结婚后的甜蜜快乐,她辗转各地,居无定所,丈夫赵明诚又先她而去,小人物的爱恨情仇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她后期的作品托物寓意,抒发了故土之恋、家国之恨。《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永遇乐》(落日镕金)等。她后期的词风把个人情绪与家国之情融为一体,情调低沉,再也不见少女时的活泼婉转。

诗人王维的热血沸腾与壮志未酬

王维的青年时期也是热血沸腾的,诗作上清新明快、豪迈健康,一看就是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大好青年。

特别是他刚进入公务员行列,立志做一位心系天下兴亡的爱国好青年,所以他的青春期是一位三好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早期的作品以军旅、边塞生活为蓝本,写下了《从军行》》、《观猎》、《出塞作》、《组诗.少年行》等等,可以说早期的王维还是很有理想的少年。

特别是《少年行》,写出了几位游侠豪气少年的情状,笔墨酣畅淋漓,把几位少年的形象描绘笔端,更见王维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新丰美酒斗十,咸阳游侠多少。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这是这组诗的首篇,新丰美酒与咸阳游侠和谐的结合在一起,一位游侠的豪爽在新丰美酒面前更显得相得益彰,京华之地,少年游侠,几多风流人物,在此铺层开来。然后少年们的意气相投在互相的把酒言欢中淋漓展开,轻裘宝马,美酒豪侠,可不就是一道风景线吗?少年游侠的丰神俊朗也俨然在眼前一般。


什么是老干体诗 当老干体撞上青春期(6)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是少年行之二,他借“仕汉”“骠骑”,五单于”“汉家君臣”等等汉朝之事比如唐时的现状,少年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少年一心报效祖国,纵然身死“犹闻侠骨香”,这是王维自己的理想,也是他少年热血的象征。只要祖国需要,哪怕遥远荒寒的沙场,那又如何,那也是少年建功立业的地方。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这是诗人想象的战场,少年面对“虏骑千重”,如入无人之境,将凶蛮剽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在这里,他把少年想象成三军阵前取敌首如探囊取物的英雄,这又何尝不是王维自己的英雄情节,所有的男孩心中都有一个盖世英雄梦,年轻的王维也不例外。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少年勇猛无双,杀敌无数,但是他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也许王维自己也有这样怀才不遇的不平情绪,毕竟是年轻人,总会有浮躁之气。

王维的这组《少年行》,以极为浪漫的笔法描绘了豪侠的少年,在大敌当前之时,勇猛杀敌的事情,当云台受赏之时,却功成身退,“一副事了拂袖去”的潇洒之派,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王维舒卷自如,不拘一格,成功的谱写了一曲青春的赞歌。

到开元二十四年后,宰相张九龄在奸臣李林甫的打击下,被贬为荆州长史。自此之後,唐朝自此开始奸佞之徒当道,朝政也日渐荒废,玄宗的昏聩越来越严重,但是退出官场,亦官亦隐的寄情于山水之间,他对于世事的愤怒,没有发泄的任何渠道,他只能在忏悔与平静中接受不平的蹂躏。“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 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通理,渔歌入浦深。”这是他自我所述的晚年,因为他不能关心,关心也没用,政治局势他左右不了。

王维的晚年诗歌成就了他的诗歌地位,多以吟咏山水田园为主,不如此,怎么能排解心中的积郁之气,于是一代诗佛诞生了。公元758年,王维已经57岁,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他佛学大师一般,参悟透了人生哲理,再也不是那个能写出《少年行》的青年了,他的诗开始以一种恬淡的样子呈现出来,例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什么是老干体诗 当老干体撞上青春期(7)

此时的王维把心情全放在山水之间,他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心情开始恬静下来,“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婉丽,与天晚秋凉相互呼应,更显出世外桃源的清净,他已经厌倦官场的争斗,这里的一切,就是他最好的归宿,王维收起了少年的锋芒,更加的恬淡脱俗了。

纵观三位古诗词的先哲,青年时代都有一腔热血,当人生的境遇充满不平之时,诗风立转。他们笔下的诗词文章,是充满诗意的文字,更是他们人生的经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