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翻译为什么不好使(谷歌翻译又被专业翻译diss了)

春节假期已经过去几天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好玩好?朋友圈这几天几乎被美食、萌娃视频和景点照片刷屏了,让人好生羡慕。

谷歌翻译为什么不好使(谷歌翻译又被专业翻译diss了)(1)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上面四条朋友圈消息,有一条是在俄罗斯发出来的。实际上,在这个传统上要回乡团聚的日子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全家出国旅游。根据中国旅行研究院与携程旅行统计,今年春节预计中国出境游人数将达到650万人次,中国人在春节假日出境旅游几乎可以“席卷全球”。

出国旅游语言是第一大关,这时候手机上的翻译软件就能派上大用场。

目前出国旅游比较流行的是谷歌翻译。对于中国大陆用户来说,近期比较重要的更新是在去年的3月29日,谷歌更新后的翻译App可以在中国大陆地区无障碍使用,经过一波宣传,用的人越来越多。在知乎上“出国旅游有什么好的便携式翻译机或App可用?”这一问题中,得赞最多的回答首推谷歌翻译App。

但机器翻译一向被专业译员鄙视,即使谷歌为翻译加持神经网络技术也没有改变很多人类译员的看法。最近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Douglas Hofstadter)对谷歌翻译diss(侮辱)了一把。他通过英语、法语、德语和中文四种语言翻译比对,论证出一个结果:谷歌翻译即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也没有真正理解语言。

哔哔把百度上各类“出国英语XXX句”中随机挑选的10个出国常见语句为样本,输入到iOS版谷歌翻译App中测试(这里的测试语句除了常见的问路类型,还有相对比较复杂的),然后将这10句原文和翻译分成三类,分别是“有歧义”、“不常用”和“正确”类型,结果如下:

谷歌翻译为什么不好使(谷歌翻译又被专业翻译diss了)(2)

从随机的测试结果看来,谷歌翻译的准确度离满足游客的需要还是差了一些距离。

那为什么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谷歌翻译还是不尽如人意呢?

霍夫施塔特认为,人类的翻译是一个“阅读-内化-表达”的过程,人类读到文本之后,会联想到相关的现实场景,然后基于场景给出另一种语言对于这种场景的表达。但谷歌翻译只是一个“解码”过程,即使是人工智能加持,谷歌翻译也没有真正理解文本,它只是将原文看成被加密的译文,只要解码即可翻译。这样的过程缺乏现实体验,谈不上理解,当然就难免出现错误。

借用一位翻译学教授的话:“你每一个字看得懂,但连起来就不是人说的话。”

由此看出,谷歌翻译距离完全无障碍的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出国的游客除了在手机装上几个翻译App之外,最好还是多学点常用英语,再不济也练一练画图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当然,人工智能的研究者还是要更深入的探究人类思维,并且开发出一款更好的翻译App;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专业译员也会对机器肃然起敬了。

谷歌翻译为什么不好使(谷歌翻译又被专业翻译diss了)(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