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名言向愚蠢低头(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

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周易·系辞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司马懿名言向愚蠢低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司马懿名言向愚蠢低头(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

司马懿名言向愚蠢低头

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周易·系辞下》

“君子藏器于身,伺时而动”这句话出自于《周易·系辞下》。它的意思说的就是:君子是那种即使是有卓越的才能、高超的本领也不会到处去卖弄自己,以此作为自己炫耀的本领的人。他只会选择在最恰当的时机,迸发出自己最大的能量,一剑封喉解决问题。

玩过英雄杀这个游戏的都知道这句台词属于越王勾践,每次发出“隐忍”这个技能,都会有这句台词相伴。勾践卧薪尝胆,一举伐灭吴国确实称得上隐忍。三国时期也有一位运用“隐忍”技能炉火纯青的大师,他就是司马懿,司马懿的“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几乎伴随着他整个人生当中。

装病拒绝曹操征辟

建安六年(201年),23岁的司马懿被郡中推荐为上计掾(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曹操当时正任司空,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曹操当时刚刚击败袁绍,如日中天,结果司马懿居然拒绝了曹操征辟,甚至不惜装病7年时间。对于司马懿为何拒绝曹操的征辟,历来有很多争论。

《晋书·宣帝纪》给出的答案是这样:“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意思是说,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氏控制,曹氏又是阉宦之后,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其实司马懿之所以拒绝曹操征辟,不过是在“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公元201年之时,虽然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但是袁绍的根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袁绍也没死,中原争夺战鹿死谁手还不明朗。而到了公元208年曹操再次征辟司马懿时,袁氏势力已经彻底被曹操扫平,统一了北方,所以司马懿这次没有拒绝。

取信曹操选中曹丕

司马懿接受曹操征辟,最开始跟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但是曹操身边人才济济,司马懿年纪轻、资历浅,不能进入曹操集团核心。公元217年曹操率军征孙权,大军回军之后,孙权遣使乞降,向曹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劝说曹操称帝。曹操说:“孙权小儿这是想要把我放在炉炭上啊!”司马懿对答说:“汉朝的国运将要终结,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还臣服听命于汉。如今孙权称臣,是顺应天人之意。”

曹操都知道孙权是在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司马懿当然也清楚,但是他为了取得曹操信任,表示希望曹操能够称帝。果然,此后司马懿取得了曹操的信任,而且在立嗣之争过程中,司马懿选择站在曹丕一方。曹操也默许司马懿辅佐曹丕,公元220年曹丕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自此司马懿进入魏国权力中枢。

隐忍10年发动高平陵政变

司马懿一生中最后一次“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就是发动高平陵政变。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魏明帝曹叡遗诏辅佐少主。曹爽为了专权,开始排挤司马懿,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司马懿选择韬光养晦,避其锋芒,大力拒绝不让子弟为官。

面对咄咄逼人的曹爽,司马懿选择步步退让,不管是曹爽明升暗降,剥夺司马懿的权力,还是各种抢班夺权的举动,司马懿都无动于衷。从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到公元249年高平陵政变,十年的时间里,司马懿不断在积蓄力量,麻痹曹爽。甚至再次使出装病的神技,让曹爽彻底放松警惕。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曹爽及其主要党羽被灭三族,自此曹魏朝政彻底落入司马氏掌控之中,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直到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年轻时他就懂得“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道理,在天下局势尚未明朗之时,选择拒绝曹操征辟,观望以待时机。在曹丕、曹植夺嫡过程中,选择辅佐曹丕上位,取得曹操的信任。面对曹爽夺权,表面步步退让,暗中积蓄力量,隐忍长达10年时间,一剑封喉,彻底击败曹爽,掌握了魏国权力。

我们普通人可能都达不到君子的水平,但是作为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也应该做到隐藏自己的锋芒,等待最恰当的时机展示自己的能力,取得最大的成功。在顺境中执着,在逆境中沉着。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敢于面对顺境与逆境,让自己人生更加深邃。

参考:《三国志》、《晋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