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考跨学科案例分析(借读现象下的多方博弈)

本文为本头条号关联微信公众号2021年4月23日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均不得转载。

其实,昨天起文之前一叶先生感觉挺矛盾。到底是帮借读学校家长呢?还是帮学籍学校的家长呢?

毕竟双方分别站在升学利益的对立面。试想,借读生都是烫手的山芋,都是未来校内和区内竞争的有利争夺者。借读学校家长肯定想把他们赶回去,而学籍学校家长一定想怎么能让他们去借读校转正。

传统借读,既然已经被市教委定性为违规。那简单了。调查、分析,收集数据,明察暗访,只要知道两个信息:1. 学生名字 2.借读学校名称。然后去学校所在区教育局陈述,自然有“包青天”为你们做主。

在这个操作上,学籍学校举证较难,因为家长很难知道学生到底借读学校是哪个?因此,只有借读学校家长举证会更容易。但借读学校家长多多少少会出现上文中家长的担忧。举报一定要实名,这个必须的。如果不能做到,那就请默默承受几年后的不平。(名额分配必须的综合评定是好东西,也许学籍和借读学校家长均可以通过每学期的典型事迹公示看出蛛丝马迹)

决战中考跨学科案例分析(借读现象下的多方博弈)(1)

这些学校组织的实践团队活动总不能一次都不去吧。因此,不可能不露面!

但这里有个不平等的关键:

如果借读学校家长没人被劝退或转学,那所有借读生就都会回归学籍学校参加中考。

所以,借读学校学生的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里。举报不举报无所谓,关键是怎么团结起来,大家都不被劝退和转学。六年级进去多少人,九年级出来还是那批人。苍蝇不叮无缝蛋,怕就怕你们自己不团结。

但是总有人经不起大棒和蜜糖,或身心俱累,或者看中高额的挪位费,又或脸皮太薄,经受不起老师和同学的嘲讽,当他让开的位置会由学渣变成学霸,那情况又不一样了。每让一个,那留下的学生威胁也就多了一个。当转正数量超过5%,那将会是质变!(自招都别想了,也许还会影响名额分配到校)

学籍学校,虽然看上去有点被动。但是命运至少还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

如果校长能给大家承诺借读生没有任何名额分配到校的资格,那大家只要做好监管工作就可以了。如果校长没有能力承诺,那也简单。花点心思发现学校和班级中的不同,去研究考试时候是否多出来了陌生人。去看综评公示中从没露过面的人。

借读生如果不放弃中考平时分和综合评定分,一定会回来考试。你们就守株待兔收集一年信息,在七年级后去举报。为什么是七年级后?因为这样他们不足三年上学时间限定,也就没有名额分配到校的资格。

三方中,唯有借读生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决战中考跨学科案例分析(借读现象下的多方博弈)(2)

从进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就注定是提心吊胆。建议能回归的尽量回归。万一有天被举报了可不得了。虽然很多人不甘心,那就在中考之前,关照好“学霸”孩子,尽量低调做人,尽可能保证不被人发现有所不同。尽量少露面在公众场合,尽量不穿校服合影。尽量少和同学打成一片。

总之,最好缩头乌龟一样平稳渡过四年吧。那中考平时分和综合评定分怎么办呢?要么放弃吧,一心拼自招。如果实在没办法转正,就拼裸考。少了75分进个区重点还是有可能的。如果不舍得,也不愿意赌,还不如早点回学籍所在地上学吧。

以上是传统借读的多方博弈,一叶先生已经在三方角度去模拟了一遍,供借读学校家长,学籍学校家长和借读生参考,各取所需,好自为之。

对于民办学校和托管学校的新“借读”模式下的多方博弈,复杂程度就比较高了。再详细说明一下新模式的骚操作:

情况是这样的:

假定有同区的A民办学校和B公办学校,A民办学校和B公办学校签署托管协助协议。然后A民办学校会提前全市安排考试,然后把成绩好的,让他们办理人户分离到该区B公办学校统筹范围内,然后请他们报名摇号A学校。如果运气好摇中了,那皆大欢喜。如果运气不好,就被统筹进B公办学校。

然后B公办学校把所有被统筹的学生安排在一个班,和其他对口生源分开来。同时A民办学校派专门的老师全部负责上门教学该班。(也就是不用学生两遍奔波)每学期的考试也是用A民办学校同等试卷。当A民办学校发生劝退或转学后空出学籍时,则根据上一期考试排名,择优安排B公办小班学生转学。

决战中考跨学科案例分析(借读现象下的多方博弈)(3)

这种情况下的中考前景分析:

对于B公办学校而言,有人帮你养儿子,保证你中考成绩,多好的事情,他们当然不会拒绝。

对于A民办学校而言,摇号无法保证生源质量,这样借鸡生蛋可以让其四年后自招成绩变得漂亮。

对于B公办该特殊班学生而言:

进可以转学A校走自招,退可以抢B校名额分配到校资格,甚至还可以搏一下该区名额分配到区的资格。

对于B公办其他学生而言:

这种不对等的师资情况下,名额分配到校就别想了,甚至连裸考都会很艰难。

对于该区所有其他学校学生而言:

该区凭空多出来一个班学霸(本来是在全市各区分散的,如今集中了),名额分配到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甚至裸考都变得艰难。

根据以上操作,三方的博弈形势是完全不同的。你们还敢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

这种模式下的各方应对建议:

借读学校学生:

他们也许根本不会知道外面有这样1-2个班准备随时取代他们的资格。也不会知道校内排名的真实情况。他们所面对的只是学校,学渣福娃会面对老师整天的“为你好”,“还是换个环境”诸如此类的话。能扛得住吗?不得而知。

学籍学校(被托管公办)学生:

如果保密工作做得好,其他学生和家长根本不会发现所有任科老师都是来自其他学校。这也为“朝阳群众”的发现和举报增加了难度。

特殊班学生:

进则转学自招,退则在公办拿名额分配到校和到区,以及裸考的机会。

所以在这个模式下,明面上看,特殊班学生会是形势最好的。但是有一点关键,如果民办学校没有学渣转学或被劝退,你们转学自招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也是极少数量的头部学生的机会。但是如果民意的原因,政策发生变化,那影响也极大。谁也不能保证四年中会发生什么?如果主管领导出事了…又会如何?

因此,这些学生的升学前景是存在巨大隐患的。甚至可以说,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上。

那接下去问题就来了。三方中,最不利的就是学籍学校,也就是被托管的公办学校的原生学生。如果借读学校学生就是不让学籍,那你们基本属于人人都上不了市重点了。

总结:借读民办学生的命运在自己手上,被托管特殊班学生,起码学籍所在学校名额保底。但受民意和政策影响也是巨大。被托管其他学籍所在学校的学生,将沦为借鸡生蛋刀板上的鱼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