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宫的设计师都有谁(作为当代设计师)

上新了故宫的设计师都有谁(作为当代设计师)(1)

相传为修筑故宫,前期足足准备了11年之久,那为什么要修建故宫呢?

他的设计者又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大致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策划者是谁?

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永乐皇帝朱棣最初为燕王,封地在北京,靖难之役后夺取了原属于自己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内心不安,加上北京市他的势力范围,所以选择迁都北京,在北京另造皇宫,就是今天的故宫。

对于故宫的选址有什么讲究呢?

我们先说说风水,那一定是一位看风水的高人,因为中国自古宅院都是十分讲究的,做为皇帝的居所,选址也是要相当慎重。

故宫的修建时间是明朝,明成祖朱棣时期开始建造。永乐四年开始至到永乐十八年竣工,当年,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风水大师,也就是廖均卿,曾经在北京进行过风水活动,并且据考证,他参与了故宫的设计和十三陵的修建。

所以,廖均卿就是曾经看风水给故宫选址的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的师从风水大师杨曾廖。明朝的三僚风水大师是宫里御用的风水大师。

上新了故宫的设计师都有谁(作为当代设计师)(2)

古人认为,昆仑山是天下的祖山,人间山河以此为源头,其尊崇地位如同希腊人心目中的奥林匹斯山。

昆仑山将上天之气承接下来,通过五条龙脉传向四面八方。其中有三条向东南穿越中国,分别为北干龙、中干龙和南干龙。

明朝的廖均卿等人认为,北京昌平的天寿山位于北干龙末端位置,从昆仑山奔腾而来的龙脉之气,最终汇聚于此。

龙脉主峰既定,那么皇宫紫禁城应建于龙脉的什么位置呢?

总所周知,明朝紫禁城其实是在元朝皇宫的遗址上兴建的,而元朝皇宫的中心是大明殿,大明殿就坐落在龙穴之上,而这个龙穴,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刘秉忠及其弟子们精心选择的。今天我们熟知的科学家郭守敬,作为刘秉忠最器重的弟子也参与了这项工作。

但刘秉忠为元朝皇宫确立的龙脉主峰不是昌平的黄土山(即后来的天寿山),而是北京西北方向的玉泉山。为何选择玉泉山?最重要的依据是山中泉水。

玉泉山水一部分在山势低洼处喷薄而出,成为地上泉,另一部分则洑流地下。刘秉忠、郭守敬等人就是沿着玉泉山水的洑流,一路追踪,最终确定龙穴的。

刘秉忠向忽必烈建议,以京城正门丽正门与门外第三桥南一棵古树的连线为皇宫的南北中轴线,中轴线与龙脉的交叉点即为“龙穴”。元代皇宫的大殿主殿——大明殿便屹立于此。

公元1406年,当永乐皇帝朱棣在元朝皇宫的废墟上着手营建紫禁城的时候,新王朝的龙穴依然在这条玉泉山水化身而成的龙脉上。只不过因为重新设定了紫禁城的中轴线,较元代稍微偏东,所以龙穴位置便稍稍不同。

明代紫禁城的中轴线与龙脉的交叉点大约在如今中和殿的位置,紫禁城的宫殿楼阁都是围绕这个交叉点按照规划依次排列。明代一向将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视为整体,以“奉天三殿”称之,后来的中和殿正好居于三大殿之间,所以龙穴位于此便顺利成章。

当龙穴确定以后,下一步便是找它依傍的山水。作为紫禁城的靠山,万岁山(景山)一方面充当紫禁城的屏障,用于坚固背气,另一方面,将万岁山(景山)筑于中轴线上,因其形体高耸,成为整个北京城建筑布局的中心。

万岁山(景山)建在元代延春阁的旧址上,朱棣堆起一座山压在前代的皇宫上,使其永远不得翻身,以保明朝江山永固,代代流传。

朱棣的小心思后来被清朝皇帝们学了过去,他们在景山上又建了5座亭子,给景山打上了爱新觉罗家的印记。

故宫的占地面积:

上新了故宫的设计师都有谁(作为当代设计师)(3)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故宫的建筑结果:

上新了故宫的设计师都有谁(作为当代设计师)(4)

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故宫正是一个巨大的建筑艺术瑰宝。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均衡”,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为中心由南向北伸展。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节奏”,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的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经专门研究过故宫的廊柱,并从中发现了十分明显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就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两旁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形成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色彩”,也常常构成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还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金碧辉煌、朱红色的柱子与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青绿色略点金的建筑彩画,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使建筑物各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些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装饰”,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创造建筑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起到为建筑物增辉添彩的作用。故宫的建筑十分注意屋顶的装饰,不但在屋角处做出翘角飞檐,饰以各种雕刻彩绘,还常常在屋脊上增加华丽的走兽装饰。甚至故宫内各种门上九九排列的门钉,作为装饰也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

故宫的设计者:

故宫的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蒯祥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生于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元年,卒于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今江苏吴县鱼帆村人(今江苏苏州) 。

世袭工匠之职,蒯祥的父亲蒯富,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

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景泰七年(1456)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1417)、皇宫前三殿、长陵(1413)、献陵(1425)、隆福寺(1425),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裕陵(1464)等。

北京故宫的建筑造型:

上新了故宫的设计师都有谁(作为当代设计师)(5)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

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内廷之后是宫后苑 。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 。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