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莫论封侯事(凭君莫话封侯事)

劝君莫论封侯事(凭君莫话封侯事)(1)

在了解唐朝诗人生平时会发现,大多数有名诗人,都有着科举不第、甚至屡考屡败的经历。

是这些诗人的才学不够吗?

自然不是。

唐朝的科举录取,实在是太严苛了,其严苛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据史料记载,在唐朝289年国祚中,真正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的进士,一共不到7000人!其数量少得惊人!

在唐朝,但凡听得一个“进士出身”,那一定是会引得一片肃然起敬。这也就难怪为啥白居易在登科后有“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志得意满,而孟郊更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不自禁!

唐朝末年,七十一岁的曹松与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五人同榜及第,年皆逾六十,时称“五老榜”。

虽然考白了头发、尽管两年后曹松便与世长辞,但终是比那些终生不第、带着深深的遗憾与叹息走进坟墓的人,幸运得太多了。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全国上下都被卷进了战事,烽烟四起,生灵涂炭。对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老百姓来说,能够平平安安地打柴割草,简单活着,就足够了。只可惜,连这种简单的快乐与生存要求,也在战火中变得遥不可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谁都不要再宣扬封侯拜相的事儿了,每一个成功封侯的将军万丈光芒,都是千千万万死于战争的士兵的白骨堆起来的。

这是可以加诸在任何战争的句子。但曹松却不是泛指所有的战争,而是有针对性的。

黄巢起义军在江南流窜作战,兵荒马乱。被封晋国公的王铎和都虞侯的高骈在与黄巢军队对战时,相继不战而败,致使数万唐兵被杀,血流成河。

曹松对这样的加官进爵,深恶痛绝。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将战败更是万骨枯。

战争太过残酷,不管是兴、是亡,都是百姓苦、士兵苦。

劝君莫论封侯事(凭君莫话封侯事)(2)

《己亥岁二首其一》

唐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劝君莫论封侯事(凭君莫话封侯事)(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