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和他的母亲(汉武帝的母亲结过婚生过娃)

汉武帝是历史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而他的母亲王娡也是非常不简单,据历史记载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在入宫前曾嫁给农户金王孙为妻,并生育了一个女儿金俗。之后由于一个相士说王娡能够生下天子,于是王娡的母亲臧儿就强迫这对夫妻离婚,并把王娡送进了宫,去侍奉皇太子刘启。在皇太子刘启的宠爱下,王娡生下三女一男,并最终坐上了皇后的宝座。说到这,很多朋友不禁都会问:王娡既然进宫前结过婚,生过娃,为什么还能够进宫?难道汉景帝刘启就看不出来吗?

汉武帝和他的母亲(汉武帝的母亲结过婚生过娃)(1)

对于这个问题,并不是刘启看不出来,而是他并不在意,具体原因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东汉皇帝的后宫女人都是怎么来的?

自汉高祖刘邦创立汉朝的基业后,汉朝皇族的子孙传承也成为重中之重,那么汉朝皇帝的后宫女人都是怎么来的呢?通常有三种途经。

第1种:父母包办。

由于古代的婚姻通常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所以父母包办婚姻在皇家也是大行其道。比如汉惠帝刘盈在母亲吕雉的包办下,不得已娶了自己的外甥女。汉景帝在祖母薄太后的包办下娶了祖母的远房孙女薄氏,汉武帝也在母亲的包办下,娶了馆陶公主的女儿陈娇。并且这种方式在各朝各代都非常流行,一直到清朝末都适用。

第2种:自己猎艳或者别人介绍

由于包办婚姻都是父母出于某种利益强加到自己身上的,而女方大多不是皇子喜欢的类型,因此很多皇子都内心抗拒,比如刘盈到死都没有碰过自己的外甥女,汉武帝刘彻对娇生惯养的陈娇也逐渐心生厌恶。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便开始了猎艳之旅,自己寻找称心如意的人。比如汉景帝刘启就经人暗中输送,得到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汉武帝也四处猎艳,得到了卫子夫以及后来的诸多夫人。

汉武帝和他的母亲(汉武帝的母亲结过婚生过娃)(2)

第3种:算人

算人在汉朝就是选美的意思,在每年的8月份,宫廷会派人到各地去算人,但凡是良家少女年十三岁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者都可以入宫选妃子。而汉朝的选妃流程也非常的简单,一般由相士和经验熟练的宫女进行一系列的选拔,最终选出面相好不克夫,身材好长相貌美,举止端庄的女子入宫。

然而这三种方式特别是第二种,对女子的贞操并没有过多的严格要求,只要皇帝喜欢就行,所以是不是处子之身,就显得不重要了。那么问题来了,即便皇帝不在意,难道他就不怕太后反对,或者满朝大臣以至于天下人耻笑他吗?所以下面这一点就至关重要。

汉武帝和他的母亲(汉武帝的母亲结过婚生过娃)(3)

二、 我们所看重的贞操,是从合适开始的?

如今,很难男士都带有强烈的处女情结和贞操观念。那么这种观念是从何时开始的呢?答案是从宋朝的程朱理学开始的。在宋朝的程朱理学出现以前,虽然各个朝代也提倡妇女守贞,但要求并不苛刻,也不作为主流的推崇。所以在这以前的古人们对贞操看的并不是特别重,至少没有今天看的这么重。比如说汉朝刘邦的后宫女人都是战乱时抢来的,其中的薄太后就是魏豹的女人。三国时期,曹操的夫人也都是别人之妻,而曹丕的第一个夫人甄氏就是抢了袁绍的儿媳。

到了唐朝时人们的思想也更为开放,皇家鼓励寡妇再嫁,很多唐朝公主都一嫁再嫁,也没有人认为这是违反了道德礼仪。李世民也把兄弟的媳妇都纳入后宫,表现的理所当然。甚至一代女皇武则天不仅侍奉过李世民,后来还成为了李治的皇后。

汉武帝和他的母亲(汉武帝的母亲结过婚生过娃)(4)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很大的伦理问题,然而要注意的是,我们是用今天接受的程朱理学的视角去看待古人,这就好比用前朝的尚方宝剑斩当朝的官是一个道理。武则天连嫁父子两人从今天受到的教育看是违背伦理的,然而在思想开放的唐朝,这其实并不算什么,是很普通的一件事。

然而自宋朝的程朱理学出现后,伦理道德便被上纲上线,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言,被世人所崇尚。贞操也成为妇女的第一生命,被所有人看重。到了明朝时期发展到顶峰,朱元璋提倡贞节,并大力宣扬和奖赏守贞的妇女,在他的影响下,明朝的选美中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必须是处子之身。贞操伦理观念从此随着明王朝的大力推广成为汉文化中深入骨髓的一个印记。

汉武帝和他的母亲(汉武帝的母亲结过婚生过娃)(5)

所以回到本文主题,在宋朝程朱理学出现以前,古人虽在意贞操但并不是十分重视。对于皇帝而言,只要你人长的漂亮,各方面又符合我的心意,那就成了。所以汉武帝的母亲入宫前虽然不是处女,又生过孩子,但她人长水灵漂亮,又善解人意,很讨刘启的喜欢,刘启也自然不会去深究她的以往。至于有些人鄙视汉唐,说脏唐臭汉,也完全是受制于程朱伦理学思想的束缚,从今天的视角出发去审视古人,要知道在汉唐时期还没有程朱理学呢,所以这对古人太不公平了。

正如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说:“但看周朝末年虽有殉葬,并非专用女人,嫁否也任便,并无什么制裁。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那一班‘业儒’才说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看见历史上‘重适’两个字,便大惊小怪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