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作文800字(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作文800字(健康人生绿色无毒)(1)

王伟宾 绘制

编者按

毒品,一朵潜滋暗长的“恶之花”,给人民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安全危害。全民禁毒,人人有责。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河南日报记者走进禁毒支队、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探访与缉毒、禁毒有关的人和事,提醒人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在全社会营造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良好生活环境。

缉毒警察说:选择这条路绝不后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入警21年,禁毒13年,先后侦破涉毒违法犯罪案件220多起,查获毒品160余公斤,成功抓获涉毒违法犯罪人员300余人。他就是被称为缉毒“利剑”和毒贩“克星”的郑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刘建。

缉毒工作充满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和危险。“毒品让制贩毒团伙不惜孤注一掷。对缉毒民警来说,每一次抓捕行动,都面临无法预期的危险。”6月25日,刘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6年7月初,郑州警方接到举报线索:一名男子从广东陆丰购进一批毒品,途经郑州运往天津进行销售。获悉情况后,郑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指派刘建带领民警进行调查。

“说是线索,其实就是一个可疑的电话号码,茫茫人海,查找难度很大。”刘建说,经过大量调查研判,他们最终掌握了嫌疑人驾驶的车辆。

刘建带领民警经过15个小时的蹲守,终于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豫冀省界收费站成功截停了嫌疑车辆。犯罪嫌疑人跳车逃跑,刘建奋力追赶,将犯罪嫌疑人扑倒在地,随即控制。他们当场从嫌疑车辆上查获冰毒2800余克。

2019年9月6日,刘建获得一条线索,有一贩毒团伙将带大量毒品进入郑州市。刘建化装后,与前来取货的犯罪嫌疑人正面交锋,最后和埋伏在门口的民警将犯罪嫌疑人制伏,并彻底切断了一条由缅甸经云南转运郑州的贩毒通道。

刘建告诉记者:“作为缉毒警察,哪里有毒品犯罪,就要出现在哪里。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永不后悔!”因在禁毒战线表现出色,刘建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禁毒先进个人”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1次。

戒毒人说:重新拾起生活的希望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可欣

“等将来戒毒结束了,我想当一名主播,以身说法,让大家远离毒品珍爱生命。”6月23日,在河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常某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心愿。

今年42岁的常某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当过兵、当过工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最终凭借自己的口才当上了一名主持人。

2018年,常某的妻子与他离婚,父亲去世。他和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起艰难度日。

“那时,我的情绪很低落,每天过得都很消沉。”常某回忆道,“一天,在参加完夜场主持活动后,一个朋友找到了我,让我尝试一个好东西,能使我从悲伤的情绪里走出来。”

就这样,在朋友的“分享”下,常某走上了吸食“冰毒”的不归路。

“每次吸完,我都异常兴奋,尤其是在夜里,主持状态极佳,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依赖它了。”回想起自己曾经的日子,常某脸上写满了悔恨,“毒品不仅摧毁了我的身体,更瓦解了我的意志。孩子学习怎么样,母亲身体好不好,我一概不关心,只觉得一直这样下去挺好的。”

吸食冰毒一年多后,2019年常某因吸毒被抓获,同年7月,被强制隔离戒毒。经过了大半年的戒毒,如今,常某的精神慢慢恢复正常,情绪日趋稳定,开始主动配合戒毒工作。

“刚进来时,我的母亲一直不愿意与我见面、通电话。经过戒毒所干警反复沟通协调,她从最一开始的愤怒,到现在不断鼓励我,让我重新拾起生活的希望。”常某充满自信地说,“我的心态也有了变化,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如今有信心离开毒品,我想重新开始我的生活,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诫所有人,谨慎交友,远离毒品。”

志愿者说:禁毒宣传永远在路上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可欣

“您多拿几本小册子,回家可以让孩子也学习一下。”6月23日,在许昌市魏都区西湖社区,身穿红马甲的陈长缨正在向过往的群众分发《禁毒戒毒知识手册》,进行禁毒知识的宣讲。

陈长缨是河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名普通干警,在工作中他接触过不少吸毒人员,见到过因吸毒导致的一个个破碎家庭,深刻地感受到毒品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志愿进行禁毒宣传工作。

2017年,陈长缨所在的戒毒所收容了一名宁夏来河南做生意的吸毒人员薛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薛某距离结婚的日子不到一个月,女方得知他吸毒,坚决要解除婚约。

“当时进所以后,他情绪激动不配合治疗,不停地向我们叫喊。”为了让薛某积极配合戒毒,陈长缨和他的同事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指导他通过亲情电话、书信等方式,联系远在宁夏的未婚妻。经过3个月时间,薛某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决心要把毒瘾戒掉。远在他乡的未婚妻还专程赶来,帮他增强戒毒的信心。

“前不久,我还联系了薛某,他现在已经结了婚,和爱人开了一家比萨店。”陈长缨欣慰地说。

常年与戒毒人员打交道的陈长缨,有着不少让他难忘的经历。

“新型毒品对人体神经危害很大,致幻性强,容易造成‘心瘾’,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陈长缨告诉记者,“我记得我接触年龄最小的吸毒人员才18岁,身为一名父亲,看到这么年轻的吸毒人员,我感到无比痛心。”

讲起这段经历,他满脸担忧:“如今一有空,我就走进社区、深入学校开展禁毒宣传,希望群众多了解毒品的危害,也告诫青年人少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编辑:张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