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技击要点(螳螂拳人体静型技法的特点)

手型多功用,步型能致跌。是螳螂拳表现在人体静型技法的特点。螳螂拳充分利用手的部位进行攻防,最常用的手型是拳和勾。拳型是锥捶,又叫点捶;勾型是螳螂勾,又称螳螂爪。这两种手型在攻防动作中使用广泛,构成繁多而巧妙的技击手法。有代表性的具有致跌功能的步型是小登山步和跷腿步。这两种步型在攻防动作中,既起到支撑发力的作用,又能达到很好的致人跌倒的技击效果。

螳螂拳技击要点(螳螂拳人体静型技法的特点)(1)

锥捶,以中指骨节凸出拳面有尖似锥,所以叫锥捶。其做法是:五指弯曲并拢,中指骨节外凸,拇指前端贴压食指第二节中段。锥捶以拳面的凸出骨节进行击打,是以小的触击面积加大击打的强度和深度,用于点打穴位、骨缝等薄弱部位,主要用于点、扎、插、挑、错等击法;拳背用以圈、崩、砸;拳轮用以劈;拳心用以扑等。螳螂勾的做法是: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从指根处依次不同程度的弯曲,并将拇指前端内侧轻贴食指第二骨节中段,呈食指中节微弯,中指中节半弯,无名指和小指全弯的状态。勾主要用勾顶腕背部和勾尖进行击打,用勾顶可直可横、可平可竖、可上提可下压,由此构成许多弥肘手法。也可用于防御手法,即用勾顶挑磕人击来的手臂;勾尖是用食指尖进行啄击的,即食指伤人的手法。勾在由别的手型变为勾的过程中,可表现为抓击的手法,更多的是采、刁、勾、缠等防御手法,因为这些手法用变勾的动作结合腕关节的旋动能更有效地达到技击要求。

螳螂拳技击要点(螳螂拳人体静型技法的特点)(2)

小登山步型以状如小步登山而得名,是螳螂拳中施用最多的步型。该步型的做法是:前腿弯曲,足尖内扣,五趾抓地;后腿弯曲近半跪状,拇趾跟关节部着地。运动时,可活步踏进,可擦步退闪,可换步进退闪。静止时,两足撑地,下盘稳固。

螳螂拳技击要点(螳螂拳人体静型技法的特点)(3)

此外,又是重要的跌招专用步型,是在手法的配合下,进小登山步套扣对方的腿后,同时扭腰发力致人跌倒,如“玉环步”就是此类有代表性的跌招。跷腿步型,由于上身正侧的区别分称吞式步、塌式步;加上手臂的弯曲,又叫七星步。该步型的做法是:后腿弯曲,前腿脚后跟着地,脚尖朝上内扣。是常用的用于跌招的步型。用时,将跷腿插入对方腿后勾挂脚腕,上面加上手法和腰的扭转,致人跌倒,同时脚跟着地与后脚构成有力支撑,起到稳固下盘的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