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鸟语幽谷听虫鸣(弦外之音空谷传响)

唐.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闻鸟语幽谷听虫鸣(弦外之音空谷传响)(1)

【释义】:年少的时候离开家乡,到了年老才回来。家乡人的口音一点儿没变, 但两鬓的头发早已疏落。儿时的玩伴们见到我都不认识, 笑着询问:客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呀?


观点解读】:这首《回乡偶书》是贺知章退休以后回到老家写的,这时贺知章已经有八十多岁了。贺知章是越州(今绍兴)水兴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贺知章三十七岁才中进士,后来就在朝为官,到八十多岁才退休,终于回到了老家。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他当时在长安工作,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老家在杭州萧山,中间的路途是非常遥远的。


贺知章人缘非常好,非常有声望,皇上需要利用他的声望来达成自己的一些政治目的,所以一直不肯放他走。他三十七岁离开家,八十多岁才回来,这首《回乡偶书》就是在回到老家之后,对家乡变化这么大,发自肺腑的一种慨叹。


诗里面有两句话引起了一些歧义,就是后边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仔细一想,这是有问题的“儿童相见不相识”,那个“儿童”跟他年龄差距那么大,本来就不应该认识,因为他打算离开家之后再没回来过,后我怎么可能认识他呢?本来就不相识,所以“等问客从何处来"就更谈不上了。


因此这个“儿童”应该不是他的晚辈,而是指智知意当年的玩伴,就是跟他一块长起来的发小儿。


当年他们在萧山一块玩,起来的时候八九岁,十来岁,甚至二十多岁还在一起玩。后来贺知章走了,三十多岁时走的,四十多年过去了才回来。当年的玩伴再见到他,大家都八十多岁了,容颜已经改变很多,当然不认识他了。但是他会记着玩伴是什么样,一看是老家的人,当然他就想起是谁了,可是对方不认识他了,张口便问:你是哪里儿来的呀?把他当成了客人,因此引发了贺子章的感慨。


当然,这还说明,远在唐代,浙江地区的生活条件不错,贺子章十八岁回老家,在老家生活的玩伴还依然活着,也就是说八十多岁的人还不少,这说明萧山这地方的人都很富足,长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