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与人格培育(五种家庭类型对亲子人格底色的影响)

家庭对每一个生命来说都是“基因”的来源,这个基因包括了一个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换句话说呢,每个人的起点就是你的家庭,那它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亲子关系与人格培育(五种家庭类型对亲子人格底色的影响)(1)

纳如老师

那作为一个家庭系统最核心的关系基础,夫妻关系又会对亲子关系起到什么关键作用呢?

纳如老师告诉大家,您可要记好了

这个作用就是在一个人的一生方方面面都在起着支配着作用。

一个稳固又充满情感的夫妻关系,带给孩子们未来的精神财富是终身滋养的,不仅影响他的情商志商,对他们的三观塑造、思维模式、情感经营和性格模型等等都至关重要。

可以说,家庭的情感结构和关系类型直接决定孩子们未来的命运。

亲子关系与人格培育(五种家庭类型对亲子人格底色的影响)(2)

在这一节里

纳如老师分别从五个家庭类型跟大家探讨一下,不同家庭类型是怎么决定孩子未来命运的?那么是哪五种类型呢?他们分别是:

一、母子/女单亲(为方便大家理解,后面我们都称呼为单亲妈妈)

二、父子/男单亲

三、类孤儿/孤儿

四、隔代/寄养

五、重组家庭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大家的经济形式也变得多样化,相应的婚姻形式和家庭结构就没有像以前那样稳定。大量的男男女女在情感呀、经济呀、意外啊等等因素客观造成了很多的单亲家庭。

今天呢,我们就先聊一聊,单亲妈妈这一家庭类型的子女成长问题。

前面呢,纳如老师反复讲过:一个家庭的兴旺由父亲决定;一个家庭的氛围归母亲主导。

那单亲妈妈家庭家庭呢?主要就是缺失男性主导的角色,也会缺失男性支撑角色。生物属性的先天要素就是阴阳是调和的,所以称之为家庭。

亲子关系与人格培育(五种家庭类型对亲子人格底色的影响)(3)

这种类型的家庭没有阳刚氛围,没有男女之间的情感交融和互动模式,在子女的心智建设中就会缺失。

每个人都是受自然和社会双重支配的,缺失不代表没需求,在自然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这种情感缺失必然会压抑。

我们要知道,这是正常的情感需求。一直压抑下去,要么压制异化,要么寻求补偿。

比如母子单亲,母亲在儿子小的时候会先异化自己,承担一部分父亲的角色。

等男孩子大一点,这种压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就会转向儿子/女儿,对男人的评价标准和“理想男人”的标准就无形中使向儿子/女儿。

儿子/女儿潜移默化中承担了精神丈夫的角色。如果母亲性格再强势一点,没有安全感也会加强母亲的掌控欲。

所以,一般的母子/女单亲,很容易压制子女的情感需求,进而影响他们的性格。首先影响的是他们的人际关系交往,特别是他们跟异性关系交往和婚恋。

缺失父爱,男孩子就缺少阳刚和承担力。女孩子就会过早向往男性或异性长者。

亲子关系与人格培育(五种家庭类型对亲子人格底色的影响)(4)

母亲对男人的偏颇评介,男孩子就会形成讨好型性格恋母。女孩子对“男人”印象不好,转而寻求同性补偿 过渡成同性恋。

母亲性格强势极端。男孩子就容易雌化,或者种下玩弄报复女性的潜意识;女孩子会原样复制母亲的性格,导致性格缺陷,影响人际关系。

母亲的依恋性格,男女孩子,都大概率承担起母亲的精神老公角色。造成各自性别认同的不完全,把没有精神断奶的情感模式延续到自己未来的家庭中。

我们知道,性格的形成受潜意识的主导,同样也受一个人的主观感觉驱动,他会外化成日常的情绪和行为,那很多行为就自然而然的形成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也就相应的强化出来了,就相当于一个人的习性的诞生。

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最终决定的就是跟人的人际关系互动;

小到亲情、 同学、 同事;

大到婚恋、 事业、 人脉。

你们说是不是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呢?

亲子关系与人格培育(五种家庭类型对亲子人格底色的影响)(5)

在家庭压力下和情感需求被压抑下。男孩和女孩都缺乏正常的男女之间互动的体验感,也缺乏实际观摩男阳刚女阴柔的全纬度老师。

而女性释放压力的方式很有限,女孩潜意识里就有自己男性化的需求,男孩子更多体验到的是女性阴柔,男性的阳刚是没办法近距离习得的。

在自然的生物属性里,男性追求在关系里的支配地位,女性追求的是归属感。

而单亲妈妈家庭,恰恰是缺失这两种主观感受条件的。

母亲作为一个女人,她就脱离不了女人的灵魂底色。而女人最大的潜意识就是恐惧孤独,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单亲,亲子之间相互的情感需求都是非常强烈的。

这种相互强的情感需求更会强化相互补偿的需求,进而就形成了外显的性格和内化的思维模式。

在超出家庭领地之外的人际关系中,这种心理需依然会主导潜意识。你会发现,你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都在受这个性格和思维方式控制。

自然而然的表达着自己的情绪好恶,那你的人际关系自然就决定了你的人生脉络。

这大概就是我们说的命运吧。

亲子关系与人格培育(五种家庭类型对亲子人格底色的影响)(6)

我们最亲近的关系莫过于家庭成员,因为最近嘛。关系最近的互动最多,对自己的影响也就最大。

我们作为父母最应该明白家庭是孩子们的人生起点。

我们更期望的是:他们能够超越家庭。

我们应该避免的:不让子女的心态走形。

在人生版图里能走出父母的阴影。

很多女人对家是没有概念的,家是什么?

社会学家的说是社会的最小细胞;

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

文学家说是宝盖下面养着一群猪。

亲子关系与人格培育(五种家庭类型对亲子人格底色的影响)(7)

究竟什么是家呢?

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

“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

富翁反问保安:“家?”

我的家在哪里?

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

保安大惑不解,

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么?”

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

一本正经的,断断续续地回答说:

“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冰箱,不是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可以给我们一点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转眼即逝的。

亲子关系与人格培育(五种家庭类型对亲子人格底色的影响)(8)

那么家是什么呢?

家是情感的栖息地;

家是爱的港湾。

希望每个单亲家庭都能养育出爱的使者、亲情的富翁、情感的守护者。

家,就是一个归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