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小楷看起来小吗(簪笔磬折漫谈)

《史记·滑稽列传》写有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西门豹做了邺县县令后,下决心废除当地为河伯娶妇的陋俗。他有意把当地官绅巫婆召集起来,先后把老巫婆,她的弟子,当地三老(当地年老德高的绅士)投入河中,让他们向河伯报事。文中描述西门豹当时的装束举止时有这样一句话“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侍良久。长老、吏旁观者皆惊恐。”这里“簪笔磬折”一词,因为时代背景的缘故,比较难理解,有必要做一详细解释。

先说磬折,磬是年代久远的石制打击乐器,就是一块呈曲尺形的石片。顶角钻眼,穿绳悬挂,敲击发声。因为磬呈曲尺状,像人低头弯腰的样子,所以磬折就用来喻指人低头弯腰,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恭敬。声字繁体字做聲,整个字的形象就是敲击磬使别人听到的意思。简化字声就是悬挂着的磬的楷书写法。

簪花小楷看起来小吗(簪笔磬折漫谈)(1)

再说簪笔,过去文官上朝或者书吏录事时,需要用到竹简刀笔墨汁等书写用具,为了避免墨汁沾染衣服,也是为了携带方便,就顺势把毛笔插在鬓边耳旁,可以随时取用,这就是簪笔。从字面上说,因为笔插在鬓耳之间,好似簪子,就成了簪笔。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列传》中说张安世曾“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就是说拿着书袋插着毛笔备皇帝顾问。在临沂北寨汉墓中出土的画像砖里就有手捧竹简,鬓插毛笔,腰悬削刀的书吏形象,这就是古代声名显赫的刀笔吏。

簪花小楷看起来小吗(簪笔磬折漫谈)(2)

簪笔后来成为官员的头饰,名叫白笔,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白笔,又称珥笔,唐时七品以上的文官才有佩戴的资格。

这种立笔,汉时逐渐失去实用价值,流变为一种笔形的簪子。在海昏侯刘贺的墓中曾出土一根毛笔状的银簪。《汉书》中也记载,刘贺被废黜后安置在山阳郡,山阳太守张敞登门探访他,见他“簪笔持牍趋前”,头戴簪笔,手里拿着木牍,小跑向前,反应出刘贺谦卑恭顺,惟命是从的心态。

历史上御史是簪笔的,最起码三国时是这样。魏明帝曹叡曾在上朝时,专门问过簪笔人任何官职。(据《魏略》)李白在《赠宣城赵太守悦》中写到“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赵悦曾任御史之职,敢于弹劾违法官员。这里李白就用簪笔一词,指代御史一职。

簪花小楷看起来小吗(簪笔磬折漫谈)(3)

宋代以后变横簪为立簪,插于冠上。明代又将立笔折为数弯,折的弯数越多,爵位就越高。当时规定:公立笔五折,侯立笔四折,伯立笔二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