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能掌权五十多年(慈禧26岁开始掌权)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统治阶层更是几乎以男性为核心。但是在这个完全处于男性威权的政治阶层之中,却还是有女性登上了权力的最高点,比如武则天,比如慈禧。

相比于武则天,慈禧虽然没有正式称帝,但是她从1861年开始实际上是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这一年她只有26岁。到1908年去世,慈禧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的时间长达47年。而也是在慈禧的手上,清王朝走向了最后的灭亡。

慈禧到底依靠什么,能够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47年之久呢?

纵观慈禧的一生,你会发现这个女人有着极高的政治斗争手腕,而这则集中表现在三次政治斗争之中。

辛酉政变

慈禧人生的转变就在1861年的辛酉政变,如果不是这一次政变,慈禧很可能不过是居于深宫的一个后妃而已。

第二次鸦片战争里,咸丰皇帝带着后妃和部分大臣从北京出逃,逃亡热河。经此巨变,内忧外患之下咸丰的身体越来越差,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

不过在去世之前,咸丰还是做了几件重要的事情,

1. 立载湉为太子。

2. 安排了以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辅佐新君。

3. 留给慈安皇后一枚御赏印章,给太子一枚同道堂印章,因为太子年幼,由其母慈禧保管。规定顾命大臣拟定的上谕必须上盖御赏印,下盖同道堂印才能下达。

咸丰这样的安排可谓煞费苦心,8个顾命大臣避免了单一权臣一家独大。而为了防止大臣们架空皇帝,咸丰又给两个太后安排了后手,八大臣的决定需要两个太后共同盖章,这样的上谕才有效力。

表面看起来咸丰这样的谋划很完美,但是真正搞起来却有一个致命的BUG——如果两宫和八大臣意见相左,怎么办?

事实上不用等以后,咸丰驾崩的第二天两边就吵起来了。

肃顺等人认为“谕旨由大臣拟定,太后不得更易,章奏亦不呈内览”。啥意思?就是说军国大事我们哥几个说了算,两位太后奏折不能看,我们做好的决定不能改,你们两个就做一个盖章工具人好了。

如果两宫太后不盖印,那对不起我们几位就罢工了。这是一个帝国啊,那么多军国大事可等不起。

在热河的大臣都是肃顺的人,两宫虽然不爽,但是也只能暂时忍气吞声。不过肃顺等人也退了一步,说奏折两位太后可以看,但也仅仅是只能看。

这里不得不多提一句肃顺,肃顺是济尔哈朗的七世孙,能力很强。咸丰逃亡热河一路上肃顺就对两宫不太恭顺,这就让两宫很不爽了。

咸丰安排的八大臣里就他脑子最好使,而他也曾经劝咸丰效法汉武帝,把太子的母亲杀了,以防太后外戚专权。这就是说肃顺想把慈禧先干掉,当然这其中肃顺到底是为了防止慈禧专权还是为了巩固自己权臣地位,就不得而知了。

慈禧为什么能掌权五十多年(慈禧26岁开始掌权)(1)

这一切都认两宫不爽,慈禧尤其不爽。

在热河的时候,慈禧不甘心就这样认命,她暗示御史董元醇上折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这就是想改变八大臣机制,肃顺等人自然强烈反对,最后此事以慈禧失败,董元醇被流放告终。

但是慈禧就不是一个轻易放手的女人,她知道在热河都是肃顺的人,光靠自己搞不过他们。于是她要找外援,这个外援就是肃顺的政敌恭亲王奕䜣

奕䜣是咸丰的弟弟,当年争皇位没争过咸丰,这个时候被咸丰留在北京和洋人谈判。奕䜣足智多谋,号称“鬼子六”。晚清的“洋务运动”和他也有很大的关系。

肃顺在朝中很狂,人缘不好,和奕䜣尤其不对付。而且如果八大臣机制一直运行下去的话,那就没有奕䜣什么事了。这对野心勃勃的奕䜣来说,决不能接受。

据说慈禧秘密派心腹太监安德海回北京见了奕䜣,而奕䜣也利用给咸丰哭灵的机会,和两宫太后见面定下了政变夺权的计划。而奕䜣也向两宫保证他能搞定兵权,因为此事北京附近的兵力主要在僧格林沁和胜保手里,偏偏这两人都讨厌肃顺。

并且奕䜣保证:

外国无异议,如有难,惟奴才是问

肃顺等人其实不想回北京,他们也知道北京自己的势力不如热河大。但是先帝的灵柩下葬,新皇帝的登基都要在北京进行。

北京是不得不回的。

慈禧为什么能掌权五十多年(慈禧26岁开始掌权)(2)

而在回京的途中,慈禧借口皇帝年纪小和肃顺等人分开走,抄小道一路狂奔,比肃顺提前了4天到北京。

从慈禧等人到达北京的那一刻起,肃顺就是一个死人了。

肃顺太狂了,他以为两个女人能搞出什么风浪?麻痹大意了,等北京城里的兵马来抓他的时候,肃顺睡得正香呢。

慈禧一到北京,马不停蹄地发动政变,说顾命八大臣“矫诏擅权”。随后命载垣、端华自尽,斩肃顺于市,其他顾命大臣皆革职,永不叙用。

解决了肃顺一帮人,26岁的慈禧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这一系列的操作看下来,慈禧心思缜密,隐忍狠辣,下手果断迅速,这一切都不逊色于男子。

打压恭亲王

辛酉政变之后,清帝国形成了“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慈禧虽然登上了权力巅峰,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权独揽。

两宫中的慈安虽然没有慈禧那样强烈的权力欲望,但也并非是一个庸人。《清宫遗闻》中记载“东宫(慈安)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在慈安手上,就诛杀了慈禧的亲信太监安德海

因此慈禧实际上内有慈安的牵制,外有恭亲王分权,算不得大权独揽。1881年慈安去世,年仅45岁。慈安的去世,使得慈禧成为了后宫里唯一的主宰。

慈禧为什么能掌权五十多年(慈禧26岁开始掌权)(3)

因为参与夺权有功,奕䜣被授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同时他身兼总理大臣主持外交事务,总揽清朝内政外交,一时权倾天下。

慈禧对奕䜣的强势崛起开始感到不安,准备对这位曾经的有功之臣下手了。

慈禧先是安排人弹劾湘军,表面上是针对曾国藩,实际上还有敲打恭亲王之意。因为恭亲王正是曾国藩的靠山。不过起初恭亲王并没有在意,毕竟此时的他正春风得意。结果很快慈禧的人就直接弹劾恭亲王贪污腐败,居功自傲,独揽大权。

而慈禧也借机以皇帝的名义直接下旨把恭亲王除了亲王之外的职务都给撤了,不让他参与政事。后来恭亲王被重新起用,但他本人也收敛很多。

虽然恭亲王有所收敛,但是依旧是总领军机处,他的势力还是不容忽视的。

到了1884年,清军在中法战争中吃了败仗。而恭亲王作为总领军机处的大臣,对这次失败自然是要承担责任的。慈禧又一次抓住机会,痛斥恭亲王领导下的军机处无能,趁机把军机处的人都给换了,而恭亲王也再次丢了一切官职。

这一次,恭亲王再也没有重来的机会。慈禧把军机处交给了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甲申易枢”

醇亲王奕譞对慈禧是言听计从,唯慈禧马首是瞻。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慈禧打压了恭亲王的势力,而她自己也彻底地掌握了清朝的大权,开启了她独揽大权的时代。

戊戌政变

在慈禧大权独揽之后,并不是没有人挑战她。这个人就是清朝的正牌皇帝:光绪。

随着光绪一天天的长大成熟,慈禧也不得不结束了“垂帘听政”,还政于光绪,但是她依旧在幕后掌控着一切。

慈禧为什么能掌权五十多年(慈禧26岁开始掌权)(4)

光绪自然也不愿意自己上面还有一个慈禧管着,两者之间的冲突不断加深,而这冲突终于在戊戌政变中达到顶点。

慈禧并不是不接受变法,她不能接受的是光绪彻底掌权。说白了,变法不变法无所谓,慈禧能不能掌权才是最根本的。

权力啊,一旦品尝过它的滋味,又有几个人能够放下呢?

戊戌政变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慈禧再次发动了政变,软禁了光绪,谭嗣同等六人喋血菜市口。慈禧又一次重新走到了台前。

慈禧,是一个女人,但是她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在政治斗争之中,她比很多自以为是的男性都看得更远,看得更透。

她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发现打击对手的时机并且最大程度地利用它。一旦出手,决不手软,不是毁掉对手的政治生命(恭亲王、光绪),就是把对手从物理上毁灭(肃顺、谭词同)。

她长袖善舞,在晚清各种政治势力中盘旋,利用他们来打压对手;她比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清楚,在政治上,谁是自己的朋友,谁又是自己的敌人。而且她能灵活地在朋友敌人之间切换。可以说慈禧天生就是一个争权好手。

遗憾地是慈禧在政治斗争上很在行,但是她对于国家建设实在缺乏战略眼光,在这一点上她是短视且愚蠢的。而在她掌权的47年里大清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