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型心理学的案例(好书推荐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东观汉记》。原义是像乌鸦一样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冯克利先生用这个成语作为勒庞先生惊世之作的书名译本,真是精妙不过。

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一生写下了多本心理学著作,最有名的便是这本《乌合之众》,被翻译成17种语言,;流传近200年,经久不衰。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不仅因为它流传了近两百年经久不衰,仅在中国就有近10个版本,被多次重复印刷。更重要的是书内的观点历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甚至由于作者受当时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局限,一些观点后来已被证明是错误或者有误导性的,但即使这样,也不能让它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

裂变型心理学的案例(好书推荐乌合之众)(1)

《乌合之众》讲述了勒庞先生对大众心理学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他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被淹没了,群体的思想占了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则会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本书主要分为4个部分:

导言:群体的时代

这个部分主要讲述了这是一个群体时代,民众思想、观念和信仰的变化推动了文明的变革和发展,但我们对群体心理的研究却比较少,甚至视而不见。然而,从实践角度来看,群体心理学很值得研究。

第一卷:群体心理

作者分四个部分阐述了群体心理的基本特征:

1、一般特征:群体中个人固有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以及他们的个性逐渐消失;有意识人格消失,无意识人格得势;智力下降,感情和思想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群体既易于英勇无畏,也易于犯罪。

2、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群体冲动、易变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夸张与单纯;偏执、专横和保守;群体道德可以比个人更高尚,也可更低劣。

3、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高深的观念必须经过改造才能被群众接受;群体只有十分低下的推理能力,所接受的观念只有表面上的相似性或连续性;群体具有强大的想象力。

4、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立者所以能立住脚,皆因为他们成功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使群众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

裂变型心理学的案例(好书推荐乌合之众)(2)

第二卷: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在这个部分,作者阐述了:1、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是群体信念的准备性因素,它们间接影响了群体的意见和信念;

2、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以及理性是影响群体的直接因素;

3、一切群体动物皆有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领袖通过断言、重复和传染,以及利用自身的名望影响并统领群体;

4、在群体中某些普遍信念不易改变,是文明发展的主流;但另一些意见确极为多变。

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作者在此卷将群体分为两类:异质性群体,进一步可细分为: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有名称的群体(如陪审团、议会等);同质性群体,一样可细分为:派别(政治派别、宗教派别等),身份团体(军人、工人、僧侣等),阶级(中产阶级、农民阶级等)。并着重对几类典型的异质性群体:犯罪群体、陪审团、选民群体、议会进行了深入探讨。

裂变型心理学的案例(好书推荐乌合之众)(3)

我对勒庞先生早在百年前对社会心理研究得如此深入及透彻深感佩服,抛开作者因为历史局限,备受争议的那些观点,书中很多见解对如今社会也颇有指导意义。

坚持正见,不随波逐流

一直以来,我们都被告知:少数服从多数;跟着大伙走,总没错。勒庞先生却认为,人们在智力上差异最大,但他们却有着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当个体融入群体后,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不管是出于惰性,抑或害怕被“枪打出头鸟”,还是担心格格不入显得自己愚蠢。当人们融入群体后,对事物不再进行细致分析,有不同见解也不敢表达,久而久之习惯了盲从,变成了乌合之众。

但多数就真的掌握真理吗?不管是历史洪流中各种群体事件,还是现在互联网的头条新闻,很多时候并非如此。书中描述了法国民众对待拿破仑、布朗热的前后矛盾态度,以及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各种政党交替、派系争斗,无不显示了引领控制民众的并非缜密细致的理性分析,而是情感与原始的本能直觉。再看回200年后的今天,各种爆炸新闻不断反转再反转,每次都有无数人冲出来呐喊应和,又有无数人在反转的时候,痛斥自己被蒙蔽。这些都一一印证了作者的观点:群体并非理性的,它冲动、易变,急躁。

更可怕的是由于身处群体无人知晓,加之依托群体的强大力量,群体中的个人很难约束自己不产生这样的念头: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种个人责任感的消失,很容易膨胀人性深处的本能欲望。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群体事件,会伴随着打砸抢这类犯罪暴力情况,一些平时温文尔雅,识法懂礼的好公民会变成无恶不作的暴徒。

有幸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强大,社会稳定。但这种群体的“恶”依然存在,粉丝们为了偶像攻击网站,谩骂竞争对手;键盘侠利用科技手段搜索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并公开到网上;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煽动韭菜们为自己接盘;很多人仅看到网上的只言片语,就急匆匆地加入“讨伐大军”,根本不关心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更需要我们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见,不随波逐流。

裂变型心理学的案例(好书推荐乌合之众)(4)

虽然群体存在感性、冲动、偏执、专横等弱点,但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离不开群体。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群体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哪一个人能孤立生存。因此,学习研究群体心理,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在社会工作中获得成功。

超级演说家诞生的秘密

1、 打动听众的永远是你的感情,而非理性逻辑。想让听众相信什么,首先要搞清楚让他们兴奋的感情,并让自己具备这种感情。

2、 应该遵循听众的思路,而非自己的思路,并随时根据现场听众的情绪反应,调整措辞及结构。

3、 使用听众能理解,并能产生宏达联想的语言。词语的威力与它们所唤醒的形象有关,同时又独立于它们的真实含义。例如书中提到的“民主、平等、自由等,即使一堆专著也很难确定它们的精确含义,但它们又具有神奇的威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各种极不相同的潜意识中的抱负及其实现的希望,全被它们集于一身”。

4、 不断的用无比坚定的语气重复你的观点,从长远来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动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

5、 利用名人为你的观念背书。

裂变型心理学的案例(好书推荐乌合之众)(5)

成为有魅力团队领袖的法宝

1、 领袖最初往往不过是被领导着中的一员,他因坚定的信念脱颖而出。他们对追求的目标和坚持的观念如此坚定,对别人的轻藐和保留态度无动于衷,强烈的信仰使他们的话具有极大的说服力,芸芸众生总是愿意听从意志坚强的人。

2、 确定简单明了的团队目标,并在各种场合不断重复。通过不断重复,让目标在团队成员头脑中生根,继而得到认可和接受。

3、 制定最易于接受、认可,并非最公正的制度政策。这点比较难理解,但书中的税制问题对此做了很好解释:“间接税不管多高,总是会被群体所接受,因为每天为日常消费品支付一点税金,不会干扰群体的习惯。但如果用工资或其他一切收入的比例税制代替这种办法,即一次性付出一大笔钱,就算这种新税制在理论上比别的办法带来的负担小十分八九,但仍会引起无数的抗议。”

裂变型心理学的案例(好书推荐乌合之众)(6)

上述仅是本文作者的粗浅感悟,如果您想深入研究群体心理学,欢迎仔细研读勒庞先生的这本《乌合之众》。

如果您有不同见解,欢迎评论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