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宫廷称谓(宋代皇室礼仪规矩繁琐)

初看《清平乐》,听到“官家”这个称呼眼前一亮,在很多影视剧里向来对皇帝都是熟悉的“皇上”“陛下”,突然冒出“官家”这个不太熟悉的词语,让人特别想查查宋代到底还有哪些不一样称谓。

记载中,除了“官家”之外,有时也会称“大家”或“官里”。

皇子皇女称呼自己的父亲,与寻常百姓家一样,称皇帝为“爹爹”。而正式场合或重要事宜中,又和大臣们一样称皇帝为“陛下”,分得很仔细。

宋朝宫廷称谓(宋代皇室礼仪规矩繁琐)(1)

《清平乐》中,苗心禾为何之前一直叫宋仁宗“六哥”,这个称呼其实是宋代皇室对皇子的称呼,不止苗心禾一个人这样称呼他,亲人之间包括亲生母亲都必须这么称呼他,所以历史上皇室里亲生母亲叫自己的儿子“哥”,宋仁宗是“六哥”,而儿子叫自己的亲生母亲“姐姐”。

身份比皇子低下的对皇子的称呼就是“大王”,所以赵祯应该被称呼为“六大王”。成为太子之后,称呼又会变,这个称呼就是我们比较常听的“太子殿下”。

还有更奇怪的称呼“圣人”,这又是哪位呢?想不出来吧?

先来看看《铁围山丛谈》中的一句话:“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唐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嫔妃为娘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朝廷、皇宫里的人称皇帝为官家,称皇后为圣人,称嫔妃为娘子。

比如曹皇后,就称为“曹圣人”。

宋朝宫廷称谓(宋代皇室礼仪规矩繁琐)(2)

皇子皇女无论是否皇后所生,平时都得称皇后为“孃孃”或“娘娘”。同时,“娘娘”也是太后的通用称谓。在正式场合,皇子皇女们可以和大臣们一样,称皇后为“皇后娘娘”。

北宋前中期,皇女的称谓及当面称呼都是“公主”。直到北宋晚期,宋徽宗接受蔡京的提议,把“公主”称谓改为“帝姬”,“帝姬”这个称谓维持了十多年时间,北宋就覆灭了。南宋建立以后,又恢复了公主的称谓。

皇宫里除皇族成员之外,还有另外两种人,一种是专门侍奉皇族成员的宫廷女性,统称为宫内人或宫人。

另一种是明清时期被叫作“太监”的人,在宋朝统称为内侍或宦者。

没有品级的宫内人自称“奴婢”,有品级的女官会自称“妾”。

有品级的内待一般自称“小底(的)”,内臣则自称为“臣”。所以宦官自称“臣”,而不是电视剧里经常听到的“奴才”。

宋朝宫廷称谓(宋代皇室礼仪规矩繁琐)(3)

宋朝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自称一直都是“老身”,而非“哀家”。而皇后在皇帝面前称“臣妾”,这在大众的认知上算是比较正常的。

面对皇太后下制令时,皇后的自称是“予”,特别乱吧?

而嫔妃的自称,更要慎重:面对皇帝皇后时,要自称“臣妾”或“妾”,在品阶不高的情况下,自称“奴家”或“奴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称“我”或者“本位”。

不是我们常在影视剧听到的“本宫”,因为嫔妃居处不能称宫,只称阁、阁分或位。所以宋朝根本没有“本宫”这个称谓。

宋朝宫廷称谓(宋代皇室礼仪规矩繁琐)(4)

宋朝皇帝的自称还算正常,跟历朝历代差不多,与大臣议事或在正式场合与宫眷谈正事,会自称为“朕”。

平时在内宫与家人或亲信、近侍轻松闲谈的时候,还是用最简单的“我”字自称。有一点特别的是,面对曾经是帝后的长辈,皇帝的自称是“臣”,而非“儿臣”。

从《清平乐》中,可以看到宋朝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朝代,在称谓上也大部分还原历史。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朝代自会有一套制度与约束,历史长河博大精深。

宋朝宫廷称谓(宋代皇室礼仪规矩繁琐)(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