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苹果产业发展过程(陕西发力构建现代苹果经济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毕华章 西安报道,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陕西苹果产业发展过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陕西苹果产业发展过程(陕西发力构建现代苹果经济体系)

陕西苹果产业发展过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毕华章 西安报道

“陕西的苹果上了天”。此前,我国航天员带往太空的水果中,就有来自陕西的苹果。如今,果业大省陕西,为“十四五”期间的苹果产业发展画下新的蓝图。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推进苹果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构建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完整匹配的现代苹果经济体系。

该《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陕西省苹果单产水平和优果率分别提升5个百分点,亩均产值提高20%,全产业链达到1200亿元。

这是在2020年全省苹果全产业链产值首次突破千亿之后,陕西为行业发展锚定的新目标。

苹果版全产业链建设

陕西此次出台的措施提到,“十四五”期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保持在90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300万吨;到“十四五”末,苹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0亿元。

更长远些来看,到2035年,陕西要基本建成苹果产业强省,成为全国苹果生产加工核心区,贸易物流集中区和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为此,陕西将调整苹果区域布局结构、品种品系结构、栽培模式结构以及产业业态结构等方面,着手进行优化与提高。与此同时,也将在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市场体系、科技体系上,实现现代化的理念与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陕西正式启动建设苹果全产业链,并且发起成立苹果产销联盟,以提升产销精准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扩大陕西苹果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最近的这份措施,则将成为陕西苹果产业的又一份重要指引,透露出陕西占领全国苹果产业高地的决心。

事实上,在国内果业市场,陕西苹果已成为无法忽视的品牌。

“从自然禀赋上讲,陕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品质居全国第一。从产量上来讲,陕西是我国苹果种植面积与产量最大的省份。”长安期货研究员刘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市场有种比较形象的说法,我们消费的每3个苹果中,就有1个产自陕西。”

方正中期期货苹果研究员侯芝芳也持续关注着陕西苹果产业发展。在她看来,陕西优越的自然条件,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令陕西苹果形成了独特风味;政策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比较高。同时,作为我国苹果第一大主产区,陕西苹果产业变化对全国苹果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陕西苹果产业规模也已可观,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优质苹果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加工出口基地。

陕西日报曾提到,2020年,陕西省苹果全产业链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累计将全省约200万农户、近1000万人依托着苹果产业链。重点县果农家庭人均年收入仅苹果一项就超1.2万元,助农增收效果显著。

对于陕西苹果的这一特点,刘琳表示,陕西苹果产量与品质全国范围内领先,并且经济效益明显,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成为陕西带贫致富效果明显的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陕西省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 X”工程,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陕西也在积极探索并取得诸多成效。

陕西省果业中心数据显示,陕西全省现有国家级、省级涉果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7家,全省果品贮藏能力545万吨,苹果4.0智能选果线136条,苹果浓缩汁生产能力2145吨/小时。并且,陕西也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国家级苹果大数据中心。

补足短板与优势提升

不过,陕西苹果产业也有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侯芝芳观察到,从种植角度来看,国内苹果种植区域呈现“西移北扩”态势,种植面积整体表现稳定,但是区域间差异比较明显。辽宁、河北、山东等传统产区种植面积呈现下滑态势,而陕西、甘肃等西北产区种植面积呈现增长态势。

她认为,“基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苹果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依然是种植向优势产区靠拢,同时注重提质增效,尤其是发展优势品种,在向规模化、机械化种植靠拢。”

不过,陕西苹果产业化程度较低。“相对山东地区来看,陕西苹果单产以及标准化程度都比较低。”

侯芝芳建议,在当前苹果消费增量突破难度较大的情形下,可以关注生产端和渠道端的建设。“生产端建议继续完善提质增效,包括发展优势品种以及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等。渠道端建议完善产业标准化体系,打造当地特色品牌,同时加强对于新媒体的运用。”

与此同时,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员魏鑫也注意到了陕西苹果的单产数据。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单产角度来说,陕西苹果产业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2012年以来陕西平均单产约0.93吨/亩,仍比不上山东这样的传统优生产区约1.96吨/亩的平均单产。”

魏鑫认为,苹果种植需要大量劳动力输入,然而乡村年轻人更愿意进城务工,务农人员的数量减少,老龄化正抑制着苹果的种植意愿,并抬升雇佣劳工成本。

同时,陕西苹果种植品种较为单一,以晚熟富士为主,其他品种苹果所占比例较少。“过于集中上市的晚熟苹果容易遭遇滞销、价格上不去的困境。”他说,在销售方式、等级分拣等方面,也应注意。

对此,魏鑫建议,苹果劳动力需求高的问题,产业发展可采取从传统、分散的小农果园,转移至集中、现代化管理的大型果园,通过规模效应减少苹果的各类种植成本。

其次,考虑到苹果生产受天气等众多外部性影响,苹果产业需要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数字化。

此外,在陕西苹果的品牌强化方面,通过淘汰渭北南部低质低效果园,强化渭北北部、陕北山地等最佳优生区果园管理与品质,使苹果产业给果农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打破果贱伤农的困境。

“还有一点,借助苹果期货,推进苹果标准化生产,推广苹果交割市场化。加大苹果‘期货 保险’等业务推广,加大金融服务实体力度。”他建议道。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