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捧的偶像(他不是青少年的精神偶像)

他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捧的偶像(他不是青少年的精神偶像)(1)

答案:科特·柯本。

在2018年上映的华语电影《狗十三》中,女孩李玩在遭遇了自己的狗“爱因斯坦”走丢、家人对她的情感需要漠视、和父亲争吵后,哭着在房间开始听一首嘈杂的歌。歌手的嗓音像在怒吼,歌词恰好重合十三岁少女的心境:I don't care/Care if I'm old/I don't mind/Mind, don't have a mind/Get away/Away, away from your home,表达了一种我不在乎,我不介意,滚远点的想法。

女孩把音乐调大到震耳欲聋的程度,门外的全家人都能听到,年幼的她面对成年人只能哭,但音乐可以帮助她反抗。这首歌被歌迷们听出,它是Nirvana(涅槃)乐队最有名的专辑《Nevermind》中的一首,曾经的经典又开始被热议(这张专辑封面是泳池里的婴儿,正在游向面前的美元纸币)。

作为乐队主唱的灵魂人物,科特·柯本(Kurt Cobain)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工业城市阿伯丁,小时候他就显示出音乐天赋,会唱很多首歌,而他的家族本身也有多位成员跟音乐颇有渊源。家庭录像显示他出生的头几年是幸福的,每年的生日都被记得,家人们陪他在欢笑中度过。但后来父母关系逐渐恶化,在他9岁的时候父母离婚,在他们各自的家庭被踢来踢去。柯本后来在朋友家住过,也住过祖父母家,甚至还住过桥洞下,再后来就独立了。

从幸福跌落的柯本性格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也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影响。一个向往家人和幸福的人遇到的都是拒绝和不幸,所以他的创作里有力量、有反抗、有不忿,也有迷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对外有战争,对内有高失业率,对于柯本,原生家庭对他的伤害本身也是痛苦的养料,他用垃圾摇滚(这种摇滚不满传统摇滚乐日渐华丽,强调由节奏及和声所带来的力量感,在内容上表现了青年人在社会压抑下产生的悲观失望的情绪)。

只有音乐能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他和同伴们给乐队名起名涅槃,和当时佛教文化的流行有关,也可能是他们从词义中汲取到了力量,从此凤凰涅槃。乐队里好几位都经历过不幸的家庭,但他们用音乐向死而生,并且影响了一代代年轻人。他们在台上怒吼、摔吉他,歌迷们在台下疯狂晃动头发、举起双手鼓掌、尖叫,向这个替他们表达情绪的乐队展示爱意。

涅槃火了,从地下的小规模演出到世界巡演,唱片发几百万张。1992年,《Nevermind》从Billboard200强的第六位上升到首位,取代了迈克尔·杰克逊的《Dangerous》,人们说他是青少年叛逆精神的象征,虽然柯本本人非常不喜欢这个说辞。

柯本曾对记者说他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他反复读了好几遍。他喜欢这本书可能因为主人公格雷诺耶和他都是悲观主义者,柯本被家庭抛弃而格雷诺耶被母亲抛弃,两个人看待世界都很单纯。两人的结局也不同,格雷诺耶成了杀人犯,而柯本选择了结束自己的人生。1994年4月5日,他选择了开枪自杀,年仅27岁。人们把他放进“27岁俱乐部”,里面都是些才华横溢却在27岁死去的艺术家。在他去世20年后的2014年,他入选了摇滚名人堂。

怀念柯本,今晚不如听听他的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