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给嫂子称号(为了当年一锅汤)

01

刘邦一共有兄弟四人:

老大叫刘伯,

老二叫刘仲,

老三就是刘邦,

按这个顺序司马迁说刘邦的字叫季是不对的,他的原名应该就叫刘季,

老四叫刘交。

从这些名字可以看出,刘邦的老爹在起名时很偷懒,

因为这些个名字就跟刘一、刘二、刘三一样,

基本上是不用动脑子的的。

02

大哥刘伯结婚没几年,

生下个儿子刘信,

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丢下孤儿寡母单过,

孩子亦即刘邦的侄儿刘信,

是由寡居的大嫂一手拉扯大的。

二哥刘仲,为人憨厚木讷,

胆小怕事,在老婆面前也是个吃软饭的。

刘邦得天下后,

05

众所周知,刘邦年轻的时候,

本质上就是一个古惑仔,

经常招呼一些个狐朋狗友到家里吃吃喝喝,

有时候也难免到他大嫂家蹭饭吃。

那时候,

中国的皇帝虽然一统天下,

但是中国人民的生活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估计家家户户也就喝的稀饭,

吃点羹汤什么的。

但是刘邦蹭饭吃的次数多了,

他大嫂就有点不情愿了。

有一次刘邦又带着一大群古惑仔到大嫂家混饭,

他大嫂敲着锅说,

羹都喝光了,

古惑仔们看到没饭吃了,

全都一哄而散。

可是知嫂莫如叔,

刘邦多聪明,

他偷偷地揭开锅盖一看,

热腾腾的汤正充满热情地看着刘邦呢!

当时,刘邦那个气啊,

不就是喝你几碗残汤吗?

至于吗!

06

后来,刘邦化家为国,当了皇帝后,

给家里人都弄个王爷干干。

当时刘伯已经死了,

可是刘邦在分封的时候,

所有的亲戚都封了王,

只有刘伯的儿子刘信还是整天一个人在家里闷闷地唱着一无所有。

刘邦大嫂看儿子整天苦着个脸,

知道是自己当年那一点残汤得罪了刘邦,

她那个悔呀,

不就是一锅汤吗?

还是老娘喝剩下的,

早知道这一锅汤能换个王爷当当,

别说一锅,就是一百锅也划得来呀。

可如今怎么办呢?

想了半天,只有去找公公了。

于是刘邦大嫂跑到刘邦老爹那里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了一场。

刘邦老爹到底疼自己的长孙子,

就跑到皇帝儿子那里求情。

这老头也绝,他并不直接说,而是绕着弯子讲:“老三,你这次分脏,怎么把你大侄子给忘了,虽然老大死了,他儿子怎么着也得给点好处给他吧?”

刘邦看他老爹出马了,

总不能不给面子,

他说:“不是我忘了,主要是刘信那小子的老娘当年太不胎气了,连点剩汤都不舍得给我喝,我气不过。”

刘邦为什么给嫂子称号(为了当年一锅汤)(1)

07

后来经刘邦老爹再三求情,

刘邦才给刘信封了一个羹颉侯。

羹颉侯是个什么意思呢?

安徽舒城县有个羹颉山,

刘信的封地正是在这里。

貌似巧合,

实则是刘邦蓄意要让大嫂难堪——“颉”与“戛”字同音,意作敲击,

“羹颉”亦即“敲击羹锅”,

——让你当年假装刮锅底不给咱兄弟们饭吃!

你说儿子头上戴着这么一顶贵冠,

让做母亲的天天想起当年慢待小叔子的事,

还不心里总闹得慌?

看来,刘邦这个人除了比较小心眼外,

还十分幽默。

08

大文人苏轼看不惯,

曾发过感慨,

还质问了一下男子汉大丈夫的汉高祖刘邦:

“高祖号为大度不记人过者,然不置轑釜之怨,独不畏太 上皇缘此记分杯之语乎?”

“轑釜”即“栎釜”,意思还是刮锅。

高祖您也号称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人,

念念不忘大嫂当年刮锅逐客让你丢面子的事,

就不怕你爹刘 老太公也像你一样,

忌恨你当时眼看着项羽要烹了他,你还声称烹了老爹分一杯羹给你喝?!

大嫂事后大约是很后悔而自责的,

谁承想一个“好酒及色”的小叔子,

日后能坐到天子位上?

想想自己的眼光倒不如做小商贩的女人。

《汉书.本纪第一.高 帝刘邦上》记载,刘邦未发迹时“常从王媪、武负貰酒”,常到王老太、武大娘的店里赊酒喝。这两个女人就很有见识,“见其常有怪,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 倍。”

发现刘邦不是个凡人,他每次来她们两家店里要酒喝,王媪、武负都殷勤地加倍奉送。

更让刘邦感动的是,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自从在刘 邦身上发现了异相,每到年终盘点结账时,王、武两位都把刘邦欠的酒钱统统一笔勾销。

愚钝的大嫂因有眼无珠,而遭刘邦事后的慢待羞辱,不知王媪、武负两位慧眼识珠的妇人,后来得到了大汉皇帝什么样的回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