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真正的美人鱼吗怎么玩(你见过真正的美人鱼吗)

人们很难把安徒生笔下娇俏可爱的美人鱼,与海牛这种体型庞大的海洋生物联系起来。但事实上,它们的确是同一种生物——海牛拥有丰满的乳房、灵巧的前肢,以及鱼一样的尾巴,因而被早期的欧洲航海者误认为是美人鱼;不仅如此,海牛还是海洋中惟一的“素食”哺乳动物,食量惊人,一天能吃掉30—45公斤水草……

你见过真正的美人鱼吗怎么玩(你见过真正的美人鱼吗)(1)

说起美人鱼,人们立即会想到的是上半身为女性,下半身为鱼尾的漫画人物——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使这种美人鱼形象深入人心。在古希腊神话中,美人鱼是一种神秘的生物,它们用歌声诱惑水手们走向死亡。

在荷马史诗《奥德赛》里,英雄奥德赛在航经有美人鱼的海域时,让船员紧紧塞住耳朵,以避免听到那惑人的歌声。在东亚,中国的《山海经》中有“鲛人”的记载,日本也存在着丰富的“人鱼”传说。

遗憾的是,现实中的美人鱼真容却足以打碎所有人的美好幻想——那其实是一种叫海牛的海洋哺乳动物。这类动物模样丑陋,体型庞大,但因为拥有丰满的乳房、灵巧的前肢,以及鱼一样的尾巴,因而被早期的欧洲航海者误认为是美人鱼……

关于美人鱼,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过太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早在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美人鱼的故事就在水手间广泛流传——漫长无聊的航程中,探险者和水手们常常能看到的画面是:朦胧的大海上,一群袒胸露乳但却有着鱼一样下身的美丽“女人”经常在海面游泳、嬉戏,有的还把孩子抱在胸前哺乳……

在中国的传说里,美人鱼简直就是一位温柔可亲的美女。宋代志怪小说《徂异记》里写到:有人在出使高丽的途中,见到海上有一个穿着红色衣裳的“人鱼”,向他拱手下拜……

事实上,“美人鱼”是真实存在的,这种经常被水手看到的动物真名叫做海牛。不过,从长相上看,海牛没有一点“美人”的气质。航海家哥伦布在1493年的航海日记中曾对“美人鱼”的外貌做了详细的描写:“美人鱼不像故事中描写的那么惹人喜爱。

它有两只深陷的小眼,没有耳轮,偌大的鼻子连着上唇,隆然鼓起,两只可以闭合的鼻孔位于顶端;下唇内敛,嘴边生着稀疏的短髭。前身两侧各有手臂似的一条前肢,顶端外侧还有指甲,和大象相似。后肢退化后,肥大的身躯向后渐渐收小,末端有一似鱼尾鳍的扁平尾巴,外形呈纺锤形。”

哥伦布笔下的美人鱼就是海牛。这种水中生活的大型哺乳动物与人们想象出来的美人鱼外貌大相径庭。根据种类和性别的不同,它们的体长在1.5—4米不等,体重为300—1000千克,体表毛发短而稀少。值得一提的是,海牛食量惊人,每天的进食时间超过8小时,一天能吃掉30—45公斤水草。它们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存,但行动迟缓,抵御敌人的能力并不强。

目前,海牛仅存两科4种,分别是海牛科的南美海牛、北美海牛、西非海牛和儒艮科的儒艮。

南美海牛又被称作巴西海牛或亚马孙海牛,分布在巴西亚马孙河和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中上游,这是一种淡水海牛,从未在海水中露过面;北美海牛分布在加勒比海与南美洲的东北部海岸,海草不够吃的时候,常常去江湾中吃水草,由于无法在低于15℃的气温下生活,因此在冬季时它们会迁徙到温暖的海域;西非海牛主要栖息在非洲西部海岸,与北美海牛相似,它们能够逆流游到大河的上游,因此经常出现在塞内加尔河和广萨河的河口三角洲;儒艮分布最广,从非洲东海岸经印度洋到中国广东、台湾都有它们的踪迹——中国古籍上记载的人鱼就是它们。

无论生活在淡水还是海水,野生的海牛都习惯栖息在较浅的水域,从不到深海去,更不会到岸上来——海牛一旦离开海水,双眼就会不停地分泌出保护眼珠的带盐分的液体,看上去就像胆小的孩子在哭泣。因为这一特性,儒艮在中国南海一带还被称为“南海鲛人”,在小说里,它们的眼泪会变成珍珠。

海牛的肺脏和胸腔很大,肺活量也相当惊人。当它们仰头露出朝天的鼻孔时,鼻孔上的“盖”就像门一样打开,吸足气之后能在水中潜游几分钟。海牛的动作很慢,但总是不知疲倦地游动,有时还会翻跟头。当它们在海上竖着身子玩耍时,远远看去,还真有几分人的模样。

你见过真正的美人鱼吗怎么玩(你见过真正的美人鱼吗)(2)

海牛是陆地上的居民,与大象是远亲。后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失去了在陆地谋生的能力而被迫下水生活,至今已有2500万年以上的海洋生活史,是珍稀海洋哺乳动物。

尽管不在陆地上生活,但海牛依然保持着草食的习性,和陆地上的牛一样有多个胃室,而肠子则长达30米。它们的牙齿又宽又平,口腔后边能不断长出新的臼齿并向前推移,替代前边被磨损的臼齿——终其一生,海牛能长出60颗新牙。

海牛是水草的天敌。吃水草时会潜入水下,像卷地毯一般,大片大片地将水草消灭。在某些水草成灾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牛就是救命侠客。

只要温度合适,水草的生长能力惊人,十几天甚至几天,就能繁殖一大片,堵塞河道和水渠,妨碍船只通行,阻碍水电站发电,甚至给居民带来丝虫病、血吸虫病等病症。在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曾有一种水草在刚果河上游疯狂生长。

而长达1600公里的河道里,这种水草随处可见,导致河流堵塞严重,连小船也无法通行,上游的居民由于水道不通而被迫背井离乡。当地政府为了解决这一危机,花了100万美元,沿河抛洒除草剂,仅过去两周,水草又疯狂地长了出来。

再次投放除草剂不仅花费巨大,还会污染水质,影响整个流域人们的生活。无计可施的政府最后在河道中放入了两只海牛,结果出乎意料的是,两只海牛经过100多天时间,就将1500米长,7米宽的河道清理完毕,杂草丛生的河道重新扬起了清波。政府立即“请来”了更多的海牛,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中国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中国曾经引进过一种叫水葫芦的观赏性水生植物,后来发现这种植物能够作为猪的饲料,就开始大面积种植。但是,这种生长速度极快的植物很快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面对河道中满满当当的水葫芦,人们适时引进了大食量的“除草机”——海牛。一只成年海牛每天能吃掉45千克的水葫芦,完美地解决了水葫芦繁殖过快的问题。

更让人惊奇的是,由于海牛食量惊人而且新陈代谢率低,体内存有大量脂肪,可以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存活200天之久。这一绝技比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还要厉害。

一般情况下,海牛是独居生活,但在觅食、迁徙和繁殖的时候会暂时形成松散的群体。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7月是海牛的交配繁殖期。进入发情期后,公海牛会在连续几个周的时间里追随母海牛,做出用前肢抱住对方和翻滚等求偶的动作。母海牛的妊娠期长达12~14个月,每胎仅产一只。

母海牛是在水中生产的,小海牛出生以后,母海牛会把小海牛举出水面,驮在背上,然后逐渐把小海牛浸到水中,出生两小时后,小海牛就能跟着妈妈一起游泳了,可谓体育天才。小海牛两岁左右离开母亲独立生活,六七岁时性成熟,开始繁衍后代。

母海牛哺乳的动作也许就是美人鱼传说产生的起因。由于海牛经常潜入水中啃食水草、海藻,所以浮出海面时头上常常披着柔软、纤长的水草,就像是女性温柔的长发。在哺乳幼崽时,母海牛会用前肢将小海牛抱在胸前,上身浮出海面,半躺着喂奶。在远处看去,可不就是一位正在哺乳的女性么?

你见过真正的美人鱼吗怎么玩(你见过真正的美人鱼吗)(3)

1493年,当哥伦布航行到加勒比海多米尼加比亚克河河口,看到海面中密密麻麻不计其数的海牛,情不自禁地在日记中记下了这让他惊呆的一幕。然而,这样的盛况如今却难以重现。当初哥伦布看到的遍布海面的北美海牛,遭受了大熊猫一样的命运,现今正濒临灭绝。

海牛的肉质细嫩鲜美,脂肪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提炼润滑油;海牛皮制作的皮革耐磨性好,甚至肋骨都可以当作象牙的代用品,因此长期遭到人类大规模的捕杀——这也是导致它们濒临灭绝的根本原因。

此外,海牛的听力很差,行动很缓慢,很容易被人误杀。每年,仅在佛罗里达半岛周围,被高速快艇撞死或因卷入螺旋桨丧命的海牛就有上百头。水质污染也是海牛的一大杀手,如果发生较大的环境污染,就会使当年的海牛的死亡率陡增。

海牛危机早已引起了人们的警觉,1973年,北美和拉丁美洲的的国家都陆续将海牛列入濒危动物名单,加以保护,民间也成立了很多宣传和保护海牛的组织。但是因为水质污染、人为偷猎等问题依然严重,北美海牛目前仅存2000余头,形势不容乐观。

唯一的淡水海牛——南美海牛也面临着与北美海牛相似的命运。从17世纪开始,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巴西每年都会捕杀数千头南美海牛。1973年,巴西政府将南美海牛列为保护动物,但因为它们的栖息地十分偏远,执法力度不够,给了盗猎者可乘之机,偷猎事件屡屡发生,甚至还出现过用海牛肉来换取军火的报道。

除了人类的捕杀,这种淡水海牛还受到栖息地被破坏的威胁。由于亚马孙雨林大量被采伐,河水流量减少,不仅造成旱季时间延长,也使水草变少,缺乏食物的海牛繁殖率因此大幅下降。

相比美洲的两种海牛,在中国能够见到的儒艮处境要好得多。自古以来,儒艮就被沿海渔民视为“神鱼”,从不捕捉。在地方志中常能见到数十头“美人鱼”在浅海的滩涂上觅食、嬉戏、玩耍的情景,甚至可以在滩涂上捡到它们的粪便。

近30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渔民开始捕杀儒艮,导致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为了保护这种珍稀海洋生物,我国不仅将它列入了一级保护动物,还成立了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生长着大片海草,海水水质极好,是儒艮的理想活动家园。经过多年的保护工作,如今在保护区的附近海域又能看到儒艮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