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赏析(李白诗歌漫谈之十八)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赏析(李白诗歌漫谈之十八)(1)

人间要好诗 李白诗歌漫谈之十八:《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文/钟百超

李白,唐代伟大诗人,是继屈原之后的另一座文学高峰。其诗歌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其创作艺术具有哪些特征?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这首诗是诗人于秋日登宣城谢朓北楼所作。首二句,以“如画”对宣城的风光予以总括,引起读者的注意。

中间两联是具体的描写。“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里,以“明镜”比喻两水,即句溪和宛溪。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由于双水绕城合流,用“夹”字形容更为传神贴切。以“彩虹”比喻双桥,即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璨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寒”,既是人烟的寒,也是桔柚的寒,更是人心的寒。“老”,既是秋色的老,也是梧桐的老。一寒一老,更加衬托诗人内心的苦寒,乃至对人生易老的感慨。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结尾两句,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登临北楼,不由得想起了谢眺。谢朓曾任宣城太守,后任尚书吏部郎。虽然后来遭诬陷,下狱而死,毕竟也有着一段出仕的历史。而诗人自己,一生漂泊,一事无成,因而想起谢眺,不免黯然伤神。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赏析(李白诗歌漫谈之十八)(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