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当兵的王亚峰(王亚峰炊事员范阿姨)

教师灶有二三十人吃饭,教师灶的炊事员姓范,已经干过十多个年头了,老师们亲切地称呼她范阿姨。范阿姨五十岁上下,慈眉善目,微胖,身材魁梧,走起路来卷着风声,有的是蛮力,一个手拎一袋面从校门口扔到灶房去。范阿姨原来在工地上给五六十的农民工做过饭的。

范阿姨说:“老师都是文化人,给老师把饭做好。老师吃好,才能把咱娃教好。”咱陕西人,这灶上只要把馍和面的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都不是问题。范阿姨在做饭时总是呈现出一张笑眯眯的脸,做到高兴处还会唱两句秦腔戏,做饭对于范阿姨来说是件极快乐的事。

馍,东门面粉厂换的面,范阿姨蒸的馒头,很少到街道上买罐罐馍。范阿姨碱施得均匀,面发得好,劲儿大,揉得到,火色好,蒸出来的馍,麦香味浓,耐嚼,掰开,一层一层的梯田般旋着。烙好的葱花饼,金黄酥脆,柔软多层,葱香浓郁,才出锅的饼表皮还冒着油泡泡。

面,范阿姨的手擀面。范阿姨面和得硬,做菠菜面时,直接将洗好的新鲜菠菜和面揉搓,很少添水。擀面时,擀杖在案板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范阿姨踏着舞步,范阿姨擀面的功夫绝对到家。面擀好后切成一小把一小把的,在案板上码得齐齐整整,还要顺手拿起一把在案板上使劲儿“啪”的摔响。摔面,一是检验面擀得硬不硬,筋道不筋道,更多的是一种分享成功的喜悦。范阿姨做饭很讲究,很细法,很耐心。臊子面,要用葛村的锅烧豆腐,街道上老孙家的五花肉,芹菜、冬瓜、红萝卜切成丁,木耳、黄花作为配菜,关键是先要熬上一锅骨头汤或者是鸡汤,讲求色香味,绝对正宗长安过事臊子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范阿姨给老师惯出个“毛病”:一个周至少有两个早上要吃汤面。还别说,范阿姨的手擀碱面,一指宽,西红柿鸡蛋汁,小青菜,油泼辣子,只给半碗,汤宽面稀,香,真香。冬天早上,一碗汤面下肚,脸红汗出,汗从鼻尖滴下来,浑身热透透的。

肥乡当兵的王亚峰(王亚峰炊事员范阿姨)(1)

有一年夏天,秋柿老师家三岁的孩子在教师院石桌旁玩儿,打翻了热水瓶,孩子的脚面立时起出好多个水泡,孩子疼得大哭,范阿姨抱起孩子领着秋柿老师一路小跑赶到村卫生所,大夫处理好伤口,上好药,做了简单的包扎。就有旁边的乡党说出个偏方:猪蹄甲焙干碾成粉用猪油调和外敷效果好。当时也就是说说而已,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当天晚上十一点多了,范阿姨敲开了秋柿老师家的门,送来一小洋瓷碗底焙好的猪蹄甲和半罐头瓶炼好的猪油。猪蹄甲实际上就是猪的蹄甲,是味中药,具有解毒生肌的功效。范阿姨弄这猪蹄甲可是犯了劳神,饭馆打烊,一家一家敲门找寻,好不容易收集二三个,在自家锅里焙干碾碎。

有些事,别人做不到或者不屑做,范阿姨能,乐于做,做得很好。

学校有位叫做曹珂的老师,人瘠瘦,个子小,是陕南山里娃,远离家。曹老师谈了个女朋友,叫春燕,春燕老师是西路人,独生女,家庭条件好。春燕老师家里边就不大同意。学校有个传统:新分配下来的女老师,只要没有结婚,没有对象的男老师都有追求的权利。两个老师对上眼,搭伙吃饭。春燕老师的父亲,一个富态的生意人像是一只好斗的公鸡,闹到学校,见谁都想打一仗,出出气,闯到曹老师的宿舍,掀翻了曹老师和春燕老师的锅灶。曹老师不知所措,春燕老师急得直哭,领导们开会去了,老师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不知怎么管。范阿姨去了,范阿姨把春燕老师的父亲拉进办公室,结果春燕老师的父亲误将范阿姨当成是学校接待的领导,劈头盖脸地在范阿姨面前发了一大通脾气,说了一大堆不该说的话。俩娃都吃到一块儿了,你们学校领导是怎么当的,学校是怎么管理的。范阿姨不急,笑眯眯地,给人家倒茶,递烟,请人家落坐,消消气,泄泄火。范阿姨自我介绍后检讨说,没有把灶办好,没有把咱娃照顾好。春燕老师的父亲是个江湖人,才觉得在人家范阿姨跟前发脾气,耍大牌,说话欠考虑,太不应该,话软了下来。范阿姨见好就收,趁热打铁鼓吹介绍曹珂老师的情况,虽说是山里娃,人瘠瘦,秦琼的马,有内膘,曹珂老师是县上的先进教育工作者,市上的优秀班主任。从名字上说,咱娃叫春燕,人家娃叫曹珂,咱是燕子,人家是巢,是窠,是燕子窝,俩娃有缘,本来就应该成一家。春燕老师的父亲又是气又是笑。两人话很投机,倒生出相见恨晚之感,春燕老师的父亲同意了这门婚事,前提是范阿姨一定要保大媒,范阿姨当仁不让,后来也穿上了媒鞋。

端午节前,小姚老师的劳技课要给学生教包粽子。小姚老师不会,不好意思地央求范阿姨,范阿姨爽快地答应了。备料:东大买回来上好的糯米,街道超市称上陕北大枣,河滩芦苇林采摘芦苇叶,割马莲叶当做栓绳。午饭过后,淘米,冲枣,洗芦苇叶、马莲叶,大小盆泡好,分四份摆放在餐厅的四张桌子上,小姚老师领着学生来上课。孩子们分四组围坐在桌子旁边,看范阿姨做示范:右手叠加两三片芦苇叶,握成斗子状,左手轻轻地捏出一小撮米,压实,上面放两颗红枣,裹绕,翻转,定形,马莲叶绑紧。范阿姨包的粽子,绿叶,白米,红枣,棱是棱,角是角。开始实习,范阿姨巡视着,耐心地指导着。小姚老师倒成了外人,傻傻地站着看着笑着。一个下午,学校弥漫在煮粽子散发出的清香中。下午放学,孩子们每人领到了一个粽子,这个粽子也可能是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范阿姨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范阿姨尽职向善、乐于助人的品质深深地影响和教育着作为文化人的老师们。

肥乡当兵的王亚峰(王亚峰炊事员范阿姨)(2)

作者简介

王亚峰,西安长安人,生于“文革”之初,长在秦岭北麓。不只喜欢读书、爬山、品茶、听戏,最好教书。从事教学工作三十余年,仍初心不改。用心写作,记述生活乐趣,曾获长安区“美在长安”散文征文一等奖。

来源:《陕西文谭》微信公众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