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事在线听(百个音频故事讲述英雄历史)

- 03:33

开国上将王震

1944年到1946年,第359旅五千余人转战八省,行程2万7千余里,作战160余次,经过了被后人之为“第二次长征”的“南征北返”行动,返回中原解放区时兵力还剩下不足2千人。此时、内战已经全面爆发,部队急需补充。根据中央军委要求,命王震在陕北尽快扩军,组建一个新旅。但陕北地贫人稀,兵源有限,王震决定改变招兵地域,在第719团团长张仲瀚的带领下,到山东渤海地区去组建一支兵力为万人的旅级部队。1946年11月征兵工作在山东宁津、匡吾等县全面展开。

英雄故事在线听(百个音频故事讲述英雄历史)(1)

王震

王震同志1908年4月11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佃户家庭,少年时代,有感于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萌发反抗压迫的思想。1922年到长沙从军,后当铁路工人。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洪流中,他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并在工人运动中迅速成长起来。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红军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旅长兼政委,组织屯垦南泥湾。第二年完成生产任务,回到延安,出任重要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主政新疆,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政委,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务院农垦部部长,并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文革”后期任国务院副总理。改革开放之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务。

英雄故事在线听(百个音频故事讲述英雄历史)(2)

1949年10月,王震(左二)率部到达新疆,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机场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

开国上将王震,既有雷厉风行、火爆直率的一面,也有体贴入微、侠骨柔肠的一面,一生中的传奇故事数不胜数。很多人都知道王震有个绰号叫“王胡子”,那么,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呢?原来,王震是个耿直的脾气,不管做什么事,必须要做到底、做到好为止,遇到重大任务,更是会蓄须以明志,任务不完成就绝不刮胡子。1941年,为克服日寇与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所带来的困难,陕甘宁边区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王震就率领他的359旅,开进了南泥湾,开始垦荒生产。王震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蓄须以明志,终日和战士们一起忙碌在田间地头,终于拓荒30万亩,当年打下粮食1000万斤,昔日荒芜的南泥湾,一下子成了“米粮仓”。而王震,也变成了一个浓须满面的胡须汉。从此,“王胡子”的大名传遍天下,成了王震将军的代名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