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杨善洲的历史逻辑及启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杨善洲的历史逻辑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历史百年,杨善洲与之同行了84个年头,创造了一系列奇迹生时,他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个佃农,在新中国成立后成长为施甸县委书记、保山地委书记,做出了感动中国的业绩身后,将他与焦裕禄、谷文昌等一道,列名为县委书记学习的好榜样,并将其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提炼升华为杨善洲精神,序列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杨善洲的历史逻辑及启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杨善洲的历史逻辑及启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杨善洲的历史逻辑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杨善洲的历史逻辑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历史百年,杨善洲与之同行了84个年头,创造了一系列奇迹。生时,他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个佃农,在新中国成立后成长为施甸县委书记、保山地委书记,做出了感动中国的业绩。身后,将他与焦裕禄、谷文昌等一道,列名为县委书记学习的好榜样,并将其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提炼升华为杨善洲精神,序列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追问杨善洲何以能如此?归根到底就是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杨善洲。

中国共产党秉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杨善洲的命运

1927年2月5日,杨善洲出生于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一个贫困的佃农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小石匠”是其0岁至24岁时的人生写照,是其84个年头人生的第一阶段。据其《入党申请书》中的简历,他“十二岁十三岁读书,十四岁到十六岁卖工去要了三年”。他没有遗传父亲杨发龙多病的体质,而是明显继承了母亲席有娣看似瘦弱,但健康硬朗和要强的品格,小小年纪便扛起了家庭重担。十七岁时,即1944年,他以支前民工身份参加反抗日本侵略的“滇西抗战”,之后,18岁到24岁,他学习石匠技艺谋生,直到1950年云南解放。

杨善洲出生的1927年,是中共党史上的特殊年份。这年春夏,大革命失败;这年秋天,中国共产党总结失败教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作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毅然走上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国式革命道路,经过22年不懈奋斗,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取得第一个里程碑成果。

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也就改变了杨善洲的命运,实现其人生的伟大转折。1950年春,云南解放和土改,他家分到十几亩土地,他被吸收参加土改工作队。杨善洲曾形象比喻:“共产党分了给我们家‘两个碗’!”并立下誓言:“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干到脚直眼闭。”

杨善洲秉持马克思主义创造了辉煌人生

客观判定,如果说杨善洲人生的第一阶段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小石匠”,那么,第二阶段,即从1951年参加工作到2010年过世的60年,就是坚定理想信念,“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干到脚直眼闭”的马克思主义忠诚卫士。

1951年3月,杨善洲参加土改。在土改工作中,他进一步亲身感受到党的伟大,1952年10月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第二个月便光荣入党。这是杨善洲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标志,自此,他立下“放弃自己的利益,忠心地为人民服务到底”的共产党人初心;自此,马克思主义直接并深刻改变了杨善洲。

这个改变,是杨善洲不断得到党的教育培养,学习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批判的武器”。1953年,他到云南省委党校学习,1957年至1959年,他到中共四川省委工农干部文化学校脱产学习三年,比较集中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成为其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行动指南。

这个改变,还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改造主客观两个世界的过程中,总结形成了有自己个性化特点的“武器的批判”,并取得积极成果。

其一,在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保山,他说领导干部与其“台上一天讲得磨破嘴,不如自己带头流汗水”,总结提出了“锄头比说话实在”这一“武器的批判”。由此,无论是担任县委书记、地委书记,还是退休后,他至死都没有放下过手中的锄头,一生身先士卒,与广大农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甘共苦,任上带领干群将保山打造成著名的“滇西粮仓”,1988年退休后,他婉拒到昆明养老,回到家乡的大亮山义务植树,凡22年,把5.6万亩荒坡变成林海,并在逝前将价值超过3亿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国家,其事迹感动中国。

其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他积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豪迈并创新提出了“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等一系列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性光辉的话语,并真正践行。这些话语,与中国共产党天下为公,牢记初心使命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目标高度契合,反映并标注杨善洲作为马克思主义忠诚卫士的人生高度、思想境界。

其三,马克思主义改变杨善洲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和贡献,就是为我们留下了杨善洲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2011年4月,即杨善洲逝后半年,同志对杨善洲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提炼升华,科学总结了以“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牢记宗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大公无私、淡泊名利”为内涵的杨善洲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她的忠诚卫士的最高褒奖。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一种精神,不鲜见,但数不过百。

马克思主义改变杨善洲的深刻启示

杨善洲做出模范事迹,取得重要成就,显现崇高精神,这是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好的生动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杨善洲之所以“能”,关键就是他深情感恩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放弃自己的利益,忠心地为人民服务到底”;就是在“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干到脚直眼闭”的奋斗中,他提出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等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性光辉的思想,并知行合一践行!

在“两个一百年”交汇之际,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而弘扬杨善洲精神,先者、大者,就是要从马克思主义改变杨善洲的案例中,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而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

(作者系保山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杨善洲干部学院特聘教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