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三国演义的成语大全与成语的详细解释)

来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三国演义的成语大全与成语的详细解释)(1)

第 二 篇


  • 势不可挡 挡: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 束手就缚 表示无力反抗,或脱逃
  • 松形鹤骨 形容仪容清癯、轩昂。
  • 随波逐浪 ①随着波浪飘荡。②颠沛貌。③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④谓同行同止。
  • 四海飘零 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 色厉胆薄 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 忍辱偷生 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 如鱼得水 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 仁义之师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 仁义之兵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 柔能克刚 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 肉颤心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 气宇轩昂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 七擒七纵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 强词夺理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 曲意逢迎 曲意: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屈从别人;逢迎:迎合。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
  • 器宇轩昂 轩昂:精神饱满。形容人精神饱满,风度不凡。
  • 趋吉避凶 趋:奔向。吉:吉利,平安。走向吉利美好的方面,避开凶祸灾难。亦作“趋吉逃凶”、“避凶趋吉”。
  • 凄然泪下 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 器宇不凡 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
  • 赔了夫人 又折兵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 泼油救火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 能征惯战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 怒目而视 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 怒气填胸 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 鸣金收军 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
  • 谋事在人 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
  • 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 目不邪视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 乐不思蜀 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 老弱残兵 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 龙肝凤髓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 狼心狗行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 老牛舐犊 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 力排众议 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 龙肝凤脑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 老成练达 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 泪流满面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 留恋不舍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
  • 略无忌惮 毫无畏惧。形容非常放肆。
  • 落荒而走 指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命。形容战败逃命。
  • 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 开基立业 开创基业,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国家。
  • 宽以待人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 空城计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 旷世逸才 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 苦肉计 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 击鼓鸣金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 骄兵之计 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 坚壁清野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 举善荐贤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锦囊妙计 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 金波玉液 比喻美酒。
  • 鸠夺鹊巢 斑鸠占了喜鹊的窝。比喻强占别人的地方或位置。
  • 画饼充饥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横行无忌 形容反动势力猖狂活动,为所欲为。
  • 山崩地陷 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 舌战群儒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