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撞人后拒不赔偿(超标电动车撞人该怎么赔)

作者 法制日报记者 徐鹏 通讯员 安兆宝

电动车撞人后拒不赔偿(超标电动车撞人该怎么赔)(1)

目前,大量上路行驶的电动车都超出了非机动车的技术标准,当遇到这种超标电动车撞人的事故时,应该怎样划分赔偿责任呢?

2016年3月,殷某驾驶二轮电动车行驶至城区的一处路口时,与刘某驾驶的电动轿车相撞,致使殷某受伤、电动车受损,交警部门认定殷某违反道路安全法实施条例关于“非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 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在路口外慢行或者停车瞭望,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的规定,刘某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规定,判定两人承担同等事故责任。事故发生后,殷某住院治疗7天,医院主要诊断为:右内踝骨折、右侧胸部软组织损伤,并出具诊断证明:殷某出院后误工和护理时间各60天。刘某驾驶的电动轿车在保险公司投保商业险,后因当事人之间未达成赔偿协议,殷某诉至法院,要求判令两刘某及保险公司赔偿各项损失共计1.7万余元,并首先由刘某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剩余部分由保险公司在商业险限额内与刘某按比例赔偿。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殷某与刘某发生交通事故致殷某受伤属实,交警部门依职权进行现场勘察后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分析了事故成因,并确定两人负事故同等责任,应予确认。

关于两被告的赔偿责任,应分别处理。对于刘某所驾驶的电动轿车,参考国家标准关于非机动车最高时速不应大于20km/h,整车重量不大于40kg的技术要求,该电动轿车超出了非电动车的国家标准,应属于机动车。虽然现行法律法规并无要求超标电动轿车挂牌、交纳交强险的强制性规定,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该车系机动车的事实。因此,殷某与刘某之间应按照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事故的原则确定民事赔偿责任,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综合案情,刘某应承担殷某70%的赔偿责任。对殷某要求刘某在交强险内优先赔偿的主张,虽然刘某驾驶的电动轿车属于机动车,但现行法律并未要求超标电动车交纳交强险,而在实践中超标电动车因不符合行政管理部门关于机动车注册登记的条件,而无法购买到交强险,因此,该殷某的该项主张不予支持。因刘某在保险公司为其电动车投保了商业险,因此对于刘某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应在商业险限额内予以赔偿。

最终,法院核定殷某因本次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共计1.6万余元。近日,法院判决被告保险公司在商业险范围内赔偿原告殷某各项损失1.1万余元,并驳回原告殷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以案说法

对于涉及超标电动车的交通事故,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未依法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投保义务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而且,超标电动车也市有被认定为机动车的情况,但在实践中,行政管理部门对电动车的管理未按机动车管理的方式进行,超标电动车也不符合行政管理部门关于机动车注册登记的条件,由此导致了超标电动车无法登记挂牌,也无法购买到交强险的事实情况。审理此类案件时,对于这一事实是不能忽视的。

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行为的主要归责原则,涉案超标电动车的驾驶员虽然对发生交通事故负有一定责任,但对于未投保交强险的情形,并非出于超标电动车一方的过错,而是由于现实中超标电动车无法登记挂牌,也无法购买到交强险的事实所致。如果让超标电动车一方承担非自身原因而导致的对方损失,不符合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从这一归责原则出发,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不应支持超标电动车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