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四大夜市是哪些(武汉夜市地标曲折三十年)

武汉四大夜市是哪些(武汉夜市地标曲折三十年)(1)

日前,据本地媒体报道,作为“武汉夜市地标”的保成路夜市,如今正不断融入新的网红时尚,传统小商品被时尚潮品所取代,夜市里的产品种类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本比较受欢迎的锅碗瓢盆、扫把撮箕、抹布毛巾等小商品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创意手机壳、木牌香水小样、美瞳美甲、石膏娃娃涂色、枪打气球等网红时尚潮品。

这样的变化,对于保成路来说,是极其寻常的事情。过去的近三十年间,当地的商品已经跟随时代潮流的变迁发生过多次更替。时至今日,在满是“人间烟火”的赞誉声中,我们不妨来探访一下保成路夜市最初的源起。

从江汉路到保成路

1992年,武汉市为了照顾下岗职工和亏损企业人员,经市政府批准,允许他们在江汉路摆摊设点,经营小商品夜市。“江汉路夜市”由此诞生,这是保成路夜市的源头,二者之间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

武汉四大夜市是哪些(武汉夜市地标曲折三十年)(2)

武汉四大夜市是哪些(武汉夜市地标曲折三十年)(3)

武汉四大夜市是哪些(武汉夜市地标曲折三十年)(4)

武汉四大夜市是哪些(武汉夜市地标曲折三十年)(5)

保成路2020年重新开街后的系列照片。任勇 摄

江汉路夜市的持续时间,从1992年到1995年,其形式与内容与后来的保成路夜市并无太大差异,只是摆摊的位置是在江汉路上。那时,江汉路还不是步行街,街面比现在狭窄一些,每日夜市一出,熙熙攘攘,用今天的说法就是“充满了烟火气息。”笔者当时在高中苦熬,没有太多时间去逛街。偶尔一去,总是对那里的人头攒动印象深刻,从来不敢逛太久。

在江汉路夜市发展到巅峰时,摊点多达1400多个档位,而且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就开始出摊。这就让江汉路上的诸多商家——包括一些著名的老字号、大卖场——感到不满。

“原来是让他们搞夜市,哪个晓得他们勒早就出摊。”

在江汉路各大商家的推动下,数年之间,关于整顿江汉路夜市的呼吁不绝于媒体。直到1995年,武汉市权威媒体刊发《江汉路夜市该整顿了》一文,此事终有了定论:整,一定要整——但是不能整没了。

不能整没了,原因很简单:夜市地摊,是当时武汉下岗人员的重要生计来源。

1996年,武汉大学出台过一个重磅研究《武汉市职工失业、下岗与再就业工程调研报告》,其中明确指出,在1995年,武汉市职工224万人,其中下岗职工30余万,约占职工总数的15%;同时,企业富余人员比重一般在20%以上,预计随产业结构调整,之后几年至少还会有30万职工面临下岗。

另一方面,再就业安排承受能力有限,安置难度很大。

当时,“再就业”是全国包括武汉在内各大城市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武汉而言,“九五”期间全市需要再就业的对象在60万以上,平均每年需要安排约8万人。而武汉当时的实际进展是,1995年安排3万人、1996年约5万人、1997年计划安排4万人,大批下岗职工无处安顿,必须自谋生路。

之前,我们曾在《户部巷是条怎样的巷子?》一文中提到户部巷的兴起。无论背后有多少关于历史源流的考证,有一点无可辩驳:今日户部巷的餐饮事业,源自上世纪90年代对于下岗工人的帮扶与安置。

从江汉路夜市到保成路夜市,同样如此。

经过一系列的策划和准备,1996年7月31日,江汉路摊点夜市正式关闭,整体搬迁到江汉路侧边的泰宁街、江汉一路和保成路,8月1日正式开业。此后,江汉路开始筹备建设步行街的前期事宜,夜市的舞台转到了保成路。

失去的“音响一条街”

在夜市搬来保成路之前,保成路在武汉市已经很有名:音响一条街。

武汉四大夜市是哪些(武汉夜市地标曲折三十年)(6)

夜市入驻前的保成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数百家音响店在此聚集。当时,音响是稀罕玩意儿,一台音响数千元,而且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到。上世纪90年代,生意好的时候,当地的铺面每天6点钟就开门做生意了,老武汉人都知道买电器、买音响要到保成路。

曾经的保成路,出现过“万人哄抢保成路”的传奇,仅仅一把“得胜”话筒就能引得人们半夜一点堵在卸货的店铺门口驻足,场面近乎于现在的苹果专卖店上新。

“那些年,老板们买货装钱的现金都是每天成箱成箱装回家。”

之前,笔者曾经在《电竞行业不可忘:亦正亦邪“小霸王”》中回忆过保成路的游戏机贸易。实际上,游戏机贸易只是当时保成路音响贸易的一个“偏刷”,仅仅是因为二者的供应渠道比较相似,有些店面附带着做一下,就做成了三镇之首。

说夸张点,上世纪90年代前期的保成路,就是武汉的低配版秋叶原。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保成路的音响贸易渐渐黯淡。一方面,是源自数字技术的普及——VCD、MP3的出现,让曾作为重要娱乐工具的音响变得可有可无;而这些产品的市场,被保成路周边具有明确定位的前进路一带数码城、电脑城、小家电产品所抢占。

同时,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武汉市的大型家电专业卖场因品种规模全、销量大、价格稳定、售后服务有保证等优势而占据了武汉家电市场销售的主要份额,保成路靠个体企业扎堆所形成的效应优势逐渐丧失。

另一方面,夜市的日渐兴盛,让这条街道的整体商业调性出现了巨大转折。

在保成路夜市兴起之初,一个典型摊位的经营产品,从锅碗到鞋袜毛巾,不一而足。“主要看进到什么货。”

当时的夜市摊主大多数是下岗职工,他们从武汉最大的批发市场汉正街进货,然后挑挑拣拣,重新组合定价,摆到夜市上来售卖。吆喝,讨价还价,薄利多销。夜市开市早,夏天是下午六七点,秋冬可能是下午五点。那一批摊贩的子女们,当时往往还是中学生,下课之后或许会去帮忙招徕生意。

之后,保成路的夜市越来越像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样貌——狭窄的街道上广告牌和居民楼里的晾衣架交错着,拥挤而又热闹,狭窄通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有一点香港风格,让人想起王家卫的电影。

顺便一提,保成路街道两旁的骑楼结构建筑在武汉市保存不多,成片的更只有保成路这独一无二的去处。早年间,曾有人批评该地路面较窄,两旁高楼造成的街面阴暗使得骑楼内廊光线昏暗,需要调整。如今看来,正是这种独特的造型,让保成路夜市带上了江城难得一见的南方风韵。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间,保成路夜市上的主营商品,已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个周期。夜市这种纯正的市场经济模式,永远拥有最为灵敏的商业嗅觉。从大的趋势来看,则是由上世纪末的日杂百货为主,转向了新世纪的女性用品为主,日益变得潮流与时尚——服装、饰品、皮包、美甲,是经年不变的基本盘。

新世纪初,武汉市政府制定了《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5-2010》,保成路被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专业特色商业街”。至此,摊主们彻底放了心,不会再像当年的江汉路夜市一样被搬走。

时至今日,保成路夜市已成传奇。2020年6月,此地重新开街之时,武汉市民欢欣鼓舞。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