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小行星撞向地球(太平洋中部一道闪电笔直射向太空)

壮观景象:

印象中的闪电都是自天上向下的,而且是弯弯曲曲的。但前不久国际空间站的大气-空间相互作用监测仪(ISS)拍下一段视频,一条笔直的蓝色闪电直冲向太空,可谓十分壮观,我们先来一睹为快:

2011年11月30日小行星撞向地球(太平洋中部一道闪电笔直射向太空)(1)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影像资料其实是被放慢了很多倍的,实际上,整个过程的持续时间只有大约400毫秒(1秒等于1000毫秒),只是一闪而过。但我们为什么就恰好拍到了呢?因为这场短暂的“意外”是科学家们的“蓄谋已久”。

2011年11月30日小行星撞向地球(太平洋中部一道闪电笔直射向太空)(2)

原来在此次事件之前,科学家就已经发现过类似的事件,为了更好地观察这些状似闪电的东西是什么,就在国际太空站安装了大气-空间相互作用监测仪(ISS)。仪器重约314公斤,配备有光度计、高速相机以及高度灵敏的X射线/伽马射线等各种探测设备,可以实时监视地球上空出现的各种闪光。

2011年11月30日小行星撞向地球(太平洋中部一道闪电笔直射向太空)(3)

这束巨大的蓝色光线到底是什么?

闪电击中地面,这种闪电只是整个闪电现象的一小部分,最强大的活动发生在地表上方,位于地球的高层大气中。在那里,闪电会产生短暂的伽马射线爆发,这是地球上自然产生的最高能量的现象。

2011年11月30日小行星撞向地球(太平洋中部一道闪电笔直射向太空)(4)

根据ISS的监测数据显示,在蓝色闪电出现之前,大气中出现了5次时长在10~20毫秒之间的强烈的放电现象,与此同时,大量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形成了很强大的“光脉冲”。光脉冲向上激发了电离层下部的自由电子,随后与中性氮发生猛烈撞击并呈圆锥形扩散,最终释放出大量的辐射,由于中性氮拥有蓝色的发射光谱,所以我们才看到了蓝色光束和蓝色光圈。

各种各样的闪电现象:

这种现象叫做中高层大气放电现象,又因为他们与普通的对流层闪电不同,所以又被称为瞬态发光事件。它包括了红色精灵、蓝色喷流、巨大喷流和淘气精灵。像上面提到过的巨大蓝色光束就是蓝色喷流。

红色精灵:1994年7月4日,人类首次拍摄到红色精灵现象的彩色照片:暴雨云团上方极高的高空大气中,出现一种幽灵般的红色闪光,长度可从数十公里一直绵延到上千公里,远处看就像是高空中出现了一只巨大的章鱼,红色的闪电像是它的触手。

2011年11月30日小行星撞向地球(太平洋中部一道闪电笔直射向太空)(5)

2011年11月30日小行星撞向地球(太平洋中部一道闪电笔直射向太空)(6)

中国科学家捕捉到的瞬态发光现象:

2011年11月30日小行星撞向地球(太平洋中部一道闪电笔直射向太空)(7)

瞬态发光事件一般发生在40-90公里高的大气层里,是高度活跃的雷暴云顶之上的异常放电现象。他们有的像是章鱼触手,有的又像是会发光的水母。它们在极高的高层大气中短暂、诡异、神秘而又美丽的出现。到现在科学家们也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些闪电背后是什么机制。

2011年11月30日小行星撞向地球(太平洋中部一道闪电笔直射向太空)(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