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万伏高压高空作业(他们在70米高空作业)

2月5日,由中铁四局电气化公司南沿江铁路迁改项目部施工的张家港段110kV里周甲线和220kV港福线迁改工程顺利完工送电,为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又扫除了一处“拦路虎”,也为这条全省人民翘首以待的铁路如期通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顶着万伏高压高空作业?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顶着万伏高压高空作业(他们在70米高空作业)

顶着万伏高压高空作业

2月5日,由中铁四局电气化公司南沿江铁路迁改项目部施工的张家港段110kV里周甲线和220kV港福线迁改工程顺利完工送电,为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又扫除了一处“拦路虎”,也为这条全省人民翘首以待的铁路如期通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冲

徒手爬上塔,需要半小时,吃饭怎么解决?滑轮运送!

腊月寒风刺骨,70多米高的电线塔伫立在空旷的工地上, 50多位电力工人不畏严寒,在塔顶紧张而忙碌地进行着高空架线作业。这是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2月2日在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张家港段看到的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这一段的高压电力线迁改,需要‘上天入地’,是站前7标的‘卡脖子’工程、也是一场硬仗。为了保证站前工程的顺利施工,只能趁着年底用电负荷相对较小时,在争取到的停电时间内进行迁改。”该标段项目经理、中铁四局项目经理王勇刚介绍。

“在外打工一整年了,年底本想早点回家过年,但为了确保南沿江城际铁路的建设工期,中铁四局项目部的领导反复做我们的思想工作,并为我们安排好回家的行程,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使我们能够全心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来自四川岳池的电力工丁楚洋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塔上”工作的人共有50人,“每天要徒手爬塔,爬到70米左右的高度,大概需要半小时。”丁楚洋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这个工种属于“特种工作”,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体力。为了节省时间,上塔工人每天只上下一次,午饭就在“空中”解决。“这个绳子,附带着一个滑轮,午餐通过滑轮运上去。”

记者发现,除了塔上施工的工人,在横跨S23靖张高速公路的两边,还搭建了两个高高的防护架,上面铺设有防护网,这是为了确保放线过程中万一高压线出现掉落时,不影响高速公路上的车辆通行安全。

2月2日中午12:00,靖张高速上交警、路政工作人员、电力施工人员严阵以待,随着警笛的响起,S23靖张高速“临停十分钟”。“在这紧张的十分钟里,需要把5根废弃的高压线快速从两端电力塔顶放下来,到达地面时高速公路上的作业人员迅速剪断,两边的作业人员将剪断的导线迅速撤出高速公路路面,同时另一组作业人员要将前期放线过程中搭设的防护网架迅速拆除。”项目经理王勇刚表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别看这短短的十分钟,项目部要提前半年做高速公路的安评,施工行政许可的办理,交通疏导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的演练等大量准备工作,才能确保今天现场施工的万无一失。”

优化电力迁改方案“上天入地”,节约迁改成本800万元

“110kV里周甲线与南沿江铁路3次交叉穿越,并下穿220kV港福线,上跨S23靖张高速,该2条线路直接影响跨疏港高速(48 80 48)米连续梁施工,是项目部春节前5条高压电力线迁改攻坚战中的一场硬仗。”项目经理王勇刚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该处高压电力线的迁改是为了保证南沿江铁路站前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

王勇刚介绍,“时间紧迫,必须抢工期,在最短时间内,停电并完成迁改,尽量减少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王勇刚表示,在迁改过程中,一部分“天上”输送的电力线路需要下穿高速公路,变成“地下”的电力电缆,另一些电力线路的铁塔需要“加壮加高”,变得更“坚固”。

“通过优化原方案,将110kV里周甲线从四次‘下穿’变成一段架空线路加一次电缆跨越靖张高速和南沿江城际铁路,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还节约了迁改成本600多万元。将220kV港福线90度交叉角优化为45度交叉角,并在最低点处跨越,缩短了架空线路长度和跨越塔的高度,节约迁改成本近200万元。”王勇刚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新的优化方案,不仅降低了迁改成本,而且保证了工期和安全。王勇刚表示,目前站前7标施工 “卡脖子”的难题已经解决,为后续80米连续梁的正常施工扫清了障碍,也为南沿江城际铁路能如期建成通车争取了宝贵时间。

作者:李冲

来源: 扬子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