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宁浩的电影(公路片的荒诞电影美学分析)

在媒介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一部电影能够快速的拥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促成全民观影的景观,垄断性地占有紧俏的公共传播空间资源,创造这一“超现象级”电影神话的正是 2014 年国庆档期宁浩献映的影片《心花路放》。 这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公路片,本文将跟随主角从影片出发,一睹路上风景。

如何看待宁浩的电影(公路片的荒诞电影美学分析)(1)

心花路放


将喜剧形式、公路片的类型,特别是荒诞性审美三者做有机地缝合来表现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体验,显现出了宁浩对现实生活观察与思考的独到、机敏与睿智。这种“三位一体”契合而成的互文性成了导演酿造其荒诞喜感的最佳发酵配方。

公路片不仅隐喻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透见着我们的心路历程。“公路“,它已不单单是作为一个叙事场景而出现, 更是作者贮存其现代荒诞审美的“域名”;同时也为喜剧情境的营造提供了多种可能,继而这些喜剧情境又为凸显人与环境的冲突和人与人情感碰撞而产生的荒诞感埋下了种种机缘。

影片叙事线索与内容

影片以“基友关系”双主角的人物设置来展开叙事,以他们一路向西的旅程为主线逐次推演剧情的发展 :一处别致的风景即提供一个荒诞的喜剧情境,一个荒诞的喜剧情境又孕育出一种荒诞的人物关系,一种荒诞的人物关系又产生一种荒诞的矛盾冲突,一场荒诞的冲突又构成了一个荒诞的喜剧段落,最终连缀成一部荒诞性的喜剧公路片。这便是导演创制其荒诞性审美喜剧的诗学语法。

影片中,两位“基友”第一站来到的是湖南天门山。 在这儿以城乡大舞台和夜市大排档为规定情境,两位兄弟搭讪了“阿凡达”女郎东东(陶慧饰),此段的荒诞 喜感是通过现象与本质的背离而相反相成。表面上看似感情最随便的女孩却是骨子里最认真的,是她最终征服了视感情为儿戏的浪人郝义。


如何看待宁浩的电影(公路片的荒诞电影美学分析)(2)

阿凡达女郎(陶慧饰演)


第二站,他们来到湘西土家的芙蓉小镇。在这里,导演选取了俗不可耐的“夜巴黎美发厅”作为“谈情说爱”的戏剧情境。在“异装癖”发屋里,耿浩碰上了 90 后 的“杀马特”少女周丽娟(周冬雨饰),懵懂天真的“杀马特”以她猛女式的“直率”差点让耿浩这位熟男失身。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最痛恨“小三儿”的耿浩(因为造成自己婚姻破裂的正是第三者的插足)却糊里糊涂的做了回“小三儿”。


如何看待宁浩的电影(公路片的荒诞电影美学分析)(3)

杀马特少女(周冬雨饰演)


第三站,哥俩在前往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的途中, 遇上了一位神秘的“白领丽人”思晴( 张俪饰),她拥有一双傲人的长腿和知性的气质。这位让人着迷的美女以她特异的疗伤温情重新燃起了耿浩对婚姻爱情的想象。就在他满以为可以以此来抚平康小雨的离去所造成的失爱之痛,鼓足勇气向她表白的时刻,却惊诧地发现她是个“酷儿”。表面看似知性温柔,其实内心却狂野无比。结果,重新点燃他希望的她却给了他绝望 ;教诲他“遇到问题正面面对”(思晴开导他的台词)的她恰恰让他更加无法面对 ;更为荒诞的是导演故意让一位大大的“问题女”去阐释自己影片关于“正确面对”的人生话题,其荒诞手法的确创造了一种别出心裁的喜剧效果。 可以说“思晴”是本片中最具反转力的荒诞角色。


如何看待宁浩的电影(公路片的荒诞电影美学分析)(4)

都市丽人(张俪)


第四站,这对难兄难弟终于来到了人间天堂,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云南大理。这里的苍山洱海依旧沉静、 迷人,但它已经无法抚平人们躁动的心 ;相反,带着杂念聚集而来的人们已经把这座古老安静的小镇变成了一座比任何一座喧嚣的都市都色情、浮华的地方。酒吧、 洗浴中心、夜总会成为了人间荒诞喜剧的滋生地。这对 “基友”在这里饮酒作乐、狂欢派对,发誓“花再多的钱也要把‘事儿’给办了”(耿浩的台词,表达的是他 受到“酷儿”女刺激后的破罐破摔)。在接下来的情境中,导演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更为荒诞幽默的“愚人节”气氛。 其荒唐可笑之处就在于,耿浩幻想花钱买“真情”,非要让她们“走心”的做派让陪酒女感到莫名其妙,不知 所措;尤其是耿浩不懂“行规”地要求对方“假戏真做” 的无理取闹引起了“小姐们”的无比愤怒。为了报复, 她们纠结了一群摩托黑帮前来解气,黑帮们竟以一顿暴打和戏虐给他们上了一堂人生课 ;摩托党让他们表演节目来“以罚代罪”。无奈他们在黑夜空旷的街市上,放声高唱“敢问路在何方”。借黑帮的恶搞来提审人生方向的命题,这段荒诞情境所呈现的正是《心花路放》所 要讽喻的主题,本以为“我们正走向天堂,其实我们都在奔向与其相反的地方”。是的,我们总是喜欢在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中显摆自己的荒唐。


如何看待宁浩的电影(公路片的荒诞电影美学分析)(5)

陪酒女(马苏饰)


最终这次以“疗伤”为名头的猎艳之旅,却演变成了身心受虐的遭罪之旅。这个曾让耿浩与文艺小清新 康小雨相遇、相识和相爱的地方,如今却成了耿浩的伤心之地 ;此刻的“苍山洱海”由天堂变成了地狱,仿佛成了像卡夫卡小说里令人孤困的“城堡”。

最后一站结束回到了开始出发的地方,他们回到 了原点,完成了一个轮回。这个高度寓言化的结局象征 和隐喻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对“基友”中,一个从来不相信爱情,从来不愿意说“我爱你”的郝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而另一个极其看重爱情婚姻的耿浩 也学会“放下”,看到了希望。

可以说《心花路放》就是现代版的“西游记”,而一路向西的“猎艳之旅”就是“悟道之旅”,就是西天取经的再现,只是“西天”变成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大理的“苍山洱海”;而“师傅”的缺席则以无形的最高道德律令的形式隐身出现,以最终羔羊的迷途知返来 显现他权威的在场性。郝义就是代表着“欲望”的猪八戒和“顽劣”的孙悟空的混合体,耿浩就是“执念”不 化的沙和尚,而代表着诱惑的“白骨精”就是片中的各 款香艳的美女。其寓言的主题寓意仍是人类最古老的命题“寻找”


关于影片主题的探讨

对于导演个人职业生涯而言,该片不仅以它商业上的成功,更以其开创性的美学引领确证了宁浩个人风格的成熟和他作为新生代导演在中国当前电影界的领军地位。在看似荒诞不经的嘻哈中导演用心地会诊着我们当下所遇到的诸多社会问题 :“婚姻与爱情”、“生活与信仰”、“放下与放不 下”、“自律与自由”、“阳光与阴影”、“应该如何面对”, 甚至包括“始与终”的哲学命题。

关于影片结构与细节

在时空处理上,导演将进行时态与过去式时态作平行的并置,即,把历时的线性故事,一个结婚前袁泉 (康小雨)的“寻找”过程和一个离婚后黄渤(耿浩)的“寻 找”过程故意平行措置,造成时空失序、关系错位、时 光逆回的幻觉。导演正是通过这样的结构形式来隐喻现 实生活的荒诞不经。

另外,在细节设计上,尤其是在剧中小道具的运 用上也显现出导演一贯的精益求精,这些都为营造影片的荒诞性喜感起到了“酵母”的作用。如,耿浩稀里糊 涂拍买到的那块“石头”,他一直带着,一种舍不得丢 下这块价格不菲的石头,暗示着他是一个往心里拾事, “放不下”的人,到最后终于丢下了这块石头 ;影片结 尾处,有个这样的调度镜头 :这对“基友”驾车往景深 处驶去,表示他们很受伤后离开了“天堂”大理,而画 面前景则是那块醒目的“石头”,这也算是对应该“放下放不下”问题的回答。而小狗“果汁”可以看作是一 个重要的“人物”角色,小狗总是尽职尽责地给身边的 每个人以温暖,而不管他们高低贵贱、是喜是悲,暗示着狗性胜过人性。影片中“信仰挂件”的表意功能是, 谈论信仰不是重点,而在于谈论它的方式,显然这是在揶揄崇高。

如何看待宁浩的电影(公路片的荒诞电影美学分析)(6)


关于结局(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面对人生的难解、困惑,不要轻易地以乐观主义作答,我们能做的只有真切的陈述、睿智的提问和缜密的分析,而答案最好留给时间。同样,面对失去的爱情,你 可能选择刻骨铭心,难以释怀 ;你也可以还对方以自由“轻轻地放下”(片尾主题曲的歌名),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应不应该之判。影片“浪子回头”的结局似乎有些老套和轻率,伤口愈合得太快。“也许”比“唯一”更接近现实的真实,因为,再荒诞的艺术也敌不过现实的荒诞, 这只能证明叙事艺术在生活复杂性面前的谦卑。总之, 在我们的叙事中,我们不要轻易地肯定、否定,或者绝 对地去定义 ;如果作者能这样处理,那么,影片的这种 喜剧荒诞性也许会更深刻、更有力量。

对于当前中国电影发展意义而言,《心花路放》作为有中国特色的荒诞喜剧公路片不仅细化、丰富了中国电影类型片的生产体系,同时,它的重要意义更在于,以此片为代表的中国新生代电影正以他们另类夺目的新电影美学实践终结着传统电影的“形态史”, 催促着中国当代电影业界的更新换代和美学转向。宁浩的电影从来不缺乏“引文”的丰富性,《心花路放》更是以其开放性和多义性为各种主义的批评留下了话语空间。但是,这部电影在美学上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应是宁浩以其荒诞性审美给中国当代电影美学带来的新气质、新气象。

关于荒诞电影美学的讨论

从本质上讲,电影是导演借助其视听审美活动引导观众思考其自身社会存在的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而荒诞性审美正是宁浩作为新兴叙事主体彰显他“我思故我在”的主体性和建构现代新型观看关系的创新所在。如何以现代精神和现代方式表现当代变化着的 中国一直是他努力追求的电影理想。宁浩曾经表示:“荒 诞性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命题。在一个快速转型、变化的过程中,有很多方面都可以找到荒诞的主题,所以我对荒诞性一直都保持着特别浓厚的兴趣。”

宁浩的荒诞喜剧显然不同于早期陈佩斯形体动作夸张式的表演,也不同于后来王朔小说顽主式的“北京 贫嘴”,以及周星驰的无厘头和冯小刚小品集锦段子式 的台词金句荟萃 ;他的喜剧是源生于人与人的误解、人与境的对立、意与境的悖谬、情与景的背离、信息的不 对称,从而造成无序、失谐、错位的“失常”有效性和 荒唐感。从哲学意义上讲,它是偶然性对必然性的“强 词夺理”;从体验角度上说,是我们在陷入尴尬境遇后 心领神会地狡黠一笑。总之,宁浩风格的喜剧喜感主要 来自于情境冲突和结构矛盾所造成的荒诞性。

荒诞性审美可以理解为是审美主体对其审美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观照方式和态度。对于电影而言,是叙事主体偕同观影者以“笑看人生”的自嘲姿态,权且把现实生活中的荒唐、谬误当做一场人间芸芸众 生的大行为艺术,即,以一种摆脱功利关系的审美创 造心态来“欣赏”自己作为社会凡夫俗子的一员,所呈现出的漏洞百出和滑稽可笑,从而学会理解、宽谅 与释然,以此来减轻我们的生活压力,消解此在人生 的烦恼,最终达向积极乐观的人生境界。

作为一个电影人如何以电影的方式把握当下变化着的中国,阐释他的文化性状,除了要有哲学形而上的洞察力,即,对我们当今社会征候的总结命名能力。同时,他还要能找到兑现他形上思考的感性显现方式,而宁浩所采取的策略,就是以当下现实生活为面向,以小人物为主角,以喜剧为形式,以公路片为类型,再以荒诞性 审美观照的统辖来表现中国的变化和变化着的中国。宁浩既是一个外来文化的的摆渡者,又是一个当代中国文化的积极建构者。


如何看待宁浩的电影(公路片的荒诞电影美学分析)(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