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

空气支气管造影征(air bronchography sign)

胸部CT图像显示:在大片肺实变病灶内的细条状空气密度影,或直径1mm的小泡状空气密度影,连续的几个层面都能出现,其支气管壁柔软,无僵硬感,分支自然,支气管径由粗变细。这是肺炎的征象,肺炎实变可有下述改变:

1、肺段、叶的实变,其间的支气管像多无狭窄;

2、两肺多发结节状高密度,病灶大小多不足1cm,边缘模糊,一般多分布在两肺下叶;

3、两肺多发达片状高密度影,病灶形态不规则且模糊,沿支气管分布,中下肺野多见,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影像;

4、磨玻璃密度影,病变紧邻胸膜分布,早期密度很低,这是一些炎性病变的早期征象,如非典型性肺炎;

5、呈球形改变,也可呈不规则性肿块,病灶边缘模糊,可见参差不齐的毛刺样结构。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1)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2)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3)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4)

上图显示大叶性肺炎病变空气支气管征

空气半月征(海蚌含珠征)(air crescent)

X 线胸片和CT 表现为半月形空气影将空洞壁与洞内肿块分开。该征象通常被认为是曲菌移植到已有的空洞内或在血管侵袭性曲菌病中梗死的肺收缩的结果。 但该征象也见于其他情况,包括结核病、Wegener 肉芽肿、空洞内出血和肺癌。真菌感染常常发生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尤其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移植或器官移植患者,非机遇性感染的原发性肺曲霉菌感染很少见。

真菌感染的早期X线表现可能正常, 之后出现但发或多发边界不清的周围性斑片状影,最后呈大片状或结节、或肿块抑或粟粒状,大约半个月后出现空气半月征(发生率约50%)。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5)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6)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7)

上图为肺内真菌感染形成典型空气半月征病例

空泡征(bronchus encapsulated air sign)

空泡征(bronchus encapsulated air sign ):指肿块内1~3mm(或说1~2mm)的低密度区,是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发生率肺泡癌>腺癌>鳞癌。与支气管气象的区别在于支气管扭曲变形甚至闭塞。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8)

空泡征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词了,这一征象指病灶内1-2mm(或<5mm)的点状透亮影,单个或多个,也主要见于早期肺癌,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尚未被肿瘤破坏、替代的肺结构支架如肺泡、扩展扭曲的未闭细支气管等,部分是肿瘤坏死腔、含粘液的腺腔结构以及乳头状癌结构间的含气间隙。此外上包括未被肿瘤占据的含气肺组织及未闭合的或扩张的小支气管。此征主要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也可见于鳞癌。肺窗下观察为小泡状模糊低密度灶,纵隔窗为小泡状透亮影。

空泡征虽然是非常熟悉的名词,但在这里还是要重复叙述,目的有三:第一、进一步了解该征的病理基础;第二、搞清楚空泡征和空洞及支气管充气征的差别。病理基础上边已经简单谈及,那么空泡征和空洞的区别是什么? 按照空泡征的定义,病灶直径5mm以内, 大于5mm考虑是空洞,反之就是空泡征。

支气管充气征是见于连续多个层面,直达结节外缘。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9)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10)

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

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 syndrome), 是指左肾静脉(LRV)在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机械性挤压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11)

晕征,CT晕征(Halo sign)

所谓的世俗伦理,也未必真能指引人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大多数情况下,那只是社会上的一般想法,没什么深刻的道理。 from《单恋》

CT晕征,也叫作晕征,是指CT图像上肺内结节或肿块周围的磨玻璃密度区。见于多种肺部疾病,最常与结节出血有关,很少与肿瘤细胞或炎症浸润有关。尽管它多种疾病有关,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CT晕征是有用的诊断线索,可能是肺霉菌感染的第一证据。《临床CT诊断学》.李果珍 对此征象评价甚高。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12)

毛玻璃样征(ground glass opacity,GGO)

毛玻璃样(ground glass opacity,GGO)征: 在CT图像上,GGO征定义为肺密度云雾样增高,但病变中的血管仍然清晰可见。多在分化较好(中、高分化)的肿瘤出现,在小腺癌有较高的显示率,常提示肿瘤手术切除后,病人有良好的预后。

病理基础: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lepidic growth),有残留的含气肺泡,在CT图像上的血管影清晰可见,这是由于肿瘤区血管(稍高密度)与其周边的含气肺泡(低密度)构成对比所致。

看ct基本常识(基础知识CT的各种征象)(13)

添加小编微信 fsslong 小编带你入群听影像专家直播讲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