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故事(张献忠的奇闻异事)

张献忠故事(张献忠的奇闻异事)(1)

张献忠

自四川彭山江口张献忠沉银被打捞出水以来,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那段历史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6年11月27日)字秉吾,号敬轩,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

1630年张献忠响应王嘉胤等人的起义暴动,在家乡陕西定边县聚集一支农民队伍加入义军。张献忠自幼读过一些书,受过军事训练,善于谋略,作战勇猛,他的军事才能很快就显示出来,很快就成为起义军的领袖人物之一。后来他率领的起义队伍独立成军。队伍迅速壮大,从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

1644年,张献忠率领义军第三次攻入四川,8月9日攻下成都,11月9日建立大西政权,自称帝。1646年7月,张献忠放弃成都,北上抗清,11月27日,在盐亭县凤凰山遭到清军暗箭射杀身亡。

张献忠故事(张献忠的奇闻异事)(2)

大西政权货币

关于张献忠的奇闻异事流传很多,以清人修的明史为主,大多记载着张献忠屠川的各种行径。除了沉银、屠川,也有一些其它的民间故事。

关于沉银,《蜀难纪实》中这样记载,说张献忠离开成都,顺水出川时,由于银两太多,船只装不下,他让木匠做了很多木头的夹槽,然后把银两放进去顺水往下漂,打算在江水狭窄的地方再打捞上来,没想到中途遇到南明军队的阻挡,江船阻塞江道,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

张献忠故事(张献忠的奇闻异事)(3)

寻宝口诀

关于屠川,有这样的传说,张献忠第一次入川时,遭到明朝女将军秦良玉的打击,损失惨重,张献忠被迫离开四川转向湖北河南;也有传说张献忠小时候和父亲一道去四川卖枣,因他家的驴子系在一大户人家的门前,被家丁抽打,还被逼清理地上的驴粪。这两件屈辱史在张献忠心里埋下仇恨,于是最后进入四川时大肆屠杀报复。

关于仁义,据说,张献忠率领义军攻占重庆时,在行军路上遇到一个逃难的年青女子叫玉贞。玉贞背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手里拉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张献忠觉得奇怪,问她为何背着大的,牵着小的。玉贞说,大的是她丈夫原配生的,小的是她的儿子。她怕兵荒马乱中丢了大的,对不着丈夫死去的前妻。张献忠深受感动。于是让玉贞安心回家,只要在门插一支杨柳,他的军队保证秋毫不犯。玉贞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邻居乡亲,于是乡亲们家家在门上插上杨柳,果然平安无事。

张献忠故事(张献忠的奇闻异事)(4)

金封册

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时,在成都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深夜,士兵在成都巡查时,发现一家住户两口子吵架。男主人因为酒喝多了,嘴里唠唠叨叨地不停。他的妻子开口骂道:“深更半夜,你‘张家长,李家短’地说个不停。”巡查兵听到后,认为她是变相骂大西皇帝。于是把夫妻两个抓进官府。张献忠听到后,不仅不生气,反而很高兴,认为老百姓的这句话是一个谶语。连声说:“好,好!张家长,李家短,分明是在说我张家长,李自成家短嘛!”于是,不但没有处罚,还奖励了这一对夫妻。

张献忠故事(张献忠的奇闻异事)(5)

张献忠禁令

据说,在四川省绵阳市潼县七曲山上,有一座文昌庙,里面供奉着这张献忠的塑像。当地曾发掘到一个张献忠部下的禁令碑,叫《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碑》。碑文记载着张献忠部队纪律严明,不许“妄害良民”,不许“擅娶本土妇女为妻为妾”,违者“连坐”、“捆打”,直至杀头。因此,在张献忠死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在人烟稀少的风洞楼为张献忠塑了像。

张献忠故事(张献忠的奇闻异事)(6)

张献忠被暗箭射杀的地方

张献忠到底是明君还是恶魔,民间传说不能成为依据,随着对出水文物的研究,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